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馬琪 常田
摘要:在高校工會工作中,扶貧助困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加強黨群聯系的重要途徑。很多高校教職工由于家庭困難,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面臨著諸多的難題。高校工會應實現精準扶貧助困,幫助教職工解決難題,使其能夠安心開展教學及管理工作。不過,當前高校工會在扶貧助困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工作開展效果。因此,需要把握高校工會扶貧助困的精準化核心要點,采取有效的措施開展精準扶貧助困,以發揮出更好的工作成效。
關鍵詞:高校;工會;精準;扶貧助困
前言
扶貧助困是高校工會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經過不斷的改革與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日益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職工的生活水平。但是從客觀上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因病或突發事件造成的致困情況,對高校工會的扶貧助困工作仍有較高的要求。根據國家政策指示,扶貧助困工作重點在于精準化,應當建立精準的扶貧助困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所以,高校工會也要大力開展精準扶貧助困。
一、高校工會扶貧助困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高校工會扶貧助困工作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如扶貧助困精度不高、扶貧助困資金不足、工作機制缺乏創新等。例如有一些符合條件的目標人群,由于各種原因不愿意主動求助,因而沒有全部受益。還有些不符合條件的人,卻享受到了助困待遇。在扶貧助困標準方面避免模糊,甚至存在人情關系的情況。雖然國家對于高校投資力度較大,但是由于高效發展各方面都需要資金,因而扶貧助困資金比較有限,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1]。此外,現有的扶貧助困模式較為單一,主要是節假日上門慰問和發放節日福利等方式。而平時對困難教職工的生活情況、致困原因等缺乏了解。貧困人員檔案不完備,沒有實現常態化管理。信息交流平臺較為狹窄,缺乏健全的長效工作機制。
二、高校工會扶貧助困要把握精準化
高校工會扶貧助困工作中,要對精準化的原則準確把握。做到認真走訪和扶助,避免形式主義,確保貧困人群能夠真正享受到實惠。而高校工會當前的扶貧助困工作,在人群識別、標準制定、工作理念方面都不夠精細化,因而工作實際開展成效不理想,甚至會滋生出一些腐敗的問題。因此,在扶貧助困工作當中,應當遵循精準扶貧的理念,在扶貧對象、資金使用、措施到戶、脫貧成效等方面,都要實現精準化。從而有效杜絕人情關系或形式主義的不良影響[2]。具體來說,在精準化的把握上,需要嚴格遵循以群眾評議為導向的定位、以脫貧解困為導向的成效、以差異性為導向的幫扶。找準扶貧助困對象,建立精準的長效扶貧助困機制,針對不同情況分別采取不同措施,從而實現精準化的扶貧助困。
三、高校工會精準化扶貧助困的策略
(一)精準識別
在高校工會精準扶貧助困中,應當首先做到精準識別,避免目標偏移,保證扶貧對象的精準性。高校工會應加強調查研究,對教職工的實際生活情況加以了解。對困難信息收集及上報機制加以建立,對困難教職工檔案進行完善,采取動態化、跟蹤式的管理及幫扶工作。對扶貧助困對象應準確分類,在精神貧困、因賭致困、因病致困、因突發事故致困等情況,都要區分對待,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扶貧助困工作[3]。例如,對精神貧困的人群,主要開展心理疏導,建立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因病致困和因突發事故致困的人群,加強資金扶助。對于因賭致困的人群,應當主要采取警示和勸誡。
(二)精準幫扶
精準幫扶是扶貧助困工作中的重點內容,應當考慮到具體的致困原因,有針對性的采取幫扶措施,創新工作方法與工作方式,建立完整的工作體系。對國家政策應靈活運用,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為貧困教職工謀求更大的福利。工會應當和地方政府加強聯系,將困難家庭納入城市保障扶助范疇,以提升扶貧助困工作效果。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工會工作影響力,吸引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參與,激發扶貧助困工作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對資金來源加以拓寬,采取多項措施籌集資金,確保扶貧助困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可采取高校撥款、教職工捐款、開源擴流等多種形式,爭取社會各界的贊助和幫扶。
(三)精準管理
在扶貧助困工作中,高校工會應做到精準管理,實時跟蹤把控工作進展,同時相應的調整工作內容及重點任務。對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及時將脫貧人員調出幫扶名單,盡快補進新的貧困人員。在資金方面要做到專款專用,對收支審查機制嚴格明確,確保民主化的財務管理和公開透明的資金使用。扶貧助困工作涉及到很廣的范圍,有較強的的政策性,因此高校工會應當提高重視程度,避免工作疏忽和不到位、不認真的情況。對于每一筆幫扶資金,都必須嚴格審查核對,保證完整性、合法性和真實性。工作中做好事前評估、事中審核、事后監督,保證各個環節的公開透明。
(四)精準考核
為確保扶貧助困工作能夠取得理想的成效,高校工會應當加強精準考核,對扶貧助困實施情況實施監督,評估扶貧助困實際效果。避免發生年年扶助貧困,年年貧困人群相同的不良情況,以免扶貧助困意義缺失,對人民群眾的情感造成嚴重傷害。在精準考核中,應當結合考核結果綜合分析,對扶貧助困工作機制加以改進。同時要建立相應的追責制度,保證扶貧助困的廉潔、陽光、精準。在工作中做好后續跟蹤及精準考核,確保扶貧助困工作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呈現,讓困難教職工能夠真正享受到工作成果和實惠,幫助貧困人群早日脫貧,提高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
結論:高校工會工作中,扶貧助困始終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幫助困難教職工解決生活難題,保證其良好工作狀態的重要途徑。而在當前的高校工會扶貧助困工作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影響了工作實際開展效果。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扶貧助困工作成效,高校工會應當把握扶貧助困精準化的原則,在識別、幫扶、管理、考核等方面都要實現精準化,從而更好的發揮出扶貧助困工作成效。
參考文獻
[1]張閃閃,高媛.“精準扶貧”背景下高校貧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9,15(4):74-76.
[2]毛紅云,藍俊,李明華,等.精準扶貧背景下中職學校學生資助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34(23):185-185.
[3]丁正榮,劉文慶.新常態下高校學生“精準扶貧”問題分析與實施策略[J].機械職業教育,2016,17(6):29-30.
基金項目:
校級課題:高校工會支持下的精準扶貧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張瑩,(1980.4-),女,漢,天津,碩士,講師,研究:英語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