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熊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轉型,實現從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到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全面發展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綜合提升的人才,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來談一談高中體育學生終身運動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體育;終身運動;培養
我國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較低,因此,無論哪一階段的體育教學,其目的并不在于要求學生掌握多少種運動技能,而是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并讓這種意識深入人心,引導學生將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對學生來說,才是終生受益的。那么,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呢?
一、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對于運動來說,三分鐘熱度不難,難的是十年如一日,學生身上所欠缺的恰恰是這些頑強的意志品質,所以說,要從錘煉心性做起。其實,高中生正值青春年少,本應是身體素質最好的時期,但由于長期以來體育課被流于形式,加之學生自身不是十分重視,得不到很好的鍛煉,甚至早已形成了自己體育不好的思維定式,很多學生表現出來的體質弱是因為他們不敢嘗試、低估了自己的潛能。因此,每當學生想要打退堂鼓時,我們的鼓勵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重要作用。并且,我們要引導學生意識到其實每個人的體能在天賦上是不存在多大差別的,最后呈現出來的差距是源于后天的努力和頑強的毅力,也許你的體能只能支撐你跑1圈,但你的毅力卻可以支撐你跑更多。起始階段,跑得慢些甚至快走都沒關系,只要步履不停別放棄,就是戰勝了原來的自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只有追根溯源,雙管齊下,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
二、優化教學設計,督促學生運動
高中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和繁重的學業負擔,留給運動的時間恐怕只有體育課和大課間了,因此,我們要對這兩個時間段做到充分利用,發揮其價值的最大化,保證學生運動時間的同時,讓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第一,豐富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帶給學生更多收獲。傳統的體育課通常就是“男生打球、女生聊天”,久而久之,學生的體能跟不上也不足為奇。要想培養學生終身運動意識,需要立足課內,充分把握課堂的黃金時間,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運動時間,對學生給予專業性的指導,引導學生飽嘗運動后酣暢淋漓的快感。對于在體育上存在困難的學生,結合他們自身的不同情況,為他們設定階段性的小目標,化難為易,每當學生目標達成時就予以表揚,形成一種激勵約束機制,督促學生不間斷運動;第二,優化大課間形式,做有益又有趣的運動。高中生平時學習繁忙又勞累,大課間是他們走出教室放松身心的主要途徑,不能流于形式。學校的體育教師應坐在一起進行集體備課,或借鑒外出培訓學習的先進經驗,結合本校實際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編創新,除了課間操外,還可以帶領學生跑操、以班級為單位跳大繩,包括與時俱進地共跳鬼步舞。天氣惡劣不允許室外進行時,也應該改為室內運動,而不是索性取消上自習。這樣一來,每天都能保證學生擁有足夠的運動時間,不僅為其正常學習生活提供保障,而且會督促學生習慣成自然。
三、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相信一個體格健壯的體育老師的說服力要遠遠勝過苦口婆心的說教。一個長期堅持健身的人,高度自律的精神品質、陽光的心態都會影響到身邊人,因此,除了注重日常教學外,作為一名體育教師,也要格外注重身材管理,要嚴于律己。比如,既然期待學生終身運動,我們自己也要這樣去做,風雨無阻地堅持運動,這樣不僅能夠給自己的身體狀況上了一份“保險”,而且有利于在學生面前樹立自己的威嚴;再如,課余時間積極參與“馬拉松”等體育運動,鍛煉自己韌性的同時又能夠成為行走的教科書,自己所教授學科最好的代言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于無形之中對學生施加不同程度的影響,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模仿欲,想成為和體育老師一樣的人。亦或是幫助學生提高認識:體育老師的確是這樣去做的,并且從運動中受益匪淺,我相信我也可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希望能夠通過自律起到言傳身教的重大作用,于人于己,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近年來,不僅各地中考將體育納入考試科目之一,占據30-50不等的分值,而且在高校中更是將學生的體能測試成績作為評判學生能否順利畢業的依據之一,可見體育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當然,這些政策的出臺從不是為了難為學生,而是以此來督促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堅持鍛煉,不要成為只會學習的“書呆子”,有個好身體是一切的前提,培養學生終身運動意識,一方面有利于從真正意義上落實素質教育,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另一方面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凌杰,淺談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對策[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9(9).
[2]王光益,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J].數碼設計(上),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