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東妮
摘 要:教學目標的具體表述和可操作性是教學評價的可靠指引,而教學評價的對應性也是教學目標有效考核的保障。在新課標理念的引領及導學案教學模式的要求下,高中英語報刊閱讀課上任務多樣,評價對象多的教學環境中,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有了新的多元化要求。本文正式就此問題闡述如何在多元化目標和評價體系中平衡二者的關系以有效促使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教學目標;教學評價;達成
一、新課標提出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的新要求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設定是首要環節。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具有決定性和核心性,還具有導向性和調控性。如果設定教學目標是出現了紕漏,必將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衡量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達成情況的價值判斷活動。因此,教學目標與教學評價是一一對應的。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學目標既是師生課堂活動和互動的導向,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要求,目標的直觀性和可行性顯得尤為重要。而學案要求教學評價的設計應以學生為主要對象。那么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下,教學目標應當具體,切實可行,易懂易操作;而教學評價應當有效衡量目標的達成,層次分明,可量可評分。
自主課堂模式是報刊閱讀課的最佳模式,是突出學生主體,小組合作,組間互評達成教學目標的溫床。[1]而高中英文報刊閱讀課的最大特點是閱讀篇章多,課堂活動多,師生互動多。教學目標的設計必須是多維度的,不僅對學生知識技能設置小目標,還要對活動的組織形式設置小目標,因此,教學評價必須是多元化的,既要恒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又要評價學生的活動表現。那么不難看出,新理念教學模式下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的新要求是:目標多維度,評價多元化。[2]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與教學評價的對應關系
下面以英文報刊閱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21st Century-Teens Senior 2第552期)為例,分析教學目標的設定與教學評價的對應關系。在知識與技能維度中,目標一為“自學詞句,在問答互動中理解篇章細節。”在這一表述中,學生可以領悟到自己該做的是“自學和問答互動”,基于報刊閱讀課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檢測不同篇章的閱讀效果及分享互動,教學評價要延伸至課前預習的效果——衡量自學詞句效果和理解篇章的閱讀效果和分享互動,教學評價標準中,要在單詞拼寫、語音熟練程度、問題設置難易、學生參與度和回答準確率等項目評價建立相對應的梯度。再者,教師的課堂評價,如小組競賽加分結果,也應作為衡量問答互動中,學生理解篇章細節的深度的一種方式。目標二為“積累詞匯,撰寫文段大意,提升文段概括能力,培養語言高級思維”學生的任務是“積累和撰寫”,而學生組間評價表中的“梗概撰寫”就是對此目標的評價方式之一。詞匯的積累主要反應在教師的作業評價中,教師將通過查閱學生的摘抄筆記本,賦予等級的方式進行評價。
在過程與方法的層面上,教學目標的表述為:
1.通過指導性任務型教學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提取與整合篇章中的重要詞匯信息的能力并在課堂上的展示分享中有效強化。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形成發現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上索要做的是“明確任務,整合信息,小組合作,課堂展示”。學習效果的對應評價是“小組合作,課堂展示”,通過這兩項活動的評價,反映出學生是否明確任務以及信息整合的能力。組員評價表中的“合作”、“總分”是監控學生學習方法執行的教學評價方式(見表一)。
情感態度價值觀相對應的教學評價,往往多見于教師在課堂上的總結性點評和學生課后反思性的自我評價。本課的情感目標為:
1.在課堂學習和實踐活動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迎難而上的自信心。
2.通過不同角度閱讀與分享英文報紙的內容,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文化的了解及對英語語言中的不同社會的關注。
教師在展示環節結束之后的課堂評價語“第三小組對社會現象的思考最為深刻”,“第五小組同學討論時所發現的問題最多”等,都是鼓勵學生打成情感目標的體現。此外,在學生課后評價表中的“我的所學”一欄,涵蓋了學生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思考。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目標為依據,用形成性評價語言引導、提示、幫助、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把多元化評價滲透閱讀課堂,營造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增強英語語言運用能力。
