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難民問題原因復雜,國際影響巨大,如何為難民提供行之有效的保護已經成為當今國際社會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本文以歐洲難民危機為視角,通過分析難民涌入帶來的問題、難民保護現狀和當前難民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出難民保護的建議,以期為國際社會解決相關問題提供思路。
關鍵詞:難民危機;難民保護;國際責任
引言
2010年底爆發的“阿拉伯之春”使得大批難民從敘利亞、利比亞等中東、北非地區涌入歐盟各國尋求居留,特別是自2015年上半年開始,敘利亞內戰持續擴大、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活動愈發猖獗,使得離家逃難的民眾數量持續增長,歐洲難民危機愈演愈烈。妥善解決難民危機,維護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歐洲各國亟需解決的難題。
一、歐洲難民涌入帶來的問題
首先,大批難民涌入歐洲,已經成為歐洲政局穩定和社會安全的一大威脅。以德國為例,2015年歐洲難民危機爆發后,難民的涌入給德國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包括難民犯罪、因宗教信仰不同引發的社會矛盾以及因為難民的涌入可能會加劇社會分裂問題。其次,由于涌入國政府及民間組織并沒有對難民的涌入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使得歐洲國家對于難民的接納顯得動力不足。此外,難民涌入一國境內,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其國內資源,也引發其國民的連連抗議。
二、難民保護現狀
(一)難民保護的國際法依據
因專門保護難民的公約以1945年《聯合國憲章》、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1966年《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等全面保護基本人權和自由的國際文件為基礎而制定,所以難民問題自然也就成為國際人權問題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分支。因此,在原籍國捍衛人權,對預防和解決難民危機來說都是關鍵,而對庇護國而言,尊重人權也應成為難民保護的基本準則。[1]
此外,1951年7月28日在日內瓦通過的《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是目前為止最重要的保護難民的公約。為了應對全球難民保護所產生的的新情況,1966年經聯合國大會加以注意,《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應運而生。
(二)難民署對難民的保護
難民署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保護和援助難民,期望通過難民署的保護使得難民的權利、安全和福利按照國際標準得到保障。此外,難民署工作的最終目標是通過難民署的協調與幫助得以重新安置難民,包括自愿遣返、就地安置和安置到第三國。難民署經過多年的實踐為其自身積累了一套相對完善的難民救助體系。多年的實踐表明,難民署在難民事務的處理中扮演著組織、協調和監督的重要角色。這種地位不僅獲得了有關難民的國際公約或協定之締約國的認可,也得到非締約國的接受。[2]
三、難民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難民保護與國家利益之間的沖突
根據《世界人權宣言》第14條第1款:“人人有權在其他國家尋求和享受庇護以避免迫害。”難民安置作為一項人道主義救助措施, 實施主體主要是國家,但是,當一國利益由于難民的涌入而遭受損失時,該國是否有權利拒絕難民的進入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3]
難民涌入除了會給國家經濟、文化和社會秩序等方面帶來壓力外,在恐怖組織猖獗的現狀下,若恐怖分子偽裝成難民潛入歐洲,則會對國家安全造成難以預估的損害。國家安全與難民人權如何平衡,是解決難民危機亟需解答的問題。作為主權國家,對難民施以人道主義救援既是各國的義務也是各國的責任。因此,在不損害本國國民利益的前提下,適當接受難民并給予必要的援助,是主權國家適當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的體現。與之相對,以損害本國國民利益或是降低本國國民福利待遇為代價進行援助活動,也必然會招致其國民的強烈反對。
(二)難民署的保護有限
(1)難民署的行動缺乏強制力
難民署作為一個具有很強操作性要求的機構,需要深入實際履行保護難民的職責,雖然其行動已取得其締約國和諸多非締約國的認可,但其行動并不具有法律的強制力,必須依靠國家間的配合才能完成難民保護的工作。例如,在難民署對難民進行第三國重新安置的過程中,由于一些國家只接受符合其本國要求的特定難民,此時的難民安置行動也只能通過與該國家進行協調推進,安置行動的難度可想而知。
(2)資金支持的不確定性
難民署作為聯合國的附屬機構,其活動經費來源于聯合國大會的資金支持和公私捐贈,主權國家對難民署的捐贈僅出于道義上的考量而非國家財政的專項資金,因而難民署所獲得的捐贈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三)對難民婦女缺乏特殊保護
在難民群體中,婦女經常是受傷害最大的群體。在難民大量涌入的情形下,歐洲各國在各個方面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很多地方的物質供給都出現了問題,在此種情況下,為難民婦女提供有效的保護似乎更加困難。在遷移至歐洲的路途中,常常充斥著暴力和性侵害的威脅,即便抵達歐洲大陸,由于法律缺失和文化差異,暴力和性侵害的威脅仍然不可避免。
四、難民保護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強調主權國家的國際責任
首先,主權國家要充分認識到此問題的復雜性和艱巨性,不逃避應當履行的國際責任;其次,主權國家應尊重國際法相關規定,依據國際法所確立的準則進行難民保護工作,在進行難民保護活動時如發現相關規定存在缺失,在與國際社會溝通的同時,促進國內立法,以國內法彌補國際法存在的不足。
(二)充分發揮難民署的作用
主權國家要積極配合難民署的行動,尤其是在難民重新安置的問題上,要給予難民署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各國要加強行政部門、司法部門和其他部門與難民署的聯系以便充分發揮難民署的作用。此外,富有余力的主權國家可以將對難民署的資金捐助通過立法的形式加以確定化,為難民署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
(三)加強對難民婦女的保護
各國可以通過嚴厲打擊販賣難民婦女犯罪、強迫難民婦女賣淫的的方式,切實保障難民婦女的人身安全。此外,政府還可以開展婦女能力培訓活動以提高其工作技能,通過向難民婦女提供工作機會,最終實現難民婦女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真正獨立。
參考文獻
[1]梁淑英.國際難民法[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2
[2]梁淑英.國際難民法[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317
[3]顧煒成.論難民的國際法保護困境與出路[J].法制與社會,2016,7(上)
作者簡介:任雅靜(1995.04-),女,漢族,籍貫河南省洛陽市,現就讀于西北大學法學院2018級法律(非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