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思源



行走在通渭縣的大道上,總能聞到陣陣筆墨書香。書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它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燦爛文明,彰顯著中華兒女的心性品格,抒發著歷代文人墨客的真摯情懷。書法作品,不只要以目觀之,更要用心感受,置身其中,于筆走龍蛇間看到中國文人揮毫潑墨時的恣肆與暢快。欣賞、贊嘆之余,愿傾盡一生在墨池求索,品味淳厚的翰墨飄香,追求持續的身心修養,不斷完善自己的品格。
劉國璽老師是甘肅省通渭縣人,雖然兒時家貧,但無法阻擋他求學的熱情。在十幾年艱苦的學習生活中,他以磚塊代筆,以鍋灰代墨水,不畏艱辛,持之以恒,書法藝術追求的腳步從未停歇。高考之后,回到生長的地方從事教育事業,青燈作陪,書法燭照,在教學中平靜心情,磨煉耐性,潛心書法創作,終于有所成就,成為通渭縣的文化名人。劉國璽老師的作品無不展現了其扎實的基本功及高超的創作水平,這皆得益于劉國璽老師求學于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劉文華工作室及清華大學張繼書法工作室的經歷。劉國璽老師的作品屢獲殊榮,但他為人低調,從不張揚,注重修身養性,其人品更令人敬佩。
書法源于興趣,成于堅持。看劉國璽老師的作品,橫、豎、點、撇、捺間,彰顯的是耐心,投入的是熱情。這都源于他日復一日的訓練,方能有此收獲。基本的筆畫練習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每一筆都有它的技巧,用力過猛會缺少美感,力道不足又毫無剛勁。鍥而不舍的堅持背后還需要細致的觀察及巧妙的總結:觀察每一筆的輕重力度,總結每個字的框架結構。夯實基本功的過程,往往是超強耐力的培養過程。在枯燥單調的筆畫練習中打磨性子,學會在乏味的重復中發現樂趣。夯實基本功的過程,往往是細致觀察力的培養過程。練習基本筆畫的同時仔細觀察、揣摩筆畫的輕重、字的結構,這些都有益于自身觀察力的提升。將書法基本功中的優秀品質延伸到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有助于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筆墨紙硯間,修身養性。書法講究氣韻、力量和布局,靜心、精心才能揮灑自如。俗話說“字如其人”,劉國璽老師的書法,筆鋒流暢,線條有力。他注重傳承,字里行間流露著古人的氣息,但又不拘泥于古法,能夠充分地展現自己的內在修養。書法起源于自然,白紙黑墨的黑白之道是自然之美、愉悅之美。書法講究“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彩”,在完全放松自己的狀態下,在忘我的世界中,平心,靜氣。書寫過程中的一筆一畫都需要高度的專注,需要摒棄一切情緒干擾,以期達到“言者,心聲也;書者,心畫也”的境界。
書法是抒發情感的高雅藝術,愛則是劉國璽老師對書法最深沉、最真切的情愫。他將自己的親身經歷與內心最真摯的情感訴諸筆端,傾盡所能躍然紙上。書法之路漫悠長,他依然在墨池中不斷求索。
劉國璽,通渭縣人。求學于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劉文華工作室,清華大學張繼書法工作室。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崔勝輝導師工作室成員。作品入選培訓中心教學成果展前五十名,入展孔孟之鄉全國隸書展,榮獲第二屆西部書法展榮獲西泠印社全國教師現場書法大展二等獎,榮獲第二屆全國農民書法大展二等獎,榮獲全國人大成立六十周年全國書法大展一等獎,榮獲香港回歸十周年全國禪意書法大賽覺群獎(全國十人),榮獲書法報社舉辦的長江頌國際書法大賽銀獎。作品被長江藝術館永久收藏。入展甘肅省書協最高獎張芝獎(三屆,四屆,五屆)三次,獲通渭縣政府最高獎秦嘉徐淑獎書法類一等獎。現為甘肅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通渭縣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通渭縣教育書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