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勝遠
摘 要: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課本在編排上增加了文言文的數量,在學段安排上也有所提前。而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使學生熟悉小古文內容,教學過程中需要講求將閱讀和寫作進行有機結合,此外還要尋找恰當的時機來進行課外延伸。本文將根據上述內容展開討論。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古文;閱讀教學;研究討論
1 引言
小古文閱讀訓練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人文底蘊,其包含人文積淀、情懷以及審美情趣三個方面。為了能夠讓孩子們對中華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們無論何時都能夠充滿文化自信,并以弘揚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就需要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做好小古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小古文是一種短小淺近的古文,其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內容淺顯易懂,非常適合小學階段學生來進行學習。
2 與課文相整合的基本策略
2.1 解讀出意境
小學學生很難深刻地理解古文,但是他們對于古文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只是不能完全理解不符合說話習慣的文言文,時常有些力不從心[1]。要想幫助學生體會到小古文當中所描繪的境界,揣摩和理解其中的深刻內容,需要去引導孩子們多多品讀小古文的內容,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文章當中的涵義,在解釋詩句的時候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思維想法,讓內涵深刻的句子顯得更加通俗易懂。
2.2 朗誦出美感
漢語作為一門長期發展的語言,在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中,小古文和現代文之間也會存在著比較多的共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要讓學生將現代文和小古文進行對照閱讀,幫助學生發現其中的異同點,同時也可以減少小古文的枯燥性,并且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古文。誦讀的方式有很多種,不管是猜讀、演讀還是辯讀等都是可以進行選擇的,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慢慢了解到古文的節奏和韻味,同時也可以運用抑揚頓挫、千回百轉的誦讀方式來將文言誦讀方式應用到各類文章的閱讀當中,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2]。
2.3 畫龍點睛
由于小古文所采用的精粹語言孩子并不容易理解,教師應當幫助學生運用補白和想象的方式來填補突顯古文的內容,而不是只是停留在文字本身,這樣往往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小古文當中以故事居多,教師可以邀請學生來進行角色扮演,在過程中學生也會對小古文產生自己的見解。在課堂設計上,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表演,結束后再與小古文進行聯系,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對小古文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2.4 感受小古文的魅力
能夠流傳至今的古文,其中一定會蘊含一部分經久不衰的至理名言,為了顯示出古文的特色與風格,教師可以將名言放在引導語、評價語與結課語上。這樣能夠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鄉下人家》這篇小古文,其中的一句“水邊楊柳數株,中間桃李,飛燕一雙,忽高忽低,來去甚捷”,語句當中對景色和動態的描寫能夠讓人體會到詩情畫意的畫面,將其作為導語,能夠在學生的腦海里先行形成富有生機的鄉下人家景象。
在學生基本掌握小古文寫作要點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模仿小古文來對課堂進行改變,從而幫助學生將小古文內化于心,寫作結束后也能對課文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提升了學生自身的文言文語感。
3 教學模式
3.1 讀文百遍自知律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往往經過反復的誦讀,學生就能夠對文言文的含義有所了解,所以在講解之前,應當讓學生多讀幾遍例文,并且在課后也要進行復習。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對于課文能夠有充分的理解。當學生對文章讀過很多遍之后,很容易就能夠產生各種各樣豐富的理解,最好還需要結合學習更多的拓展資料,懂得結合多種資源來進行綜合學習。
3.2 文白對讀出真情
小學階段的學生會對寓言故事與神話故事有更多的興趣,所以可以在其中引入合適的小古文來進行教學。那么學生就會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去體會文言文當中所包含的韻味與內涵。同時,在白話文與文言文的交融匯聚過程中,學生可以體味到文字當中所蘊含的感情。例如《驚弓之鳥》就既有白話文的課文,也有對應的小古文,就可以將其放在一起進行對比閱讀,從而提升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
3.3 文白互寫顯功力
引導學生開始仿寫小古文,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把握古文意義以及語言特色方面的內容。同時,通過文言創作也能夠更進一步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學生學習《荷花》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入《菊》當中的詩句來要求學生進行仿寫。寫古文可以幫助學生鍛煉邏輯思維與概括能力,教師需要經常性地嘗試安排這一塊的內容。
3.4 玩中學文多樂趣
小古文的學習過程中一樣可以有趣味性的小游戲存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更需要活躍性較高的課堂,應當設計一些小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和文章擴寫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去判斷人物性格,并且從文章內容開始猜測事物未來的發展,并且針對文章進行擴展,發揮自己想象的能力,從而提升自己對于小古文的感受力。
4 結束語
在進行小古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以教材為基礎,學生通過誦讀和練習來形成古文語感,在提升學生的古文素養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在拓展性學習當中,也應當以課程為基礎來進行展開,從而幫助孩子們對于語文產生更深的認識,讓教師成為語文拓展性開發和設計的主人,實現針對不同情況自如的應用相應的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1] 孔令凱.關于小古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以部編本三年級下冊《守株待兔》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05):57-60.
[2] 吳麗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古文“1+1”式閱讀教學探究[J].語文知識,2017(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