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筱涵 黃思行
摘要:近年來,伴隨社會的飛速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越發受到社會各界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研究不斷問世,新時代對人才素質要求更高更全面,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影響他們自身,更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2017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1],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教育工作呼聲日益高漲。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困擾;心理教育;測評系統;大學生
0 引言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萌芽,多年來,黨和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家長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越高,人類的心理壓力越大。如今的人們生活在一個高科技的時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人們要時刻緊抓機遇,迎接挑戰;不斷面對挫折,越過障礙。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大學生更是希望,是未來,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是國家富強、民族繁榮的前提保障,影響到我國新時代人才群體的總體質量。因此,促進大學生信息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重視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或咨詢工作,有針對性地向大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在心理輔導或咨詢中發現嚴重心理障礙和疾病的學生,要將他們及時轉介到專業治療[1]。
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離與時俱進時代發展要求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因此,無論對于提高大學生自身心理健康素質,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還是豐富完善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理論偶讀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本文設計與研究的“心情溫度計”是一個致力于動態關注現階段各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平臺,定期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普查工作,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實時掌控和了解,擁有一條完整實現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教育引導的流程鏈。
1 ?平臺簡介
“心情溫度計”是一個專門監測、掌控和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網絡平臺,向各大高校提供實時動態檢測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服務并向學生們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實現一套方便使用者進行測評的完整檢測機制。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評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完整性,“心情溫度計”的設計采用學生、學校、心理專家“三位一體”的模式,架起學生與心理健康專家間的溝通之橋。從測評之前的廣泛動員、宣傳引導、虛擬試評,測評時生成個人溫度計報告、預約訪談機制、實時監控平臺,到測評后生成總體分析報告、相關心理講座的開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到實時、全面的了解,采用切實有效的措施進行引導教育,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使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制度化、科學化、系統化。
2 ?平臺環境分析
2.1 ?政策環境
心理健康狀況普查測評工作從1996年開始,距今已有23年時間,國家教育部也頒發了許多關于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文件,舉辦工作論壇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隊伍建設。上至成立教育部普通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后,下至支持大學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團組織。現代社會是人才競爭的社會,已有研究證明[1],在個體的素質構成中,個體的心理素質始終占據著首要地位和基石,新時代也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了更為全局性規劃。
2.2 ?市場環境
近年來,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學校、家長以及學生的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研究也層出不窮。納玲從精神文明建設的角度,指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是高校學校的主要任務,而且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2]與以往任何時期相比,新時代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更高更全面,當代大學生也更需要心理指導。塑造大學生健康的心理,促進人才的健康成長,是高校德育工作所應致力的目標。
2.3 ?平臺獨特與創新分析
2.3.1 ?平臺優勢
“心情溫度計”擁有著一條完整的實現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教育引導的流程鏈。對于管理員層方面也有嚴格的劃分,每個學院會分配到一個特定的管理員賬號, 學院負責人可以隨時登陸其賬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查看,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加強關注和引導,并且根據該類學生的自身意愿,將信息推送給心理咨詢專家,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未然,做到對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使學生們能夠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并且學校也能通過“心情溫度計”上反饋出的學生當前階段的心理狀況,開設心理教育課,來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
2.3.2 ?平臺創新與特色
2.3.2.1 ?簡便性
“心情溫度計”設計之初,在問卷方式上擯棄以前傳統線下繁瑣的問卷測評模式,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測評,極大減輕后期大量數據處理及分析的復雜程度,采用線上“普查測評”與線下“心理指導”相結合的模式,對學生的心理測評結果資料進行記錄、統整合追蹤,簡便、快捷并實用的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追蹤問題。
2.3.2.2 ?指導性
使用者每次在“心情溫度計”平臺進行測評完成時,系統會自動為使用者生成一份個人溫度計報告,在本次測評全部結束時,系統根據測評結果進行權威分析、精細計算生成一份完整分析報告,以便能夠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真正、真實、科學的參考依據,指導學校開展一系列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講座、相關學生社團等,針對、有效、科學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困擾,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發展和完善。
