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妮
摘要:《新聞當事人》是湖南衛視2012年推出的全國第一檔80后青年發聲新聞節目,節目核心調查記者群全都是80后。以新聞當事人為核心,以事件各相關人、圍觀者為話題支撐,關注社會群體心理需求、現實困境、焦點話題,引發觀眾共鳴。
關鍵詞:?新聞節目;娛樂性;嚴肅性
尼爾波茨曼的《娛樂至死》中說過,我們將毀于我們所熱愛的東西;美國戰略專家布熱津斯基的奶嘴戰略;《道德經》中談到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誠然,在電視媒體超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越來越多的節目開始帶有娛樂色彩。但是作為新聞節目,(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的限制)使其節目制作人必須權衡娛樂性和嚴肅性。而多數新聞人,還是會選擇后者。這的確是好事——但是陳舊的新聞節目形式,一成不變的新聞節目模式,不可避免地讓觀眾們陷入審美疲勞,轉而將更多的目光投入到那些娛樂性更強的節目中去了。新聞節目觀眾結構中年輕群體流失嚴重,而年齡偏大的觀眾情況比較穩定屬于正常程度。因此根據現如今的形式,新聞節目創新的關鍵點還是如何吸引年輕群體觀眾。畢竟,在21世紀的發展中,大眾不再以"垮掉的一代"的眼光對待年輕群體。
因此,我本次要探究的是一欄《新聞當事人》,首先對這檔節目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其屬于新聞訪談調查類節目,每期節目都有對特定的嘉賓進行深入追蹤,采訪報道。通過對節目的觀看,對節目風格的探究,對節目內涵的思考等等,我想淺談一下這檔欄目的娛樂性和嚴肅性。
一、娛樂性
對于任何一檔節目來說,都需要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是必然的。但是節目的性質不同,對每個效益的針對點和側重點就會稍有差異。對于《新聞當事人》來說,它是作為新聞類節目播出,理應是屬于嚴肅范疇的,比如《新聞周刊》,《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之類的,在這些節目中所運用的新聞語言是相對傳統的,當然也相對枯燥。但是通過長期的觀看這檔節目,可以發現我所謂的娛樂性在于它對準的新聞點,比如從每一期的標題就可以發現,最近幾期的有《中國機長:杜江》、《泳者孫楊》、《蘇寧易購11.11嗨翻全場》、《郭麒麟:不忘未來》、《劉偉強:我的中國的故事》等,從正片的標題上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著眼的很多都是當下微博熱搜關注的,換句話說,就是廣大年輕觀眾群體所關注的。新聞就是要講究時效性,國慶期間大火的電影《中國機長》就是一個很好的熱點,作為主要演員的杜江作為《新聞當事人》的嘉賓,在電視屏幕上告訴觀眾們電影臺前幕后不為人知的細節,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新聞點,當然也不乏娛樂性,就更是錦上添花。還有已經過去的雙十一,這本就帶有電商促銷的娛樂噱頭,再加上《新聞當事人》的跟蹤報道,以消費者的角度客觀地報道這一購物狂歡節,這就是《新聞當事人》的娛樂性所在。在這檔節目中,無論是報道的是特定嘉賓,還是特定事件,都是與當前社會熱點相吻合,新聞敘事的本質是新聞信息的傳遞,同時《新聞當事人》在新聞選材上會更偏向于年輕觀眾的想法,所以這檔欄目的娛樂性就可見一斑了。
當然,談到娛樂性這個東西,我相信,將它放在新聞節目中,必然會帶來爭議。有人就指出這樣的娛樂,是否會走向娛樂至死的地步,就像蕭伯納第一次看見百老匯和42大街上夜間閃爍的霓虹燈時,曾說,如果你不識字,這些燈光無疑是美麗的?;蛘呦窈振憷柙凇睹利愋率澜纭防锔嬲]的一樣,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取代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在大眾傳媒的發展中,的確出現過過分調動感官刺激而走向娛樂至死的局面,但是不代表這檔節目也會如此。
接下來,我要談到的是《新聞當事人》的嚴肅性所在。
二、嚴肅性
