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游
摘 要:教育應該是有溫度的,教育者也應該是有溫度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有溫度的學生,是有個、有想法、有生命、有活力的人,是活生生的未來,而不只是接受知識的機器,不是考試做題的機器,你對他們的教育也許會造成一生的影響,他們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他們的接受教育。
關鍵詞:溫度;愛心;成長
“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有了愛,才有教育的先機。”(冰心)
——題記
“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它是師德的核心?!痹趶氖露嗄甑慕逃ぷ髦?,我深深地體會到這句話中所蘊涵的簡單而又深刻道理。
李鎮西先生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談到:“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愛”雖只一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長期的、真心的、無私的付出。
時光荏苒,在教育戰線上我已度過了四千多個日夜。三尺見方的講臺上,凝結著我全部的心血與汗水。有過苦,有過累,但卻沒有怨,沒有悔。
在這個班中,有兩個孩子最讓我勞心。剛接觸這兩個孩子,我感覺完全無從下手。小張(化名)沒有一天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上課打瞌睡,做事極慢,成績差。第一次語文測試只有30多分,第二次語文測試20多分。每次測試收卷的時候,他只能把基礎部分做完。而小雨(化名)除了每天不完成作業,做事慢,成績差之外,一節40分鐘的課,她30分鐘以上在走神。老師點她的名字,她口頭上回答了老師,但人的心卻沒有回來,眼睛沒有焦距。無論你讓她站著、坐著,她都一副“人在心不在”的模樣。你批評她,她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仿佛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對著這兩個孩子,同班的幾個科任老師無不搖頭、嘆氣,束手無策。
為了應對這兩個學生,我想了很多辦法都無效,心里正難受之際,我突然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古希臘神話中,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用象牙雕刻一座少女雕像時,投入了全部精力、融入了所有愛戀。久而久之,他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他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愛神被他的真誠所感動,最終使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我想“皮格馬利翁效應”不正是對教育真諦的生動詮釋嗎?教師雖然不是雕塑家,然而卻塑造著世界上最珍貴的“藝術品”,而“愛”則是賦雕像以靈動生命的最珍貴的必需品。
首先,我向教過他們的班主任了解情況:小張(化名),單親家庭,從小父母離異,跟著母親生活。小雨(化名)母親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麻雀。早出晚歸,比上班族還要“忙碌”。平時兄弟姐妹給一些經濟上的幫助。小雨(化名)經常一人在家,由于沒有人管束,本身自覺性又不強,以至每天晚上吃完晚飯后就獨自一人在家里看電視。直到母親“下班”回家了,才去睡覺。這些情況直接導致他不完成作業,上課常常打瞌睡。小張(化名)則是由母親負責其生活與學習情況。母親還是十分負責的,只是母親沒什么文化,孩子常處于“人在心不在”的狀態,母親叫一下,她說做一點,于是做什么事都比較被動。
這兩個孩子一個是家庭問題,一個是性格問題,但同樣不是容易處理的。怎樣轉化他們呢?這成了我常想的問題,甚至有時做夢也會夢見怎樣輔導他倆。在教育她們這四年當中,我與他的母親做思想工作,勸她不要打麻雀,無奈她改不了;于是我勸她說白天打麻雀,晚上陪兒子做作業,并要求她督促孩子早點睡覺。家長有時還會“怨聲載道”,不怎么樂意。但是這孩子腦子靈活、聽話、樂于助人,每每想到這些,我就特別希望能夠把他教育好。
接著,我和班干部商量對策,發動班干部帶頭輪流督促、輔導、檢查小雨(化名)的作業,每天向我匯報情況。同時,考慮到杝做事特別慢,我給他“量身定做”作業內容,減少他的作業量,并對他提出“三做”——做完、做好、做會。在作業“量”上減少,在“質”上提高要求……漸漸地,我發現他變了,上課不再打瞌睡,他的作業盡管字跡有點潦草,但是基本能完成,這對后進生來說,是多么大的進步??!
要轉化小張(化名)就更難了,她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不與別人溝通,別人也走不進她的內心。她好像什么事都不在意,與她談話,她的眼睛也是看著不知名的地方。然而通過觀察,我發現方某珊很單純,也很聽話。盡管學習不好,不專心,但是她特別希望學習有進步,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得到同學的喜歡(因為她的性格奇怪,沒有學生與她玩),她有一顆“向好”的心,只是苦于沒有方法和沒有人幫助她。于是我找同學幫助她,找同學與她課間游戲,有時我也加入到她們的游戲當中,同時每天找同學督促她把作業記錄下來……不久,我發現方某珊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每天都能完成作業;上課時雖然注意力雖然還是不太集中,但是比之前好多了,有時上課的時候還舉起小手回答老師的問題……這些變化讓我看在心里,喜在心里。
甚至有一次小張(化名)在下課時會主動找我說話,說說自己的作業做得怎樣,說說自己會背什么。有了第一次,便有了后來的第二次,第三次……每當這時,我總會看到她燦爛的笑容,感覺到她的一顆純樸的心,心間常常流淌著欣慰與竊喜,如同水的且歌且柔,撫平我不時躁動的心。
我也深深地體會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良玉,對孩子報以熱情的期待和真誠的鼓勵,多說一些贊賞與鼓勵等積極的話語,多給孩子一些“愛”,我相信,孩子定會良性發展,越來越好。
每當這時,我總會想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這句話:“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是呀,教育無他,唯“愛”第一。能走多遠,關鍵看你有多愛。愛,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愛,能滋潤學生的心田、感化學生的心靈。只有愛學生,才會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只有愛學生,學生才會愿意與老師成為交心的知己。
靜水流深,我堅信——我們的愛,我們傾注的愛心,足以培養出蓬勃的生機,躍動的靈魂;足以照耀孩子們的前程;足以照亮我們民族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
[2]《中國德育》雜志
(作者單位:東莞市厚街鎮教育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