2.3.2.3 ?完整性
“心情溫度計”的創意來源于在社會飛速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社會和諧發展迫切的現實呼喚,也是社會的現實需要。學生在平臺上進行定期線上測評后,學校及心理專家可實時動態在平臺上監測學生的測評情況,篩選出有心理困擾學生情況,重點關注,以學校作為“樞紐”,提供給學生與心理專家一個溝通的橋梁,對有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約談、引導,減輕學生內心矛盾與沖突,排憂解難,設立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情況,實時掌控學生心理的“晴雨表”,更大程度上保障學生遠離情緒負重狀態。
3 ?平臺與服務
3.1 ?“三位一體”服務模式
“心情溫度計”采用的是學校、學生和心理專家三位一體(Trinity System)的模式,其核心就是學生通過學生端登錄網站進行線上測評,測評后根據結果顯示,以學校作為與專家溝通的樞紐,有心理困擾的學生與心理專家進行線下面談,解決自身心理健康狀況的問題。
“三位一體”模式圖
3.2 ?服務分類
3.2.1 ?面向學生
大學生是一個承載著國家、社會、學校、家長高度期望值的群體,加之青年期心理起伏波動大,時期的特殊性,極易出現大學生發展與家長期望值不平衡的矛盾,往往容易出現心理落差。
“心情溫度計”提供給各大高校學生一個能實時對自己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評的平臺,根據測評后生成的個人測評報告,學生可以主動向輔導員、心理專家進行相關心理咨詢,減輕學生內心負擔,開發身心潛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
3.2.2 ?面向學校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體現在很多方面,一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占據扼要位置,因此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是提升教育實效性的先行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動的,是謀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著力點。
通過“心情溫度計”學院管理端能夠實時、有效對本學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實時掌控和了解,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從中篩選出有一定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區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力求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防患于未然。
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心情溫度計”提供一個隨時監測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平臺,學校能更好的貼近大學生現實生活、把握學生動態并及時干預,根據學生不同時期、不同年齡的心理需求,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根據實施情況開設不同類型的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從大學生的心理實際出發,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心理的各個方面進行積極的教育和輔導,調節學生的心理功能,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個性全面而和諧的發展。[4]
3.2.3 ?面向心理專家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隊伍建設研究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其一是隊伍構成,主要側重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的力量及利弊分析,及各學科背景人員在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角色分配與協調。[5]因此心理專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樣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
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但大部分心理咨詢室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通過“心情溫度計”,提供給學生、老師和心理專家們一個溝通的橋梁。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
4 ?項目意義
4.1 ?理論意義
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競爭加劇的社會背景下,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占據越發重要的地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一個價值重大、意蘊頗深、需要深入挖掘的領域。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于后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老師和心理專家們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通過“心情溫度計”,能加強對學生們心理健康狀況的動態掌控,并加強老師、學生和心理專家的溝通與交流,做到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與預防,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4.2 ?平臺影響力及價值體現
當今時代是一個社會飛速發展、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人才競爭激烈的時代,面對如此繁雜的世界,肩負著民族復興、國家強盛重大任務的大學生,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江澤民同志說過:“一個民族的新一代沒有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個民族就沒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勢在必行。
目前,已有累計72000人次使用“心情溫度計”平臺,其中學校、學院以及心理專家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指導累計569人次,通過后期生成的完整測評報告,高效指導學校層面開展相應主題講座、開設相關課程,全面、有效的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動態掌控和指導。
“干預指導”截圖
參考文獻:
[1]教社政廳[2002]3號.2017.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
[2]張大均主編,《高校心理素質教育概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65-66頁.
[3]納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精神文明建設》,《陜西師范大學學報》,1998/9.
[4]張繼如著,《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3-14頁.
[5]余雙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何以能夠從事心理咨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從事心理咨詢》,《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4/10,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