三、教學目標設定與教學評價的對應關系所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的表述過于籠統。傳統的教學目標書寫只關注教師的要求,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途徑和達成目標的現實可能性。如果目標過于宏偉,那么在評價體系里就難以找到對應的方式。在英文報刊閱讀課教案設計中,如果出現“理解詞句,掌握篇章大意,品味美文”等詞句,“如何理解詞句,如何掌握篇章大意,如何品味美文”等信息沒有呈現,那么評價體系也就難以測量。應表述“摘抄自學詞句,撰寫篇章大意,通過分析長難句品讀美文”,才能使得教學評價有據可依,操作性更強。
2.評價的形式主義。目前,很多教學評價仍處于純技術模仿層面,仍處于形式主義上的評價。基于英語報刊中閱讀的篇章較多,課堂評價程序的繁瑣性,占用過多課堂時間進行評價,則掉入了為評價而評價進行教學的誤區,于是造成了教學評價與目標設定不能一一對應的后果。[4]
3.在評價設計和實際操作上,欠缺多元化理念。大多數仍然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忽略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對學生評價的積極作用。這樣,也會影響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四、平衡教學目標設定與教學評價的對應關系的一些建議
1.教學目標的設定應以教學評價能夠順利進行為基礎。教學目標的表述應當具體,讓執行者和評價者閱讀后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教學目標表述中的方式是教學目標的達成與教學評價相對應的橋梁。那么,在設定目標的過程中,要避免使用模糊的措詞,如“通過回答問題,理解篇章大意”就比“品味文章意思”要容易操作。再如:“摘抄詞句,朗讀記憶”就比“自學詞句”要具體。
2.評價方式多養結合去促使多維度目標的達成。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教師在課后作業上的評分也是課堂終結性評價的表現。終結性評價雖然難以具體表現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卻能起到很好的學習效果衡量作用,有利于學生總結和反思。終結性評價的不足之處可以由形成性評價來彌補。形成性評價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況及時了解和監控,以便及時掌握一些出現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有利于適時調整教學策略,解決學生閱讀與分享過程中出現的更深層次的問題,從而適應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達成多維度的教學目標。[5]例如教師課堂上的鼓勵性用語,老師為答對的問題的小組加分等都是形成性評價的表現。
2.重量評,輕質評,以衡量學生在不同程度地參與課題活動作評價,而目標的達成效果不必在課堂上告知學生。課堂評價對于教師,是衡量活動設計的效度;而對于學生,則旨在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鼓勵學生深入思考,增強求知欲。因此,對學生課堂活動的行為量化評價比每一環節的質評更重要。量化評價可以讓學生更加明確學習目的,盡管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對于理解篇章仍存在較大的困惑,但在對同伴的評價中,從考核的角度悉知學習目標和重點,也有利于其學習目標的達成。英語報刊閱讀課除了閱讀以外,經常出現書寫任務,而量化評價也是寫作教學評價的有效方式。[3]目前英語教學課堂評價中的質評,主要體現在課堂小測上。因為課堂小測可以較準確地反映被評者達到教學目標的程度,課堂小測仍然是需要的,但不應作為課堂評價的主要方式,而應當成為課堂評價的輔助方式。[5]
五、結語
教學目標的有效設定為新模式下高中英語報刊閱讀課的自主教學活動開展提供了多維度的指引,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對應體現為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創造了現實可能性。平衡教學目標設定與教學評價對應關系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有力保障,使高中英語報刊閱讀課不同篇章的自主活動有不同的要求和對應的評價,使導學案完整、濃縮、明了,從而改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潘海良.英語報刊閱讀輔助教學模式初探[J].中學生英語,2014(4).
[2]李小青,李瑛.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評價多元化分析[J].中學教學,2013(4).
[3]蔣亞真.巧用PTA量表,優化高中英語寫作教學評價[J].課程教育研究,2013(8).
[4]鄭莉.英語教學評價體制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J].時代教育,2012(6).
[5]段春艷.有效的英語教學評價設計研究[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1).
(作者單位:廣州市東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