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章生
摘 要:微課作為現代教育媒體及技術的一種手段,可以有效的幫助小學六年級學生在課內外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技能和科學方法。在應用中要選擇適合微課教學的內容,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形式進行微課的制作,在適合的情形下利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在課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微課輔助學習的科學學習。在實踐應用中,也進行了相應的反思,希望微課能更好地為科學教學教育服務。
關鍵詞:微課;六年級科學;應用實踐;反思
一、引言
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現代教育媒體及技術具有許多優勢,不僅可以為科學知識的學習服務、也可以為科學探究的學習服務,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微課作為其中的一種手段,可以有效的輔助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和課外科學學習活動。六年級作為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年,需要學習的內容比較多,利用微課可能幫助學生在課內外更好地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技能和科學方法。關于微課對小學科學教學的輔助,我也不在斷的應用實驗和反思。
二、微課在小學六年級科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實踐
1.適合微課教學的內容分析
(1)比較復雜的實驗方法
在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中,有一部分實驗屬于規范性很強的實驗,要求的實驗方法、步驟比較多,這些內容可以通過都錄制微課視頻將實驗要求、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和困難、易錯的實驗操作方法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向學生進行,以期達到不同的目標和作用。
比如:上冊《輪軸的秘密》中輪軸穿線繞線的方法,《電磁鐵》中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方法;下冊《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中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方法等內容。
(2)比較耗時的實驗過程
在教材中,有一部分實驗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有些需要半節課、一節課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這些內容同樣可以通過錄制微課視頻在短時間內將實驗的過程、現象、結果呈現出來。
比如:上冊《杠桿類工具的研究》中小桿秤的制作,《用紙造一座“橋”》中紙橋的制作范例,《電磁鐵的磁力》中關于鐵芯粗細的因素;下冊《放大鏡下的晶體》中制作晶體、制作一個大晶體,《制作鐵生銹的速度》中各個對比實驗等內容。
(3)不易現場呈現的教學內容
還有一部分內容是不容易呈現在課堂教學中的,這部分內容通過錄制微課視頻可以讓學生清楚、直觀的看到教材所需要呈現的內容。
比如:上冊《自形車上的簡單機械》通常很難真正拿自行車到教材讓每個學生都看觀察和研究,《拱形的力量》很難每一節課都真正使用西瓜皮搭一個瓜皮拱;下冊中《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很難讓學生使用放大鏡、昆蟲盒去放大觀察不同昆蟲的不同部位,《我們來造“環形山”》很難放不同班級的學生都能模擬做出火山噴發的那種可能性等。
2.教學內容的微課制作
在實驗教學活動中,微課需要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合理的編輯、制作,這就包括了文字及圖片素材的充分準備、視頻的錄制或下載、微課的后期錄制和編輯。
(1)相關素材的準備
微課制作前需要準備好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導學單、習題等,只能充分做好素材的準備工作,才能有計劃、有步驟的制作微課并運用于教學。
(2)課件制作及實驗過程錄制
六年級科學中應用到的微課的形式很多,有僅通過課件講解的,有僅通過實驗視頻講解的,也有既有課件又有實驗視頻的。在微課錄制前,我們需要將相關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導學單的要求、習題制作成演示文稿的課件,將需要的實驗操作過程錄制成視頻,方便后期的錄制和編輯。
(3)微課的錄制及編輯
微課最后的錄制過程需要加入我們的聲音講解、對特殊內容的文字說明等內容。在確定好微課的形式后,可以通過電腦錄屏、錄音、視頻編輯等軟件進行制作和加工,同時要兼顧不同使用目的預設好問題等互動活動,使微課能更好地輔助教學活動。
3.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使用到微課有以下幾種情況:
(1)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內容明顯比較多的時候,可以調節學習的學習狀態。
(2)在重要實驗前,需要強調重要內容和注意事項時,可以幫助學生強化相關知識和要點。
(3)在學生的學習遇到困難、學習之前的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時,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
(4)在需要進行拓展教學時,可以通過微課短時間內將所需要拓展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
(5)在實驗儀器和實驗材料無法讓學生完成實驗時,可以通過微課將這些實驗的現象和結果給學生進行展示。
三、微課在小學科學課外學習的應用實踐
1.利用平臺進行課前預習
在需要學生提前進行課前預習的內容時,可以通過相關交流平臺將包含導學單、習題等內容的微課發送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提前熟悉相關內容,為課堂教學打下一定的基礎。比如: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2.利用平臺進行基礎知識及技能的復習
在教學中,有些知識、技能是具有連續性的,為了后面的內容能夠順利開展,可以在前一相關知識、技能學習完成后將包含學習內容、習題等內容的微課推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
3.利用微課進行單元和期末復習
在微課課外應用實踐中,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形式的微課,幫助學生梳理單元和學期學習的知識點、實驗技能等內容,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微課在六年級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反思
通過一年來微課在六年級課堂內外的教學應用實踐,對于微課應用的效果和作用,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1.微課的內容并不是越多越好,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微課是無法代替教師的教學的;
2.學生對微課的質量要求很高,圖像、聲音、語速、語氣、普通話標準程度都要符合要求;
3.微課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保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時,幫助學生的科學學習;
4.微課的評價反饋非常重要,在微課應用過后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評價反饋,并及時作出調整;
5.微課的習題要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檢查和監督,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更好地體現它的價值,更好地為科學教育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03.
[2]林麗敏.微課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信息技術,2019(Z1):155-157.
[3]閆長艷.微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1(07):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