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飛 溫皓
摘 要:阿爾都塞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著名人物,在肯定了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科學性基礎上,結合了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以及葛蘭西的意識形態領導權理論,并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討后,提出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理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識形態理論。這對于豐富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角,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完善與發展,以及指導國家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國家機器
1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的主要內容
阿爾都塞在繼承并吸收了馬克思與葛蘭西等哲學家關于意識形態的理論思想之后,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識形態理論,主要內容包括有關意識形態的理解、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兩個方面。
1.1 有關意識形態的理解
1.1.1意識形態與科學的關系
阿爾都塞認為意識形態與科學在本質上是存在差異的。首先,科學以現實現象為自己的研究對象,意識形態則是對一種非現實的具有一定虛幻性的虛假的狀態進行研究,科學研究的過程需要排除意識形態的影響,反之則會影響科學研究的嚴謹性與準確性;意識形態的研究也要盡量避免受到科學的干擾,因為科學會對具有虛幻性的意識形態造成嚴重打擊。其次,包容性與封閉性構成了科學與意識形態之間的另一個區別,科學只有在具有包容性的環境中才能夠實現不斷發展,具有包容性;意識形態則帶有顯著的封閉性,意識形態是一定的階級為基礎的,不同的階級主體對應的利益需求是存在差異的,產生的主流意識形態也不同,具有非此即彼的關系。再次,基于考察對象的差異性,意識形態與科學之間的功能不同,這也是兩者之間最重要的區別。科學的功能在于幫助人們解釋世界的運行形態,意識形態的功能則是為社會的統治階級服務,能夠通過提供一種虛假的認識來對現實的真實性進行掩蓋。阿爾都塞通過對意識形態與科學之間對立關系的描述,來對兩者進行有效的區分。
1.1.2意識形態是一種表象體系
阿爾都塞對意識形態特有的表象特征進行了分析,同時強調了意識形態的虛幻特征。阿爾都塞認為意識形態的虛假性來源于意識形態的內容與功能,都是為了幫助統治階級向處在被統治地位的群眾進行虛假觀念的灌輸,以此來蒙蔽被統治階級對于真實世界的認知。意識形態是人對生存產生的一種虛假體驗,這種體驗是與實際相脫離的,受到意識形態傳喚的人們猶如處在各虛幻的環境中,產生的感受來源于對虛假環境的體驗,而非真實社會的生存感受。意識形態可以通過觀念的形式進行表現,例如哲學、宗教、藝術都可以理解為意識形態的一種代表,這種表現并不是對人與外部關系的真實表現,是在意識形態主導下形成的一種意識,人們在這種意識中處在被麻痹的狀態,無法對現實世界同人之間的真實關系進行真實感受。
1.1.3意識形態沒有歷史
馬克思曾經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到“意識形態沒有歷史”,這句話的意思是意識形態是伴隨社會存在的發展形成的社會意識,一旦失去了社會存在,那么社會意識也無法形成,這里的社會存在指的是實踐生產方式,實踐生產方式持續進步時,社會階級也會隨之更新,社會意識形態會隨著社會階級的更替而發展。因此,意識形態沒有自己的形成根基,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產物,跟隨著社會階級的更替而變遷。阿爾都塞認為歷史是通過意識形態的依托來實現的,意識形態雖然沒有歷史,但是自社會形成以來就一直存在,并不會因為階級的消滅而消失。可見,阿爾都塞對意識形態歷史問題的表示與馬克思存在顯著區別,馬克思認為意識形態沒有歷史,指的是意識形態并不以自身演進為不斷進化的條件,也就是意識形態并不以歷史為發展前提,而是隨著社會生產方式的發展而變化,它的產生和發展并不具有連續性,一旦執政階級發生變化,那么社會意識形態就是出現斷裂,階級社會消失后意識形態也會消失。阿爾都塞對馬克思的意識形態觀點進行而來補充,認為意識形態并不會消失。
1.1.4意識形態把個人詢喚為主體
主體指的是個人依據自己的意志進行活動,認為自己是自由的、沒有受到束縛的一種狀態。但是,阿爾都塞認為人們產生的自己對生活的主宰其實是在意識形態詢喚下產生的幻覺,這也是個體最基本的意識形態??梢?,個人的主體地位實際上是意識形態構建的,失去了意識形態,那么主體地位也將不存在。隨后,阿爾都塞對意識形態構建主體的具體過程進行了分析,認為個體在實現向主體過度的環節具有雙向性,“只有在意識形態將個人構建為主體的作用范圍內,主體范疇才能夠構成一切意識形態”,例如A敲響了B的門,B詢問:是誰呀?A回答:是我,B在知道了A的身份后打開了門,發現真的是A在敲門。B是如何對A的身份進行判斷的呢?這里就是意識形態發揮的作用,意識形態時刻在向B灌輸將A認作A的必要性,指導著A的生活實踐。個體只是意識到了采取行動的意識,但是并沒有感覺到這種意識的來源,沒有感覺到這種意識其實是在意識形態傳喚下發生的結果。至此,我們可以理解阿爾都塞對于雙重“主體”的理解,其中第一個主體指的是自由之物,第二個主體指的是被動的受動之物,這兩種含義都包含在了主體之中。
意識形態的目的就是要將“個體詢喚成主體”,這個過程從嬰兒降生的時刻就存在,意識形態的侵入使得每個個體都認為自己是擁有獨立意志的自由的主體,但其實意識形態才是真正隱藏的“主體”,對人的意識理念具有調控作用,支配著主體的思想與行為。意識形態也正是通過上述模式來完成將個人構建為主體的過程,進而實現維護階級統治的目的。
