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德措
摘 要:本文中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重點是提升學生的概念理解力,知識運用力以及數據分析力,并在此過程中,分別運用實踐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以及故事教學法,旨在為學生營造具有實效性、生活性以及趣味性的小學數學教學氛圍,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獲得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教學有效性;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數學教師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忽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常常忽視“萬變不離其宗”的教學本質,從而導致學生經常性地陷入思維定式中,而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教學有效性,便成為空談。因而,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進行著力,并適時地引導他們思考,讓他們的數學學習更具有方向性,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1 運用實踐教學法,提升學生概念理解力
對于有些抽想性的概念知識,假如教師運用傳統的粉筆加口述的方法授課,不僅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造成學生的畏難心理。為此,教師可以運用實踐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授課,讓學生親自實踐,感知數學知識,體會數學相關知識點推理的整個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概念理解力。
例如,在講授“圓柱體積”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分析圓柱體積公式的由來,并引導他們運用制作橡皮泥的方式,開展此部分內容的探究,在降低學生抽象知識理解坡度的同時,提升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點,創設問題。教師對學生說:“本次實踐教學法的目的是探究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你們可以從圓的面積的推導進行探究。與此同時,可以對圓柱上圓進行切割,觀察是否可以組成熟悉的幾何立體圖形。”第二點,開展實踐。教師時時關注學生的討論動態,并適時地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充分運用給出的條件。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提問。小陳積極地舉手說:“通過實踐,我發現將圓柱按照圓面積的方式進行切割,并重新拼湊,可以得到一個近似的長方體。我們可以計算這個長方體的體積。而通過推導我發現圓柱體的體積公式與課本上的完全一致!”
2 使用生活教學法,提升學生運用知識力
生活教學法的優勢在于:其一,生活化教學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營造具有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其二,生活化教學可以構建學生常識與數學知識的連接,提升學生知識的理解、吸收和運用能力,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本文從提升學生知識利用靈活性的角度著力,開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例如,在講授“圖形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運用生活化的方式,讓學生分析幾何圖形和生活圖形的相似性,從而輔助學生完成由形象情境向抽象知識轉化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實物,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他們的數學知識掌握能力。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著眼。第一點,創設生活情景,教師展示生活中的數學書、衣鉤、水杯蓋,并在此圖的下面展示抽象性的圖形,比如,圓形、三角形和長方形,讓學生進行一一對應,從而幫助學生實現由感性知識向抽象知識的轉化。第二點,創設問題。教師對學生說:“你們可以聯想生活中,哪些物品與本節課講授的知識相關。”第三點,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對學生提問。小冉積極地舉手說:“在生活中的枕巾是長方形的、輪胎是圓形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
3 巧用故事教學法,提升學生數據分析力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故事教學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聽取故事的過程中,思考、分析相關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創設難易適度的內容,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獲得良好的故事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3的倍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對學生說:“從前,有一個神仙,她可以迅速的算出一個數字,能否被3整除。路人甲說,26!神仙說,不可以。路人乙說,69!神仙說,可以。路人丙說,72!神仙說,可以。”教師引導性地詢問學生:“神仙真的就如此神奇嗎?你能說出為什么神仙可以計算出上述數字可否被3整除?你們可以從各個位數之和與3的關系,進行推斷!”與此同時,教師適時地走入學生的探究中,并針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引導,提升他們思考的方向性。在大部分學生探究結束后,教師進行詢問。小冉說:“通過對上述數字分析,我發現26各個位數之和為8,其不可以被3整除;69和72各個位數之和為15和9,因而可以被3整除!”
總而言之,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應真正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在深入研究數學學習能力的情況下,適時地給與學生數學探究的空間和時間,并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從而讓學生學習有方向,付出有收獲,提升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獲得良好的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宋建平.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學周刊.2017(20).
[2] 李星云.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