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銀琪
摘 要:諾齊克從三個前提出發,論述了他的“持有正義論”;持有正義論從“獲取”“轉讓”與“矯正”三個方面強調人與物之間的正義關系。同時,批判羅爾斯的“差別原則”,反對政府過多干預經濟社會。這一批判的實質是自由與平等之間的矛盾關系。
關鍵詞:諾齊克;分配正義;持有正義
1 諾齊克的持有正義論的主要內容
1.1 “持有正義論”的前提原則
1.1.1 關于“善”的看法:否認“善”的道德基礎
諾齊克堅持權利優先于善,認為世界上有價值的東西只與個人生活相關,而不與某種超驗的、形而上學的或社會的背景或實體有關,因而不存在這樣的道德基礎,即某人未經他人同意便侵犯其道德空間。無論是個人還是政府都沒有權利強制任何人為社會利益做出任何類型的犧牲。
1.1.2 個人權利原則:道德邊際約束
在權利市場中,“道德邊際約束”是個人權利目標的最大化和損害最小化的基線,是在追求個人權利的時候,個人與他人相互制約而形成的規則。基于這個原則,諾齊克認為國家也受這一約束,是“最弱意義的國家”。
1.1.3 歷史原則:批判了財富積累
諾齊克認為,分配是否正義,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個人是怎樣得到財富的。如果這個人是通過正當的手段獲得財富,而財富的每一次增值都沒有違背正義原則,那么他對財富的擁有就是合理的。也就是說,他只關心持有的來路是否正當,不提供任何具體的統一分配標準和分配模式。這也是他與“模式化分配”的區別所在。
1.2 “持有正義論”的主要內容
對于什么樣的分配才是正義的,諾齊克認為在獲取、轉讓和矯正的過程中,“如果所有人對分配在其份下的持有都是有權利的,那么這個分配就是公正的。”有具體如下的三條原則:
(1)獲取的正義原則。“一個符合獲取正義原則獲得一個持有的人,對那個持有是有權利的”。持有的最初獲得,或對無主物的獲取,需要通過勞動來獲得正義的持有關系。這個原則包含了兩個內涵,第一,你是否對這個無主之物付出了相應的勞動、精力;第二,你對無主之物的持有不可使他人的狀況太糟糕。
(2)轉讓的正義原則。“一個符合轉讓正義原則,從別的對持有擁有權利的人那里獲得一個持有的人,對這個持有是有權利的。”強調基于自愿、合法的轉讓,沒有強權或欺詐介入,就是正義的。
(3)矯正的正義原則:指的是要對最初持有和轉讓中的不正義進行矯正,只要其中一環不正義,結果就不正義。
總結來說,他注重的是個人自由和權利,而不是平等和福利,強調除了要矯正非法所有之外,通過合法性獲取和轉讓而獲得的持有權,不能再進行分配,否則就是非正義。
2 對羅爾斯“分配正義”所做出的理論批評
2.1 認識論上的批判
羅爾斯強調差別原則是一種特別強的模式化目的原則,它有具體的統一分配標準和分配模式。差別原則與持有正義理論,一個是模式化的目的原則,一個是非模式化的歷史原則,這一邏輯特征的相異性,構成羅爾斯和諾齊克在分配的正義問題上產生爭議的認識論原因,也就是說,諾齊克從認識論的角度,以“歷史原則”批判羅爾斯的模式化分配,認為只要通過正當的手段獲得財富,就不應從結果分配的角度批判其不正義。
2.2 邏輯上的批判
諾齊克認為羅爾斯的分配正義是基于社會合作的情況下提出的,存在“邏輯缺陷”,并且基于“自由交換原則”,提出了具體的論述。
(1)羅爾斯無法回答在沒有社會合作的領域下,是否存在分配正義。如果說市場中都是自愿交易,那么就已經實現正義了,國家和政府的干預是無意義的。
(2)對于“差別原則”,諾齊克認為,較差的人在社會中本來就可以獲利,比如,富人會主動請窮人吃飯。但是若硬性的規定差別原則,反而會挫傷創造財富的人的合作積極性,近代出現的福利國家中“懶人”、的情況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自由交換原則本身可實現正義,可以提高效率。
(3)對于天賦在社會分配中的作用,羅爾斯認為只要消除天賦上的差異,使得最小獲利者可獲利就是正義。但是諾齊克認為,天賦是人的本性,正是有差別才會導致社會進步,若消除這種差別,會挫傷天賦好的人的積極性,降低效率。
3 諾齊克批判的實質
3.1 表面差異:機會、過程公正與結果公正的區別
從表面上看,羅爾斯強調的是“結果公正”,他主張天份較高者對天份較低者進行一種讓利和補償,并允許那種能給最少受惠者帶來補償利益的不平等分配。而諾齊克強調的是“機會公正”。他認為在社會基本結構中,每個人的持有是各異的,只要來路正當,無論分配結果如何,都是正義的。
3.2 實質差異:“平等”與“自由”的爭論
自由與平等貫穿于羅爾斯的正義理論體系中。其中,平等自由原則優先于差別原則,但又特別強調差別原則,這就是說,只有自由的主張獲得滿足之后,其它原則才能發揮作用。也就是說,他主張自由優先,兼顧平等;強化平等,達到平等的自由。
諾齊克主張自由優先,權利至上。諾齊克的持有正義的權利觀念不以任何贊成平等或任何別的全面結果為前提。持有正義基于權利,一個人的持有正義與否,要依據他對其持有擁有權利與否。諾齊克惟一認可的價值是自由,他承認平等值得贊賞,但不能成為一種社會制度的原則,不能由國家力量實現。
參考文獻:
[1] 宋月紅.試析羅爾斯和諾齊克關于差別原則的不同認識[J].政治學研究,1999(03):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