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處于小學階段的女子籃球隊員,他們活潑好動,思維敏捷,向往新穎的知識技能和一些新的訓練方法,可塑性也較大。在小學生女子籃球啟蒙訓練中,加強籃球訓練興趣的培養,使學生們在訓練中具有主動性、持久性,遇到某些困難也會努力克服,自覺主動地投入到訓練中去,這是首位任務,要有意識地把興趣轉化為志趣。那么針對興趣我們又該怎么樣去訓練?如何調動小學生女子籃球隊員在訓練中的興趣?確保訓練質量?本文將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小學女子籃球訓練中的實際情況,主要從籃球訓練的內容、方法和手段等幾個方面進行簡單解析。
關鍵詞:小學女生;籃球訓練;興趣
一、 教練善于提問,積極引導,讓學生體驗訓練的樂趣
小學生女子隊員大都是從班級的籃球比賽中挑選出來的,或者是在體育課中對籃球的表現往往比一般的學生要積極,或者有一定基礎的學生。應該說對于籃球運動他們還是非常喜歡的。但是,籃球的基本知識、規則,各項基本技術和要領在他們的頭腦中還是比較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表象。所以,在初期訓練時,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恰當地提出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小隊員們的思考,循循善誘,使她們能積極主動的要求加入籃球隊并參與到訓練當中去。
在最初的籃球訓練中,教練始終要貫徹簡單實用性的原則。如“運球”練習時,可以向隊員提出保持什么樣的運球姿勢,而且運球穩并很好的保護住球;“運球”在籃球比賽中的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游戲、訓練和比賽中運用等等。讓學生經過思考后再嘗試練習,然后再經過教練員正確講解與示范,啟發大家要控制好身體重心,加深對運球節奏動作的體會,加強手對籃球的感覺體會。另外,在初期訓練時候,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那么在“運球”訓練時,重要的是培養隊員的球感和控制球的能力,運球形式不要太過拘泥。這樣隊員更能以自己的方式進行練習,從而提高對運動本身的興趣。
如在練習“雙手胸前傳、接球”時,一開始女生隊員都比較害怕去接傳向自己的球,尤其是球速稍快、稍高、或者稍遠的來球,更不敢去伸手接球,害怕被球砸到。為了使小隊員克服害怕的心理,在練習時一般采用兩人距離由近到遠,由靜到動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的進行練習。適時地講解傳球的動作要領和方法(尤其是接球),并與學生對練。在練習時也可以讓基礎好的隊員帶基礎差的隊員對練。讓隊員自己去體驗訓練的成功。逐漸克服這種恐懼的心理。
二、教練在訓練形式中手段方法要創新,要調動學生的求新心理
1、各種形式的運球練習。例如,在熟習球性練習中,可以采用多樣性運球手法。如,用布將眼睛蒙起來原地運球或者用雙手同時運兩個球(兩手動作相同或不同)練習;坐在地板上或躺著雙手(單手)運球;胯下雙手拍球;每人運一球搶打或者追逐;幾何圖形運球追逐跑;限定范圍內運球拍打其他人的球等。這些方法不僅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而且提高了練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訓練的質量。
2、比賽和游戲。傳統的訓練方法對于隊員掌握籃球的各項技術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時也存在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即隊員對所練習的動作興趣逐漸降低或者根本沒有興趣,尤其是小學女生。如練習一個動作反反復復幾天,隊員即便對籃球有一定興趣,對這樣的訓練也會失去興趣,因此在訓練中要經常通過籃球游戲和比賽的方式來進行訓練,使學生體會到快樂的同時,逐漸發現自身籃球基本技術的不足,從而進一步提高對籃球學習和訓練的興趣。
但是,采用比賽或者游戲訓練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適當增減比賽和游戲的難度;在游戲中增強對防守意識的培養;從各種游戲中、比賽中找信心,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三、教練要合理安排訓練負荷和內容
(一)每堂訓練課之間要系統、連貫
課與課之間的系統性反映著訓練計劃的制定和進度的科學性。比如,初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籃球還是比較的陌生,所以要把球性練習貫穿到每一節訓練課上。一般要求在每次訓練課前都要做球性的練習。
(二)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運動負荷主要有練習的時間、次數、強度、密度等條件來決定的,小學階段的女同學身體還正處在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不適宜進行大強度的練習,不適合大的力量訓練。假如在平時不加以注意,容易造成隊員疲勞過度而產生“厭球”現象。同時還要注意區別對待,在訓練中要把集體訓練和個別訓練結合起來,基本功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結合起來,充分調動每一個運動員的積極性。
四、教練需要多與隊員交流、溝通,增強師生感情,從而提高對訓練的情感
當隊員得到教練對籃球興趣的培養和耐心的指導后,學生對籃球就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但更深層的對籃球的認識、理解、實踐則仍需教練進一步的指導,使學生對籃球這項運動產生愛好,這便是激趣與善學的升華—樂學過程。“樂學”就是要使學生對籃球產生情感,喜歡籃球,樂于學習。而教練的情感是影響學生學習眾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當教練把這種情感帶到訓練場上時,學生從練習中感受到教練真誠的關心后,他們就會從內心得到鼓舞,感到高興,并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這樣慢慢培養了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愛好。因此,在訓練中,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個性、心理特點,從實際出發,運用“激發興趣—建立動作表象—樂趣練習—教練指導—再提高練習—良性競爭—鞏固再提高”的訓練手段,使學生在快樂中提高水平。另外,教練從熱愛關心學生的角度出發,要客觀平等地對待每一個隊員,無論是情感或是指導上均一視同仁,但是在任務的分配和要求上要區別對待。教練對“優生”要悉心指導,對待“差生”更是要滿腔熱情。
綜上所述,過于程序化和傳統的訓練方式,并不能充分發揮小學女生隊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興趣。只有通過教練員通俗易懂的講解、簡單實用的訓練教學、趣味性的游戲或者比賽、情感的有效溝通,才能更好的發展小學女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曲宗湖、楊文軒《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 ——人民體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2]程? 功、陳仙梅《教育心理學》——浙江大學出版社? ? ?1994年
[3]易? 瓊 《體育教學中實施成功教學淺談》——《體育教學》 1999年5月
[4]張建祥、《淺談體育課的興趣》——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出版
[5]《體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
作者簡介:
劉冬平(1981.12-),男,湖南安仁人,漢族,本科學歷,中級職稱,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作者單位:深圳市龍崗區石芽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