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驁宇 孫凌云
摘要:東北抗聯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中國革命精神的繼承和弘揚,是鼓舞我們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在國家和民族危亡之際,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休戚與共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本文通過對東北抗聯精神傳承的實踐與探索,意識到抗聯精神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形成整個民族奮發向上,與時俱進的良好精神風貌和精神狀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東北抗聯;抗聯精神;當代價值;傳承發展
東北抗聯文化是東北歷史文化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一種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其中所包含的東北抗聯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值得一代代的中華兒女發揚光大。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東北抗聯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為了更好的挖掘抗聯文化,傳承抗聯精神,我們參與了校2020年度大創項目,創建了團隊,成立了“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東北抗聯文化傳播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們運用文獻綜述法、實證法,研究東北抗聯歷史文化淵源和傳播發展;運用人物訪談法,對東北抗聯文化、歌曲現狀和傳承進行調研;運用歸納法以及實踐法,研究分析抗聯文化傳承面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得到的成果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緊跟學校“立德樹人”價值導向,激發愛國熱情
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在東北地區觸手可及的紅色教育資源。所以,將其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豐富和充實,對于立德樹人、培養大學生科學的價值觀以及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具有積極意義。
本著這一宗旨,東北抗聯文化傳播工作室充分利用高校教學科研資源,首先進行實地訪問、調研抗聯史實陳列館,并邀請抗聯后代及相關人員進校座談,加強對當代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守望歷史,堅定信念。其次,為了更好地傳承抗聯精神,工作室創新其傳播發展途徑,開展一系列大學生紅色精神活動。活動一:“詠唱經典”。帶領高校大學生學唱、傳唱抗聯歌曲,用鏗鏘有力的歌曲形式引領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其真真切切的感受抗聯精神。活動二:“民族脊梁”抗聯主題的大型音樂史實演出。此次演出效果非同凡響。是由高校大學生們組織的一支出色演出隊伍,通過音樂、戲劇、文學、舞蹈、舞臺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將學生們帶入抗聯戰役情境,感受抗聯英雄們百折不撓、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激勵當代大學生,銘記抗戰歷史,激發愛國熱情,樹立強大的民族自豪感。
與此同時,工作室還在校園內成立抗聯宣講團,抗聯小分隊等一些紅色組織,讓大學生在實踐中親身感受抗聯歷史文化的熏陶。
二、融入社會傳遞紅色基因、發展傳承抗聯精神
作為中華民族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東北抗聯精神,是我們黨領導東北人民經過十四年艱苦抗戰所鍛造出來的,是東北抗聯時期優秀兒女為全國人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要創造強大的物質力量,而且還要保持強大的精神力量,而東北抗聯精神正是這樣的精神力量。
為了更好地傳承發展東北抗聯精神,使其在特定歷史時期發揮它特有的作用,東北抗聯文化工作室以遼寧省本溪市及其周邊地區為切入點,邀請抗聯研究專家及抗聯后代進行座談會,研究抗聯文化傳承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參觀抗聯史實陳列館,充分挖掘東北抗聯紅色文化;到社區與老一輩人進行深入交流,并將民間收集來的抗聯故事及抗聯歌曲整理歸納。后期工作室會努力將收集整理來的抗聯歌曲編輯成冊,擬定形成電子版光盤,附帶歌曲創作背景簡介,歌曲結構形式及演唱提示,并在社會上進行推廣宣傳。
此外,工作室開展“抗聯主題大篷車”惠民演出活動,帶領高校大學生到本溪市社區及其周邊農村地區進行展演,以人民群眾喜歡接受的方式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抗聯精神。
三、通過互聯網傳播抗聯精神,做當代抗聯精神傳承人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東北抗聯精神不僅對于肩負起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意義深遠,而且對中國的快速發展也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本著這一宗旨,工作室開展線上抗聯精神活動,利用現代的互聯網技術進行大力宣傳。其主要圍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一)抗聯文化的收集、整理與匯編。抗聯文化主要包括與抗聯相關的史實材料、人物、戰役以及后期建造成的抗聯博物館等。
(二)抗聯歌曲的傳唱。工作室在已經成立的東北抗聯文化公眾號平臺上定期發布抗聯歌曲的簡介與演唱,用歌聲來弘揚抗聯精神,厚植愛國情懷,做當代抗聯精神傳承人。
(三)抗聯工作的透明。東北抗聯文化工作室對于線上的一切工作與活動都會有專門的負責人負責記錄,其工作日志和工作安排也將持續更新。
(四)抗聯專家的線上講述。疫情期間,出行不便,為了更好地傳播抗聯精神,工作室與多個抗聯博物館進行溝通,開展線上參觀、學習抗聯文化,邀請抗聯專家線上講述抗聯歷史,從而加深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感,勇擔社會重任。
2020年的開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闔家歡樂的節奏。 疫情的不斷傳播,給我們帶來了恐慌,但同樣也帶來了很多溫暖和希望。疫情開始以來,催人淚下的故事比比皆是,數之不盡。無論是疫情中守護的白衣天使,還是無處不在的最美逆行者們,他們都用自己的行為詮釋了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在,與抗聯精神中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一一呼應,是抗聯精神的當代價值體現。大災下,也正是這些抗疫勇士們,替我們負重前行,讓我們一直心存希望走下去。他們義無反顧、不畏艱難;他們放下個人安危,奔赴前線。在這場全國浩劫面前,沒有人能置身事外。感謝所有的醫護工作者、所有一線的工作人員們, 感謝所有善良的可愛的普通人,這些溫暖善意的匯集,我們一定會從寒冬中迎來春的如約而至。
以上就是東北抗聯文化工作室對當代東北抗聯精神傳承的實踐與探索。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厚植當代愛國情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祝愿祖國繁榮昌盛,祝愿中華走向輝煌!
參考文獻
[1]孫凌云;李遠新;唐梅;任麗華;趙國義,以弘揚抗聯精神為引領,打造紅色文化育人工作新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9(03)
[2]莊嚴,弘揚偉大東北抗聯精神[N];人民日報;2014.09.18
基金項目:課題論文:2020年遼寧科技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東北抗聯文化傳播工作室》(202011430038)。
作者簡介:馬驁宇(1998-)女,遼寧錦州人,遼寧科技學院人藝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