1.2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理論
有關意識形態概念的理解奠定了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的基礎,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理論則構成了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的重要精髓,是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的上層建筑,能夠服務于社會實踐中的意識形態斗爭,進而體現意識形態理論的實踐性。
1.2.1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概念
阿爾都塞借鑒了馬克思的國家觀,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對于國家機器的探究觀點,豐富了馬克思的國家觀。
我們可以將馬克思的國家觀歸納為下列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構建的理論能夠產生較強的壓制效用,第二要正確區分國家機器與國家政權,第三階級斗爭的目的是更好的把持國家政權,第四無產階級只有消滅舊的體制結構,才能夠創造新的社會結構??梢钥吹剑R克思對國家機器與國家政權進行了明確界定,國家機器的目的是輔助國家職能的更好發揮,每個統治階級都能夠通過國家機器來維護階級統治,因此國家機器也是不同階級政黨激烈爭奪的對象。阿爾都塞贊同馬克思國家觀中區分國家機器與國家政權的正確做法,但是認為馬克思將國家機器的職能定義為鎮壓是不全面的,壓制效用只是國家機器的一項職能,需要對國家機器進行細化分析。
阿爾都塞將國家機器分為暴力性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兩類,這兩類國家機器對應的機構與智能存在著顯著不同,前者包括政府、軍隊、監獄等,后者包括家庭、學校以及宗教等。暴力性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類國家機器之間存在著許多差別,例如暴力性國家機器較為單一,意識形態國家機器更加多元化;暴力性國家機器從屬于公范疇,意識形態類國家機器從屬于私范疇;暴力性國家機器的功能主要體現為鎮壓,意識形態類國家機器的功能體現在對個體意識形態的影響和控制。
1.2.2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功能
暴力性國家機器與意識形態類國家機器產生的具體功能具有顯著區別,意識形態國家機器能夠將統治階級的意志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灌輸給被統治階級,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為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代理人,繼續向周圍的人傳播統治階級意識形態。與暴力性國家機器的鎮壓功能不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能夠通過意識形態化的統治手段,發揮出更強的馴服功能,讓民眾產生對統治階級的認同,讓處在該意識形態中的人自覺的服從統治階級的統治,讓民眾更愿意長期屈服于這種意識形態。例如人們在學校中學習了知識,這些知識能夠提高人們的勞動技能,進而在社會中謀得職業爭取好的生活,但是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會同時存在著意識形態的滲透,讓人們自覺的來接受統治階級制定的行為規范與道德準則等,同時人們并不都會對這種意識形態的灌輸產生意識,進而忠誠的服從統治階級的安排。
1.2.3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發揮作用的方式
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對個體的影響方式也不同,其中家庭與學校產生作用的方式是最具有隱蔽性的。
家庭是個體出生后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家庭意識形態的傳播對個體的意識具有重要影響,父母作為子女生活技能第一位傳授者,本身已經是被意識形態構建的主體,因此在引導孩子的成長時會同時會進行自身意識形態的傳遞,例如社會道德與規范的傳遞等。阿爾都塞曾說“每個嬰兒在發生第一聲哭聲前,就已經被強行賦予了一定的身份地位與角色”。可見,嬰兒一出生就已經被家庭具有的“小權威”印上了意識形態的烙印,這種意識形態的影響是最為隱蔽且無法避免的。個體成年之后自我意識增強,會認為自己具有獨立的人格與充分的意志自由,但實際上這些“自由”是個體在嬰幼兒時期被動接受的家長所灌輸的意識形態的內容。
學校也是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通常代表在階級斗爭中取得勝利的一方進行意識形態的培養,是統治階級一個重要的意識形態宣傳陣地。學校在教授學生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不斷向學生灌輸代表統治階級的意識,在教師權威的影響下,學生理所當然的認為應該接受這些意識形態,這種影響從個體進入到校園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發生。教師在上述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代表著,因為教師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工作與生活,必然會將自己堅信的內容傳授給學生。
可見,在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作用下,被通知階級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接受了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灌輸,自愿服從統治階級的安排,按照統治階級制定的規則以及規范開展自身行為。
