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英健 黃游艷
摘要: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占有較大比重。在國家政策扶持下,農業經濟發展越來越規模化,專業化,尤其是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出現,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契機。本文主要從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概述出發,簡述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促進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有效策略,以期為其他學者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視角。
關鍵詞: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經濟;影響
引言
在傳統發展模式下,農業一直在補給工業,因此農業經濟發展遲緩。在現階段工業發展日趨成熟,已經步入正軌,對農業的依賴度逐漸降低,因此國家要重點扶持農業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我國地域遼闊,是典型的農業大國。我國的農村人口達到57661萬人,占比約41.48%,農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的56.21%,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同時自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成立以來,我國農業經濟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要想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
一、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概述
(一)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概念
農業經濟組織是以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為目標,以自愿互助、平等互利為原則,以家庭經營為主的農戶為對象,在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導下而形成的組織。
(二)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特征
第一,自愿性、平等性。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中的成員可以自愿加入和退出,并且成員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合作過程中沒有高低之分,只需要遵循合作規范即可。第二,合作經營。合作經營是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典型特征,通過農業小生產之間的互利合作,將傳統的粗放型的農業生產方式,轉化為具有的綜合性、精細化特征的農業生產方式[1]。第三,政府扶持。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是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專業合作社法》而成立的組織,政府扶持和保障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日常經營活動。傳統的農產品商品化程度低,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啟動初期較為艱難。同時農戶缺乏相應的管理經驗,因此必須要與政府合作,接受政府的扶持與引導。
(三)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產生的原因
第一,激烈的市場競爭催生了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傳統的農業生產規模較小,應對風險能力較弱。首先,在傳統經營模式下,農民生產者都是單獨采購、單獨銷售,不僅采購成本比較高,銷售渠道也比較少。尤其是現代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利潤空間逐漸被壓縮,經營模式也逐漸被淘汰,因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須要通過合作降低交易成本,拓寬銷售渠道。其次,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容易腐爛,一旦成熟就需要立刻加工和銷售,小生產者獨立經營,加工成本較高,銷售渠道狹窄。因此必須要建立合作組織,集體加工,整合多家產品進行銷售,進而提高農業經營的利潤空間。第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農業發展也趨于專業化,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業生產經營是比較復雜的過程,必須要以組織為依托,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提高農業發展水平
隨著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越來越高,農業市場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但是農業市場管理與農業發展速度不協調影響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通過建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能夠優化農業市場管理,提高農業發展水平。首先,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是由多個農戶自愿組成的合作組織,在該組織中任何農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通過組織成員之間的不斷討論,集思廣益,有效的避免了決策失誤,為農業管理提供更優質的管理模式[2]。其次,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會接受政府的扶持,在政府的扶持和幫助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會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接觸更多農業市場發展信息,并不斷學習優化管理方式,讓農業市場管理水平追上農業發展速度。
(二)增加農民收入
獨立經營是傳統農業的經營發展方式,單一化、個體化的經營不僅缺乏專業性,同時抗風險能力與盈利能力較差。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出現讓農業生產經營逐漸規模化、規范化。首先,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統一管理。農業種植、收割都采用機械化設備,不僅節約效率高,同時節約大量的人力成本。其次,在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中農戶之間可以互相分享經驗,共享管理方式。同時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可以整合所有的農產品,并且以組織的形式尋找銷路,銷售渠道更廣,銷售規模也會增加,進而增加了農業收入。
(三)擴大農業市場規模
在傳統經營模式下,農戶獨立生產和銷售,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較低。再加上農業一直在補給工業,所以農業經濟的發展一直處于疲軟期。首先,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中的農戶學習了大量的經營管理知識以及農業生產技術,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越來越高,在市場上占據的份額也越來越大。其次,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給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比如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等。農業經濟的發展逐漸向城市化靠攏。最后,在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管理下,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越來越高,也更符合市場需求。比如市場對白菜的需求量較大,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就可以擴大白菜的生產規模,滿足市場所需,進而擴大了農業市場規模。
(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農業,運用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有利于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先,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將農戶的土地進行統一經營管理,農戶的利益被捆綁在一起,農戶之間從競爭關系變為合作關系,因此農戶之間會更加團結,提高整個農村的凝聚力。其次,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強調自愿參與“以人為本”,每個農戶都能夠參與到農業生產管理之中,進而讓農戶在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之中發揮自身的價值,找到歸屬感。最后,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能夠增加農戶的收入,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戶的幸福感,進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