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超
摘要:隨著社會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下基礎設施的建設更加強調外觀和結構設計的美觀性和藝術性,強調傳統風格的現代化運用,特別是在基礎環境工程的建設上。這就要求相應的設計主體也要從傳統的設計思維和理念中尋求改革和創新,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潛力。而禪學作為中華文明的集中凝聚和特色體現,在這種情況下也應當受到更加高度的關注和重視。本文以環境藝術設計為出發點,重點敘述禪學元素在這一領域種的個性化體現。
關鍵詞:環藝設計;禪學元素;具體體現
引言:
禪學是歷經數代發展所形成的中華特色獨有文化遺產,藝術性和創造性兼而有之,具有十分深厚的美學價值和設計價值,它所獨具的美感和風格傳遞出清雅悠遠的思想主旨,在當下各類領域種也有了規模化地展現。而現階段,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也剛好需要禪學元素的運用來提升自身的觀賞性。因此相應的設計主體要深入挖掘禪學中各類元素的價值,分析其所蘊含的思想和意境,同時進行改造,以此來提升環境設計的質量。
一、立足發展,分析內涵
(一)禪境
“禪”這一字眼在經歷了朝代的傳承和發展之后,在當下社會所指代的核心內容是“靜思”,代表了個體在清幽之地進行心靈的洗滌與升華。而禪在具體環境景觀設計中所體現出來的主要特征便是與天地自然相融,與世間萬物相托,一般是將寺廟隱于山林或者是將山林景觀的設計凸顯出“曲徑通幽處”的特點。例如我國河南嵩山與少林寺的相互結合,就是將山林景觀與禪意中所指向的佛學寺廟相結合,并同周圍的山石樹木聯系到一起,以此為基礎形成完整的園林景觀,傳遞出悠遠的禪意。
(二)發揚
禪學元素在環境景觀設計中的具體運用大致可以追溯到我國唐代,主要集中在古典園林景觀的構建中,并且主要是以農作物為傳播禪意的主要載體,相關主體根據不同農作物和不同植物的外觀特點以及自身特性,設計出不同作物相互排列的結構。隨后經過不斷地發展和改造,禪學幻元素的運用也逐漸從傳統的農作物上進行了擴展和延伸,并且也越來越深入。而相應的園林景觀在禪學的影響下,也逐漸形成了更為特色的面貌特點,也蘊含了更多的細節性技巧。這也就意味著,當下禪學元素的運用已然成為環境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環藝設計特色化建設和多樣化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應當得到更為充分地價值挖掘和開發利用。
二、個性設計,綜合發展
根據上文中所敘述的當下禪學元素在環藝設計中的具體內涵和價值,可以大致將其在這一領域種的個性化運用方法列為以下幾點:
(一)理念創新
設計理念是引導設計走向和定位的先決條件,也是影響禪學元素運用程度的基礎,因此設計主體要想實現環藝的創新發展,就必須將禪學元素的運用作為自身建設的指導原則和思想,只有這樣才可以更為有效地傳遞出禪學的本質內涵,也可以實現環藝設計的實際價值。現階段,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大大加快了社會個體生活的節奏,也導致了其心態的浮躁和焦灼。在這種情況下,環藝設計理念的禪學化發展能夠為社會主體在忙碌的生活中留有一隅清凈之地,符合現代化社會對傳統本真特性的訴求。因此,設計主體在進行環藝設計時,要盡可能地簡化繁雜的外觀,要追求最為原本的自然面貌,同時要懂得去粗存精。環藝設計的理念要注重挖掘生活中最本真的美感與簡潔,以此來提升自身的個性化優勢[1]。
(二)元素選擇
環藝景觀構建中禪學元素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其構件的選擇上。在傳統的造景模式下,設計主體往往會仿造特定的禪學意象或者是客體來與園林中的山石樹木形成配合,這種方法盡管可以較為還原地體現出部分禪學意境中的具體物象,例如佛像或者是觀音象等等,但對于部分結構較為復雜的物象而言,在實際構建中也會耗費相對較長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設計主體可以選擇抽象化凝練的方式,根據具體物象的特點和結構,設計出較為簡化的符號或者是標志,以此來傳遞出禪學的理念。符號和標志的設計能夠更為全面且多樣地展現出禪學中的不同元素,同時其簡潔性的特點也可以讓游客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景觀中的禪意,符合現代化環藝設計簡潔性的客觀要求。
與此同時,禪學標志和符號的構建也應當選擇合適的原材料。材料的運用要符合標志與符號的外觀特征和性質,也要符合禪學到本質內涵和中心思想。設計主體要盡可能地選擇無污染的原材料,并且避免對其進行過于精細地雕刻和打磨,以此來回歸禪學最為本質自然的原始狀態[2]。
(三)布局設計
環藝景觀的具體施工除了要保證禪學含義的正確傳達和自然景觀的全面展示之外,還需要依照特定的手法推動景觀和游客心靈的互相統一。禪學中提倡“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主張人的主觀意識和思想是景觀的主宰,人的觀感是體現景觀價值的重要載體。而這一主張也與環藝設計中的“意象傳遞”理念互相吻合。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設計主體要把握好環藝工程中不同景觀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同時要分析其各自所指代的禪學思想和意境,并按照合理的順序和布局將其進行規劃,這樣就可以讓游客在觀賞園林景觀的過程中有心曠神怡之感。這也就意味著設計主體要樹立協調統一的景觀意識,在保證景觀面貌創新個性發展的同時,要促進其思想陶冶和心靈撫慰作用地有效發揮,要讓游客能夠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感知大自然的清遠意境,洗去塵世中的喧囂與繁華,尋找最為本真的心靈美好,只有這樣才可以促進環藝設計的長遠發展和建設。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禪學元素在環藝設計中的個性化運用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是提高環藝設計質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自然持續發展和建設的應有之策。相應的設計主體要想真正地傳遞出禪學意境,就要促進自身思維和意識的轉換與改造,要沉下心來去挖掘禪學中的含義和本質,并在此基礎上完善景觀的設計。設計主體要在主觀和客觀上共同落實禪學元素運用的原則和規范,環藝設計的禪學化改造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與時俱進,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萬語科.信息藝術設計中的圖形個性化設計理念分析[J].藝術教育, 2019(6):201-202.
[2]齊巍.在膳食粥包裝中談設計的個性化表現[J].藝術品鑒, 2018(1X):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