摘要:體育運動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同時又可以反作用于人類文明的進步。積極推動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這是當前我國在構建體育強國形象方面做出的重要舉措,對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對民族體育文化傳播與體育強國形象構建進行研究,希望可以為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民族體育文化;體育強國;形象構建
體育是一種運動,是一種文化,是一項事業,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大力推動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積極構建體育強國的形象,這不僅有利于我們國家體育事業的發展,加深國際間的體育事業交流、貿易、合作;更對振興我國體育產業,推動民眾體育熱情的高漲等有積極作用。
1加強民族體育文化傳播是構建體育強國形象的必然要求
積極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打造體育強國形象,這是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也對我國的發展進步有重要的意義。但體育強國形象的構建,本質上是需要我們將自己民族的體育文化發揚光大,而不是一味地推崇或者借鑒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體育文化。“自己強才是真的強”,沒有了民族體育文化的支撐,體育強國的形象也就無法確立起來,更無法被世界民眾認同。因為,一個連自己的民族體育文化都沒有的國家,肯定是不符合體育強國的定義的。
在我國,民族體育文化的發展歷史悠久,這是毋庸置疑的。譬如宋朝時代的蹴鞠,從宮廷到民間都非常推崇,甚至已經可以看做現代足球的前身。從古代典籍到民間流傳的各種傳統的體育運動更是數不勝數。把這些民族體育文化的精髓提煉出來,并通過強有力的傳播路徑深化發展,植根于國民的心中,更被世界民眾所熟知、所喜愛,這樣才能讓我們的體育強國形象順利構建起來。
2傳播民族體育文化,構建體育強國形象的策略方法
2.1依托學校,面向社會,深化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當前,我國在涉及到體育的教育宣傳方面,主要還是依托各類學校來展開。從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到小學的陽光體育,再到中學、大學,體育課程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關于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方面,我們也要以學校為依托,面向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進行文化的傳播并引發學生的共鳴。
這要求學校在體育教學的職能上有所側重,除了要進行體育活動的組織和體育運動技能技巧的鍛煉培訓之外,更要在民族體育文化的解讀、展示等各方面加大力度、創新方法。我們要發掘出踢毽子、跳繩、抽陀螺、抖空竹、健身操、太極拳等傳統的體育項目,提高其在各年段體育教學中的比重。以民族體育活動的多彩開展為前提,在讓學生感受民族體育魅力的同時,實現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挖掘太極拳、五禽戲、踢毽子、蹴鞠等各類民族體育活動的發展淵源,增強學生對民族體育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要構建以民族體育文化傳播為中心的體育教學管理和評價體系,不斷優化創新民族體育文化教學機制,保證我們的青少年學生群體具有良好的民族體育素養。這將為我國民族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依托傳媒出版機構,建立民族體育文化傳播資源庫。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特別是向著世界各國展示盒傳播,我們需要的不只是身體力行的推動民族體育運動,更要建立體系龐大、內容豐富、質量精彩的傳播資源庫。我們要借助出版傳媒機制的強大動能,提取民族體育文化的優質內容、精華思想、文化內涵,通過專業化的紀錄片、高質量的書籍報刊、有深度的論文文獻資料以及各類有深度、有廣度的視頻圖文資料來呈現。
比如出版社,傳媒集團,應當著眼于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制定計劃,拍攝民族體育文化宣傳片、紀錄片;或者邀約相關領域的專業作家、學者,共同推動民族體育文化叢書、文集、教材等的編訂出版。這樣當電視臺需要傳播民族體育文化的時候,才能拿出有質量的電視節目來給民眾、給世界各地的人們看;當我們的學校需要著眼于民族體育文化傳播與講授的時候,才能找到符合需要的優質的教材。
從推動體育強國形象構建的目的考慮,從讓世界認識了解并熱愛中國民族體育文化的角度著眼,我們還應當及時做好各類視頻圖文資料、文獻書籍資料等的翻譯、譯制,形成包含英語等多國語言語種,在世界范圍領域中可以有效傳播的資源素材。
2.3推動民族體育運動及文化產品在世界領域的傳播。NBA在中國擁有千萬粉絲,鐘愛世界杯以及世界頂級足球巨星、足球俱樂部的中國球迷也有不少。我們要學習借鑒這些國際重大體育賽事、體育活動的發展模式,積極推動民族體育運動及文化產品在世界領域的傳播。我們要充分利用奧運會、世錦賽等各種國際重量級賽事和體育文化活動等,做好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展現和體育文化的傳播;要實現民族體育文化和世界體育運動、世界體育潮流等的有機結合、親密共鳴。如此才能為民族體育文化的傳播創造有利條件。
3結語
一個體育強國,必須要有自己的體育文化淵源和產業特色,這也正是我們大力推動民族體育文化傳播的原因所在。我們要跳出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誤區,積極挖掘民族體育文化的精髓、閃光點,并通過強有力的傳播路徑推向全國,甚至推向世界。如此才能塑造體育強國形象,為國家社會的發展進步再添有力推動!
參考文獻:
[1]曹衛華,邵兵兵.基于共詞分析法的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熱點評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9,36(01):70-81.
[2]袁園.民族體育文化傳播與體育強國形象構建[J].才智,2014(16):296.
作者簡介:佟小玲(1961.11-),女,滿族,黑龍江雙城人,學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與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