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琬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改革一直在不斷地革新和摸索中前進,形形色色教學模式的不斷出現,的確是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推動了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還是存在許多問題。接下來本文將以蘇科版教材為例,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方法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
根據新課程標準,其中要求學生具備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與任務即是,通過實驗,使學生最有效地掌握進一步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物理知識,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新課標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必需的物理基礎知識還要經歷實驗探究過程,具有初步的實驗探究能力。但是目前許多初中物理教師仍舊只注重學生的理論課培養,忽視了實踐教學餓重要性,甚至為提升學生文化課成績自行吞并學生實驗課的時間。
(二)教學方式單一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方式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并沒有根據新課改而進行因材施教、改革創新,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只是單一的講解教材上的實驗內容理論知識,而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而靈活變通。這就只是學生失去了對物理實驗的興趣,并且只能從單方面進行深入理解,這一方式也大大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理解掌握的難度,反而達不到教學的根本目的。
(三)教學脫離生活
初中物理是初中所有學科中相對較難的一個學科,因此許多教師在教授初中物理過程中,都只是根據教材與試卷,對學生進行內容以及疑難問題的講解,甚至不懈讓學生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來提高成績,他們認為物理之所以是疑難學科就是因為它與實際生活相差甚遠,但是,物理中存在的理論知識并不是獨立于生活而存在的,相反,這些知識都是從對生活現象的思考中得來的。所以這些教師的教學方式使物理教學嚴重脫離了生活。
三、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更新教學觀念
教師重視實踐的重要性,學校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初中物理并不是單一理論知識的學科,而且包括理論只有與實驗操作兩部分。許多教師因為應試教育下,只注重理論知識教學的部分,而吞噬了實驗操作的重要性。在需要實驗教學的部分,如果只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講解,那就會顯得非常枯燥乏味,讓本生動有趣的內容變得無聊至極,反而會降低了學習效率。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初二上學期《光的折射》相關教學中,教師首先為學生介紹關于光的折射相關理論內容,以及教材相應部分,但是與此同時,還需要讓學生親身實踐感受光的折射作用。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分別進行將筷子插入有水的燒杯和將硬幣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的實驗,讓實驗觀察現象,在小組間調換進行實驗,分別記錄現象進行小組間分析討論。
(二)豐富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創新是初中物理教學有效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創新,就要求教師不止注重單一文字,乏味的理論教授,而且可以結合班級特點,做出教學更改,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不止用眼睛看,耳朵聽,還可以親自動口討論,動手操作,增加親身參與度,加大班級凝聚力,加大學生對物理這一學科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初二下學期《力學》的相關教學中,力有很多概念,包括力、力的作用、相互作用力、彈力等許許多多相互聯系的概念。這是如果只是根據教材只是給學生對概念進行文字講解,那么學生既不會產生興趣,而且容易混淆這些概念,但是這時如果通過一定的方式,給學生進行力,彈力的演示,并且讓學生之間來進行相互作用力與力的作用,學生就更容易具體理解這些力的概念的相關含義,既可以對相關內容產生興趣,又可以產生清晰的理解。
(三)理論與生活相結合
在讓學生學習物理時時,不能僅僅進行教材中的理論文字教學,而且要具體和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意識到物理無時不刻不存在于生活當中,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生動化的掌握理解。例如,在關于《慣性》的相關知識教學中,我們就可以不單一把課堂定位在學校教室,而且可以在課下,在周末,組織學生開展校外課堂。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帶學生乘坐公交車。在司機轉彎、剎車的讓學生親身感受慣性的作用,并且親身感受更利于學生生動的思考,將物理融入到生活中,從生活中學習物理。
總結
要想使實驗教學更好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應用,就要根據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式創新,采取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教學,重視實驗教學,使學生更能通過實驗教學來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益。
參考文獻:
[1]劉錦秀.關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的分析和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5).
[2]邊文慧.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好家長,2016(4).
[3]李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情境創設對策分析[J ].中學物理,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