2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的積極意義
2.1 拓展了意識形態的研究領域
阿爾都塞區分了科學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意識形態與科學的觀點,描述了意識形態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過程,補充了馬克思意識形態思想沒有說完的話題,對意識形態的真正意義進行了揭示,提示我們無論社會的發展程度如何,統治階級都要重視意識形態的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2 深化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功能
阿爾都塞肯定了馬克思國家機器理論的內容,拓展了馬克思所定義的國家機器領域,擴大了對國家與意識進行研究的范圍,涉及到了歷史、哲學以及宗教技術等領域的研究,簡化了當時對許多問題的解釋,例如暴力性國家機器無法長久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問題等,凸顯了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重要性,并對家庭和學校等具有較高隱蔽性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進行了具體分析,能夠提高統治階級對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認識。
3 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的局限性
3.1 夸大了意識形態的功能
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賦予了意識形態強大的力量,認為意識形態具有將個體建構為主體的功能。阿爾都塞的上述觀點忽視了人的思考能力以及人的意識具有獨立性等特點,將人看做完全喪失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沒有看到個體對于意識形態進行自主選擇的能力,當社會意識形態與個體的利益訴求不相符時,人民群眾就會通過斗爭來顛覆它,這也是人類任輝發展至今的重要推動力。
3.2? 割裂了科學與意識形態的關系
阿爾都塞將科學與意識形態看做是兩條平行線的關系,將科學與意識形態進行了對立。馬克思認為科學與意識之間并非完全對立的關系,同時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科學自身帶有的意識形態只有在與科學進行充分結合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科學的發展,例如科學的發展成果哪些是有利于人類的,哪些是不利于人類的,進而做出研究和應用的方向??茖W需要在意識形態的指導下不斷發展才能夠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阿爾都塞也沒有看到意識形態具有的科學屬性,將意識形態看做消極被動的、完全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思想,這是錯誤的。阿爾都塞上述錯誤產生的原因在于時代的局限性,沒有看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與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之間的顯著差別,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是壓迫無產階級的工具,因此并不反映社會大眾的需求,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則是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意識形態,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更是人民群眾的意識形態,因此是具有科學性的意識形態。
總之,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雖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但是呈現出了自身的理論特色,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研究視角,對當前時期意識形態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林青.從超越性批判到批判的現象學化——重釋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9(03):107-112.
[2]顏巖.人道主義還是結構主義——沙夫對阿爾都塞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批判[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9(03):100-106.
[3]馮波.早期阿爾都塞的斯賓諾莎主義——以意識形態批判為中心[J].哲學研究,2018(11):24-32.
[4]雷禹.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增長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9-27(004).
[5]劉偉斌.反思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7-26(004).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