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 張浩
摘要:我國幅員遼闊,且地質環境復雜多樣,城市化建設的深入帶動了房屋建筑項目的逐年增加,因地基沉降問題引發的安全事故也屢見報端。人們對房屋工程質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與標準。為滿足社會群眾的需求,施工團隊需要重視地基處理的質量,結合實際水文地質條件選擇適宜的施工技術。
關鍵詞:建筑工程;軟土地基;施工處理技術
現代建筑中高層和超高層建筑比例不斷上升,在緩解住房壓力的同時,也對工程施工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其中地基處理作為整個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礎環節,其施工技術的選擇、施工質量的控制等方面,都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軟土地質是一種常見的病害地質,如果處理不當,容易造成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影響建筑質量安全。目前關于軟土地基的處理方式有多種,施工單位需要結合現場地質情況,確定施工技術和制定施工方案,嚴格進行質量管理,建造優質、安全的房屋建筑工程。
1軟土地基對于建筑的影響
1.1引發地基沉降
在進行建筑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受到原土地基因素影響,地面出現不均勻沉降,這種沉降將會給建筑整體安全埋下隱患。軟土地基在建筑工程建設中,受到地基含水量比較高的因素影響,在工程建設完成后,地下水將會給工程基礎結構帶來沖擊力,導致地基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在該問題沒有得到充分處理時,整個工程地基將會出現沉降現象。在工程建設中,地基作為工程基礎環節,地基一旦出現沉降問題,會給整個建筑內部結構帶來影響,并且也會加劇后期維修護理難度,給整個工程建筑施工造成威脅,無法發揮建筑整體效能。
1.2損壞工程結構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中,如果出現軟土地基,會給整個建筑結構穩定性造成影響,并且影響建筑施工質量。在進行建筑工程建設時,軟土地基會給建筑結構帶來影響的具體原因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軟土地基具備較強的不穩定性,在遭受惡劣天氣環境下,如暴雨等,將會使得雨水大量堆積在某個位置,給施工材料帶來影響。其次,地面和地基之間連接較為緊密,兩者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對工程結構穩定性有著重要作用。最后,地基施工中的材料配比,應該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確定,如果地基處理不合理,材料配比不規范,在后續應用中,將會出現結構開裂等現象,給工程質量造成威脅。
2建筑工程軟土地基的施工處理技術要點
2.1地基夯實
強夯法比較適用于濕陷性黃土地質,而濕陷性黃土地質又可以細分為強烈性、中等性、輕微型三種。在開展強夯法之前,首先要確定黃土類型,然后適當調整夯實程度。施工時應清理好場地,使用砂石鋪墊平整,然后設置排水渠控制地下水位,規劃強夯范圍。通常強夯范圍應大于加固地區的1/2,且擴大范圍不能超出3.5m。合理設定設備夯擊距離,根據實際地址情況適當縮小或擴大每個夯擊點間距。然后對每個夯擊點的處理次數進行計算,經過夯擊后每個位置點的下沉范圍應控制在50mm以內。夯擊進行時要及時調整設備位置,以免發生位移后,對周邊土層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形變、震顫等等。一般單個夯擊點的操作次數為5~10次。這種地基夯實技術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且施工成本低廉,在提高地質穩固性上有良好表現。
2.2碎石振密
碎石樁縝密技術就是使用振動性設備對軟土地基進行處理,配合高壓水流沖擊,使軟弱地基逐漸成孔,在處理完孔洞內灰塵、雜物以后,向孔洞內填充強度過硬的碎石,然后使用振動設備對其振密處理,從而提高碎石樁和土體自身的總荷載力,減少地基沉降性,強化承載效果。因為碎石樁自身具有一定的壓力,地隨著孔洞的水不斷擠壓流出,地基逐漸變得堅固,且時間越長,地基承載力效果越好。這種碎石樁地基處理技術主要適用于松散性強的土層內,例如:素填土、雜填土、人工填土,濕陷性黃土、砂礫等。在回填孔洞時,如果發現碎石調料達到一定高度時,就要及時使用振動設備對碎石材料進行振動處理,當振動設備所產生的振動力無法抵抗土體的反向作用力時,樁孔就達到了最大直徑。工作人員開展施工時,需要根據振動設備的電流值來判斷樁體的密實性是否達到最大值,一旦電流值穩定,樁體的密實度就已經相對較高。但是,一旦電流值出現頻繁波動,仍需要對填充材料進行振動處理,直至符合要求。
2.3DDC灰土擠密法處理法
灰土擠密法是一種目前廣泛應用于新房屋建筑施工過程中的軟土地基處理方法。首先是對深層的地基進行加實處理。然后用螺旋鉆機將灰土分層灌注到地基的混凝土空隙中間去,再成型加實成柱,經過反復的錘擊處理,擴大灰土柱的直徑,形成復合型的混凝土地基。灰土擠密法的原理是用強夯法將軟土地基轉變為混凝土復合地基。這種方法通過改變土質的結構能夠有效提高軟土地基的穩定性。在我國一些潮濕下陷的黃土地地區內,這種技術被廣泛應用。
2.4鉆進及送漿
鉆機就位后,檢查鉆頭是否完好,將鉆桿與樁心保持對齊。提前將制備好的水泥漿液關注到儲灰罐中,儲灰罐的容量應保證滿足一根樁的施工要求。保證鉆機平穩,啟動鉆機。鉆機速度由慢到快,鉆進50cm左右后,調整至恒定速度。
2.5樁基礎處理技術
在建筑工程軟土地基處理過程中,樁基礎結構應用展現出較高的應用價值。這種樁基礎處理技術也就是在軟土地基中通過設置樁結構,通過樁結構提高地基穩定性。根據樁基礎處理技術應用要求,應做好樁結構布局工作,保證樁體結構尺寸和間距合理,防止由于樁結構分配不合理,影響最終施工效果。現階段,樁基礎構建包含兩種形式,一個是預制樁,另一個是灌注樁。其中,預制樁依托在工廠中完成,在施工現場中直接打入,讓其形成比較理想的樁基礎;灌注樁則需要在施工現場完成,利用鉆孔施工方式進行軟土地基處理,之后灌入混凝土,讓其形成穩定樁結構,實現軟土地基改良。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軟土地基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已經具備比較成熟的處理和改進方案。通過實踐掌握不同種類軟土沉降的解決之道。當然還需要利用大量勘察工作進行數據信息的收集,為制定合理的設計方案和沉降計算提供數據支撐,并且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現行的技術規程和施工要求,從而為房建工程的質量提供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李珍清.建筑工程軟土地基處理技術分析[J].居舍,2019(24):84+167.
[2]湯智力.路橋工程施工中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探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4(14):64-65.
[3]王軍.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處理技術要點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24):73.
[4]牛洪泉.地基處理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J].居舍,2019(18):62.
(作者單位: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礦產調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