首先是《新聞當事人》的節目本身,它是作為80后新聞人的新聞代表,有創新是肯定的,但我看出的嚴肅性在于,一是以深度調查來創造節目的原創性,比如在新中國70周年期間,這檔欄目就專門做了一系列的人物專題片,比如在講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的一期里,節目的切入點是一塊石頭,一塊特殊的含油砂巖,簡而言之,它內部含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又展示了一張老照片——煤氣包公交車,講述著這老一輩人才見到過的場景?;蛘呤侵v著名醫學家盧惠霖的一期中,是以一張盧惠霖抱著國內首例供胚移植試管嬰兒羅優群的珍貴照片開始的?;蛘咧v新四軍軍火工事業創造者吳運鐸的一期時,是以其兒子吳小勤的回憶開始的。總之,主持人會用了很多鮮為人知歷史的案例故事引出了所講的人物。用娓娓道來的方式開啟了人物專題片,讓觀眾興趣盎然,增加了觀眾的觀看欲望。作為一個學習新聞的學生,我知道,要想做出一個好的新聞作品,前期一定要有大量的準備,這樣才可以保證作品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在《新聞當事人》中,每一期的節目中,都體現著豐富的采訪素材,比如祖國70周年人物專題片中的,記者都深入了解當事人的背景,采訪當事人的家人,學生,同事等,多方面地去了解當事人。讓我想到清初名記者黃遠生的四能說,即腦能想,腿腳能奔走,耳能聽,手能寫。這檔欄目對細節的追求和對人物嚴謹的分析也這證明其節目的嚴肅性所在。
那么除了上文中所說的嚴肅性,對《新聞當事人》,我認為它的嚴肅性還在于其符合著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某些基本觀點。(文藝是有著多種形式的,不單單只有文學,因此我認為新聞作品也屬于文藝的范疇之中)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內容十分豐富且廣泛,我就很簡單地談點皮毛,其基本觀點有文藝本質論,文藝創作論,文藝功能論,文藝生態論,文藝發展論,文藝批評論。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可以說,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豐富,當然質量如何我也不做過多評價。在《新聞當事人》中,人物的選擇上,對當代大國工匠,對科研人員,對各領域的杰出人物是都有選擇的,確實這新時代倡導的中國夢,主旋律是吻合的。在文藝本質論中,旨在說明文藝是什么。毛澤東主席就主張優秀的文藝作品應是"革命的政治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一"。從這檔節目中其實可見一斑。還有文藝生態論,指的是文藝內外的生態關系,包括文藝與政治,宗教,道德,法律,哲學等的關系,也包括文藝內容與形式,風格與流派等的關系,還包括文藝的生產與消費的關系。光說理論是很晦澀難懂的,就比如說《新聞當事人》中,其多元生動的表現形式和之前提及的娛樂性,并不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就去否定其節目的嚴肅性,相反,這恰恰可以印證其嚴肅性。馬克思早年在《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一文中寫到:"你們贊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你們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是芳香,但你們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豐富的東西——精神只能是一種存在形式呢?列寧說:"無可爭論,在這個事業中,絕對必須保證有個人的創造性和個人愛好的廣闊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內容的廣闊天地。"而毛主席制定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江澤民提出的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號召。都體現著文化多樣性。那么《新聞當事人》中多樣性個性化的新聞表現形式就是其符合文化多樣性的選擇,也就是其嚴肅性所在??此朴行┟艿姆治觯H有些"反者道之動"的感覺。
通過對《新聞當事人》的解讀和分析,淺談了一下其娛樂性和嚴肅性所在。作為一檔80后為代表的年輕新聞人團體,有實際行動抨擊著"垮掉的一代"的言論,既讓我在節目發現了新聞人前輩們身上值得學習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地方,又讓我發現了年輕人獨有的活力和想法。更讓我覺得故吾輩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茅盾杯論文馬克思主義大全》 ?????上海出版社
[2]《道德經》 ????????商務印書館
[3]《新聞當事人》 ????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