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摘要:初中學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對英語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差距意識,能夠提高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運用 做到 差距 動力 提高
初中學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對英語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可能使班級的學生達到人人都優秀。一個班級的學生通常分為三類: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只有三類學生共同發展:讓優的更優,中的變優,學困生向中等生靠攏,才能提高一個班級的整體成績。只要我們認識到有差距就是有潛力、就是有發展空間,利用差距,挖掘潛力,潛力就能夠變成希望和現實。因此說,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差距意識,能夠提高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
一、“差距意識”在優等生中的運用
優等生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學習刻苦,接受能力強,但他們本身存在著問題,優等生學習基礎比較好,這樣的學生容易滋生自滿情緒,自以為了不起,驕傲且自命不凡,這些學生只看到自己的成績,看不到自己的薄弱點,只看到小圈子內,他是高手,想不到“山外青山樓外樓”,容易滿足現狀。這樣的學生為數不多,但不可忽視。因此給他們灌輸“差距意識”很有必要。老師應及時幫助這些學生,給他們一劑清醒劑,激勵他們有更高的追求。應具體做到:一,幫助這些學生制定更加明確的長遠目標,使他們學習有方向,追求更高的目標,在成績面前永不知足。二,授課中,分層教學,讓“優等生”吃飽,適當穿插一些高難度的教學內容,使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多歸納多總結。一步一個臺階,腳踏實地,在考試中更優秀。有些時候,優等生達到學習的“高原期”,即使努力,也沒有提升,甚至有時還下降,心理因承受不住這種壓力,就會有想放棄的想法,這時,教師就要對優等生進行鼓勵,讓他們意識到雖然成績上沒有變化,但這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量的積累就會達到質的飛躍,所以只要堅持下去,不斷查找和彌補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和紕漏,成績一定會進步的。這個過程,也是優等生彌補差距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讓差距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不斷努力,讓目標成為現實。
二、“差距意識”在中等生中的運用
中等生在一個班級中占絕大多數。在通常情況下,中等生很難受到老師特別的關心和幫助,往往失去了進步的動力,教師要為這些中等生樹立差距意識,爭先意識。給與關注的同時使他們有沖擊尖子生的信念,對他們進行目標激勵,并指出每個中等生應以哪些優等生為榜樣,成為他趕超的對象,并指出他們與優等生差在什么地方,讓他們產生更大的動力,成績更上一層樓,不能滿足于現狀,他們雖然與優等生有在成績上有差距,但他們的發展潛力是最大的,對他們來說,搏一搏,就跨入優等生的行列,只要對他們的管理更嚴一些,要求更高一些,關注更多一些,指導更細一些,他們的成績就會突飛猛進。這就要求教師大力開展"表現"教育。成功和"表現"是互相聯系的。有機會"表現",才有機會獲得成功。要善于創造條件,指導中等生發展成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絕大多數的中等生往往離獎勵所要求的冒尖水平還有一點距離,但幾乎與獎勵無緣。他們缺乏獲獎的信心,缺少上進的動機,因此可在英語教學中設“英語學習標兵”、“記單詞能手”、“英語小博士”、“小翻譯家” 等單項獎,讓中等生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學生通過"表現",就會在同伴中實現良好的自我價值,他們渴望受到關注和"表現"的,心理就會得到滿足,并在自豪榮耀的基礎上,樹立自尊心,增強自豪感,他們就會體會到努力后成功的快樂感和自豪感,不斷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從而使他們更加明確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的向成功邁進,逐步躋身于先進生的先列。
三、“差距意識”在后進生中的運用
后進生成績差,他們掉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自卑心理是主要的原因,我們應該經常幫助他們,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指責,多熱心,少冷眼,設身處地想一想,他們也是要求進步的。分析問題要具體,幫助要誠懇,“差距”的提出,語言要恰當,要恰到好處,能讓他們看到希望。針對那些自暴自棄的同學,指導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適當降低學習要求,引導他們小臺階前進。首先要鼓信心。“后進生”主要是信心不足,自覺什么都不如人,作業速度沒有別人快,正確率沒有別人高,考試成績沒有別人好,什么都低人一等。久而久之,自己懷疑自己,自己不相信自己,更想不到自己能干成什么事情。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揚起這部分學生的風帆。從而為 “灌輸”各種“差距意識”打下基礎。
四、教學藝術是落實“差距意識”的法寶,是一箭三雕的關鍵
前面談到“差距意識”在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三類學生的運用。但要把差距變成潛力,潛力變成希望和現實,教師應做到:
(一)教師要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并非僅僅從責任感開始,而是從人對客觀事物的愛與興趣中產生”。教師通過趣味教學,直觀教學及精諶的教學水平調動差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逐漸形成在學習中的注意力和持久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智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使其嘗到學習中產生的喜悅。隨著學習興趣不斷加深,他們就會對現有知識和本領感到不滿足。就會自然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和要求,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達到成績提高的目的。
(二)教師要知識淵博,有扎實的基本功。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親其師,信其道。怎樣才能讓學生親近你呢?首要的一條就是上好自己的每一節英語課,也就是在教法和學法上多下功夫,讓學生覺得你就像是一個導游,引導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享受知識探索所帶來的樂趣。
(三)教師要靈活多變、滿足學生
在這三個層次的學生中,給他們有 “差距感”的目標任務是各不相同的。必須靈活地處理教材,處理作業深難度與題量。英語教學方法多種多樣,盡量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用在課堂上,使課堂氣氛融洽、活躍。我經常對學生說:不要求人人得滿分,但要求人人進步。意思是說不管哪個層次的學生,只要認真去學習,都能夠取得進步。
總之,“差距”會使學生發展潛力,“差距”是實現希望的動力,。只要我們真正地將“差距意識”恰當地 “灌輸”給每個學生,并不斷將差距縮小,那么我們英語教學質量就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