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廣芳
摘 要:情感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健康成長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對于英語學困生。教師通過對這些學困生無微不至的關愛、潛移默化的鼓勵、有效可行的方法,喚醒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從而實現對他們的成功轉化。
關鍵詞:情感教育;轉化策略;英語學困生
情感是打動人心靈的秘訣,對人的行為起著巨大的作用!強烈濃厚的情感是人們進行各種實踐活動的動力源泉。情感教育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它以語言為媒介,通過情感的傳遞使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并形成能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之上。”注重情感教育對優化教育教學,提高教育的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熱愛學生,培養情感,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和飽滿的精神狀態,讓學生從教師慈愛的目光和自信的微笑中感受溫暖,從而產生一種蓬勃向上的力量和渴求知識的美好愿望,正所謂:“親其師”繼而“信其道”“樂其學”之理。
《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論明確指出:“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面對英語學困生(智力正常,但在英語學習上有困難)難以達到《新課標》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問題,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來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英語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教學的手段之一。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層面,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的程度直接影響著英語教學的成敗。
如何將情感教育滲透到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從而更有效地做好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呢?根據本人三十年的英語教學實踐,體會如下: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古人云:“人情也,禮儀之田也”。教師真摯的情感是獲得學生(特別是英語學困生)信任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情感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具有激勵、誘發和調節的重要功能。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情育情、以情感人,就能在學困生的心里產生良好的情感效應,進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接手一個新班時,一開始就用心地記住每個學困生的中英文名字和他們的生日,全面了解他們的家庭狀況,關注他們的興趣愛好,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和他們接觸、聊天,詢問他們在英語學習和生活上的狀況,有空的時候和他們一起參加各種活動等等。這些看似細小的事情會讓學困生感覺到有人在關注他們,關心他們。教師對學困生真誠的關愛和理解不僅增進了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還能產生積極的共鳴——學好英語的美好愿望。學困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與信任,必然會產生愉悅的心境,這樣他們學習英語的激情和學習的主動性就會激發出來!
2 巧用潤物細無聲之法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確有的學困生也許不聽父母的話,特別是那些父母長年在外打工的家庭,主要原因是這些父母平時疏于對孩子的關愛。作為教師,我們要對這些學生倍加關心,也許我們的一個微笑、一次談心、一下不經意的拍拍他們的頭或他們的肩、甚至于請他們幫忙拿一下東西…… 這些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會在他們的心里產生觸動:是不是老師很喜歡我?很愛我?很關心我?為了證明這一切,他們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機會來親近我們:比如下課后找你問問題,看見你老遠就主動跟你打招呼,特別是上英語課時也能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課堂上變得比以前更專心、更認真。只有我們老師能及時對他們進行肯定,即使細微的進步,我們都予以表揚,給予稱贊,讓他們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情感態度,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情感一定能完成好英語教育教學工作。曾記得我班有一個名叫“優優”的女生,單親家庭,性格內向,英語成績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沒有家庭的溫暖和親人的愛,與生活在一起的父親之間幾乎零交流,缺少學習的動力和激情。一次無意間的交談我發現她的嗓音很好聽,英語發音也很棒,我就有意安排她當我的英語課代表,專門帶全班英語早讀,沒過多久,原來那個不交作業、做事拖拉懶散的女生,變成一個作業能按時完成、做事井井有條的學生,英語成績也有明顯的提高。
3 搭建平等舒適的溝通平臺
教師的語言是激勵學困生積極向上的源泉,也是培養學困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動力。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好不要公開批評學困生,杜絕使用“你真笨”、“你不行”、“這么簡單的題目你怎么都不會做”等等話語。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他們不但不服你,而且會煩你,甚至恨你。如果教師能以平等的朋友關系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開導他們的話,他們就能一改以前那種煩你、恨你的情感態度,漸漸地喜歡你這個老師,繼而喜歡上你的英語課,慢慢地他就可能把你當朋友對待。幾年前我班有個女生,平時我們關系很好,她的英語成績也處于班級中上水平,初二開始她與班上一個男生談戀愛,在這過程中她的英語成績明顯下降,學習狀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發現這種情況后我以朋友的身份主動找她交流。在我和她真情實感地溝通之后,她很快走出困境,成績也一步一步地迎頭趕上了。現在她已經上大學了,我們仍然是很好的朋友。
當然,教師在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時,自己的精神面貌(熱情大方、性格開朗等等)也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條件。試想:一個本身就不熱愛生活,不熱愛教師工作,整天死氣沉沉,老板著一副冷面孔的老師,學生怎么會喜歡你、接近你,更不用說喜歡你教的英語學科,也就不可能學好英語!因此,教師平時就應該以飽滿的激情、淵博的知識、和藹可親的態度去激勵學生、感化學生,這樣學困生積極的情感才能真正發揮出來,我們的英語教學也就會變得輕松而愉悅!
4 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
教師應該用心研究教材、教法,因材施教,想方設法地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對于英語學困生來說,興趣是引起他們學習的原動力。教師在上課之前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讓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以一種新穎、自然、有趣的形式展示給學困生。教師還要根據學困生的個別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分層作業,讓每個學困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在課堂提問的時候,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去提問學困生;課后為他們篩選一些相對比較容易的習題給他們做。當他們能正確回答問題、準確做出練習時,他們就會對自己充滿信心,加之老師的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下節課他們定會表現得更好。另外我們在組織教學時,可以把優等生和學困生搭配起來,采取集體、小組、雙人等多種活動進行訓練;經常開展朗讀、會話、表演、游戲、競賽等課堂活動,讓學困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在短時間內營造一個寬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樣學困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在優等生的帶動和幫助下,學困生會很快找到并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這樣的互動,學困生定能獲得成功的喜悅,英語的學習興趣也就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來!
5 形成有效的家校合育機制
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但它不能代替家庭教育。轉化英語學困生的工作需要學校、家長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步教育,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教育學上有個“5+2=0”的理論,就是說老師一周5天的教育,往往被家長周末2天的教育毀滅掉。這一理論充分說明家校合育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家長的積極配合,教育教學質量就會大打折扣,更別說對學困生進行轉化了。因此我們教師要幫助家長,特別是學困生的家長,建立科學的育人理念和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教師要盡可能地爭取家長的支持,與他們及時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幫助學困生創設和諧的家庭氛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家校合育成為促進學困生轉化的搖籃。英語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家長和老師要有充分的耐心和堅韌不拔的恒心,用愛溫暖他們、用情感化他們、用理說服他們,使他們逐步轉化,健康成長。
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的一種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交流的一個過程。教育教學過程中正確地把握好情感教育,既可以幫助學困生塑造良好的品行,又能激發學困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極大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所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加強學困生的轉化,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起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