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亞文
回望二戰結束之初,當時沒多少人想到,美國今天會以一個“動蕩國家”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到了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和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之際,已經有人驚呼出現了一個“分裂的美利堅”。而今年總統大選,美國的社會撕裂和政治對立程度更加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有人甚至開始擔心美國會不會再次陷入內戰。
這樣的美國當然不再是“美國世紀”話語下的美國,20世紀中下葉以來,美國的霸權和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曾是人們在看待“國際政治”“國際關系”時的政治常識。但這正在成為往事,有歐洲國家媒體不久前就刊發文章說,當美國致力于整頓其國內秩序時,“歐亞世紀”開始了。
“關聯亞洲”的形成
中國人常說,風水輪流轉。當20世紀中下葉的人們頻繁談論“美國世紀”時,他們應該很少會想到,就在一百多年前的19世紀前期,世界還曾“三分天下”。那時歐洲雖然已經傲視全球,但亞洲東部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國際體系與亞洲西部的奧斯曼帝國體系,仍與之并立于世。直至19世紀中期以后,曾經作為世界中心地帶的亞洲兩翼,才在歐洲的殖民擴張沖力下分崩離析。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亞洲被迫卷入到歐洲的殖民體系中,呈現出來的乃是“離散”狀態,組成亞洲的各部分在歐洲列強的你爭我奪中相互分隔,除了少數國家,亞洲鮮有獨立的政治實體,也就談不上有亞洲國家間的正常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
這一頁已被逐漸翻過,進入新世紀以來,亞洲正在轉變為“關聯亞洲”。它的初始啟動,來自20世紀下半葉東亞在普遍獲得國家獨立后開始尋求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日本的“雁陣模式”與中國的“世界工廠”在亞洲同時存在,并共同構成了一個連環套或編織袋,一點點將東亞區域各國的經濟連成一張網絡。這張以工業化、外向型經濟為主要特點的經濟網絡形成后,因為對市場、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又向亞洲的其他區域伸出觸須,將整個亞洲編織進一張共在的亞洲之網。
這也使21世紀的亞洲出現了在其19世紀、20世紀里所未見的新場景,主要表現在:亞洲重新成為世界經濟重心,全球貿易和投資重心也不斷向亞洲轉移。亞洲的內部貿易對亞洲國家也日益重要,所占權重已經超過與域外國家的貿易。另外亞洲兩翼在經濟上正在成為一個世界,最能表明這一點的就是能源消費,亞洲東部國家已取代歐洲和美國成為亞洲西部國家能源出口的主要消費者。
在亞洲因為普遍的經濟發展而產生出內部關聯性后,亞洲內部的多邊合作組織及相關制度安排,在20世紀后期以來獲得長足進步,東南亞國家聯盟、阿拉伯聯盟、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合作對話等機制先后出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后,地區合作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共同發展的機制和平臺,如今已擴展為追求經濟、政治、安全、環境等的全面性目標,域內合作機制展現出綜合性功能,而有待創制的公共產品,則是覆蓋整個亞洲的經濟、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共同治理機制。
亞歐“世界島”在形成
亞洲內部在關聯性不斷增長的同時,還與外部力量一道,帶動形成一個新的經濟全球化體系。簡單地說,就是舊的、以發達國家為動力和主導的經濟全球化體系走向“終結”,而新的、以主要處于亞洲的新興經濟體為重要動力來源的經濟全球化體系正在成形。處于亞非拉“第三世界”的后發國家,相當程度上為亞洲的復興所帶動,它們之間的經貿關系在20世紀后期以來不斷加強,而與發達國家的貿易往來則持續下降,這些國家間在初級產品和工業品生產上的分工合作,復制了歷史上的全球化物質產品交換方式。
這個新全球化體系在兩個方面打破了“美國世紀”:一是在這一輪全球化的前期,貿易、投資主要是在發達國家內部,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貿易、投資逐漸轉向非西方國家,全球貿易、投資主要集中在西方國家之間的狀況被打破。二是亞洲的經濟復興,也在塑造新的地緣經濟結構,亞洲和歐洲之間對彼此的重要性都在提升,相互經貿往來已逐漸取代以往對美國的經濟依賴。特別是最近一些年來,歐洲與亞洲的地理距離,已因交通條件的改善大大拉近。
“美國世紀”難以為繼
在中國與歐洲通過大海開始往來的17、18世紀,歐洲人滿懷著好奇心來到中國,并曾將中國視作自身前行的樣板。非宗教的中國社會成為德國萊布尼茲、法國伏爾泰等一大批歐洲賢哲的靈感源泉,對歐洲出現啟蒙運動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這種由于地理隔絕而帶來的美好想象,最終在19世紀以歐洲“海洋文明”擊敗中國“大陸文明”而收場。中國人與歐洲人都同時發現:他們并不生活在一個同樣的世界。在國際鐵路如今將中國與歐洲通過陸地聯為一體后,歐洲文明與中國和亞洲文明的彼此誤讀,很大程度上已成昔日往事。便捷的陸地交通,正在與傳統的海洋運輸手段一起,使歐洲與中國——廣義上說是與亞洲甚至還有非洲,逐漸在相互張望中聯成一個經濟世界。
在全球最重要的十大經濟體中,除美國、巴西和加拿大外,其他全部在亞洲和歐洲。這兩大洲合在一起,占了全球經濟的大多數,它們的分量名副其實構成了“世界島”。當這個“世界島”內出現強大的不為外界所能左右的合作意愿與勢頭時,世界其他區域都將是美國已故地緣政治學家布熱津斯基所說的亞歐大陸之外的“小島”,以往在對歐洲以及亞洲重要區域的控制基礎上所形成的“美國世紀”,其難以為繼也就可以想象。▲
(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
環球時報20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