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林

摘 要:我們按照“學生主體、全員參與、以校為主、輻射家長”的工作思路和“內容充實、形式多樣、鼓勵創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營造濃郁的校園閱讀氛圍,探索以課堂為主,課外校外為輔的閱讀模式。落實責任,確保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優化環境,營造閱讀氛圍;分級定書定量,滿足學生需要;聚焦課程深耕教學,積淀閱讀底蘊;課題引領,使閱讀有的放矢;創新活動,滋養閱讀靈感。
關鍵詞:學生 書籍 閱讀
閱讀是學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徑之一,是一種長期的、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的精神活動。為切實推進我校的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習型、研究型教師,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我校按照“學生主體、全員參與、以校為主、輻射家長”的工作思路和“內容充實、形式多樣、鼓勵創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營造濃郁的校園閱讀氛圍,探索以課堂為主,課外校外為輔的閱讀模式。
1 落實責任,確保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
為確保讀書系列活動有效、規范、深入、有序地開展,我校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由蔣新華校長親自主持,構建了以德育處、教學處、少先隊、班級協同開展活動的工作網絡,根據活動計劃,層層落實責任、分解任務。各班結合班集體建設的特色,根據學校讀書計劃的大方向,也相應地制定了任務明確、措施有力,便于操作的活動計劃,形成有計劃、有部署、有檢查、有總結的讀書活動,確保了讀書活動的順利推進。
2 優化環境,營造閱讀氛圍
閱讀環境是一種語言,蘊含著巨大的潛在的教育意義。為了實現“書香潤心扉,閱讀伴人生”這一愿景,我校通過優化環境、創設情境,把外化的閱讀引導目標內化為感同身受并身體力行的思想意識與自覺性為,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每一縷空氣都浸潤書香。我校精心構建多元化閱讀環境,校園南墻“讀書通事理”,定期向學生推薦不同類別的書目;校園東側的“雨露廊”張貼著學生的讀書“手抄報”、“我喜愛的書——海報”等讀書成果;圖書館“開放的閱覽室”,學生在課余時間都可以到閱覽室閱覽,開放時間從早8:00到晚4:30;教學樓走廊拐角處可見的“書吧”,讓學生們暢想閱讀,隨心所“悅”;每間教室里精心布置的圖書角,讓孩子們時時沉浸在圖書室的濃郁氛圍里;樓梯臺階上的諫言警句,讓孩子們在步步攀登中收獲了潛移默化的成長。
3 分級定書定量,滿足學生需要
“什么年齡段的孩子讀什么書。”我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按照不同智力和心理發育程度,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閱讀讀物,制定了不同年級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以滿足不同年齡學生的需要。“必讀書目”由老師在課上進行指導,使學生讀得更深入。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規定每個年段閱讀總量的基礎上,我們學校都有所增加,如下表:
“分級定書定量”的做法,滿足了不同年齡的學生需求,使學生閱讀落地生根。
4 聚焦課程深耕教學,積淀閱讀底蘊
在推廣學生閱讀的道路上,我們把閱讀的落腳點定在課程上。每班每周排進一節閱讀課,由語文老師指導學生讀“必讀書目”里的書,延展學生閱讀的深度。每年級開設閱讀社團,由年級組長負責指導讀學校要求所讀書目之外的書,拓寬學生閱讀的廣度,增長學生閱讀的厚度。
近年來,我們遵照“語文先行,整體帶動”的大閱讀理念,圍繞語文教材整合閱讀文本,作為“主題閱讀”的教學重要資源,成為語文教材的重要補充。“主題閱讀”的整本書閱讀指導課,老師們將閱讀理念植入到語文課程中,把廣泛的課外閱讀納入到語文學習范疇之中,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他們善于思考的能力。
5 課題引領,使閱讀有的放矢
在新的課改背景下,充分開發和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實現課內外閱讀教育的銜接和整合,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激發和閱讀方法的指導,學校進行了課外閱讀的課題研究。
最初是語文組《在整本書閱讀中實現讀寫結合》的專題研究。老師們“依綱靠本”,研讀《課標》,找準切合點,遵循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年段目標、整本書的內容設計讀寫結合的內容。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讀寫訓練,學生讀美文,學寫作,以讀促寫;勤練筆,帶閱讀,讀寫相長。
在此基礎上,我校語文教師進一步深入研究,申請了區級規劃辦重點課題《基于專題探究的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區級一般課題《基于“大閱讀”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實踐研究》。老師們認真查閱資料、閱讀專業書籍、上閱讀指導課——老師們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從閱讀模式到閱讀策略,再到閱讀評價進行深入的探討,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實現了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老師們的整本書閱讀指導水平不斷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水平也隨之提升。
6 創新活動,滋養閱讀靈感
近年來,我們根據學生閱讀工作發展的需要,每學期選擇一個主題,為學生打造充滿儀式感的閱讀盛宴,讓每個學生都因閱讀而溫暖明亮,神采飛揚。每學期的“讀書節”——讀書論壇、歡樂劇場、我講書中的故事、美文詩會等項目讓學生們感受著書香的浸潤和文化的滋養。
低年級誦讀展示活動。一、二年級沒有區統一考試任務,每學年末,都要分年級進行“誦讀展示活動”。學生們從一年來自己所讀的課外書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在“展示會”上進行展示。學生們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或是齊聲誦讀,或是活靈活現的表演,或是低聲吟唱,或是聲情并茂的講述┄┄使在場的師生和家長都受到了心靈的浸潤。
圖書義賣活動。為了踐行學校“仁愛”的辦學理念,我校“小雨點愛心基金會”舉辦了“好書伴我成長,圖書義賣獻愛心”圖書義賣活動。活動均由一至六年級各中隊獨自承辦,每個中隊的少先隊員們捐贈書籍后,放置各中隊的攤位中成為愛心商品,同時繪制精美海報,推銷書籍。義賣中,或由家長義工,或由少先隊員志愿者們共同負責各中隊的圖書義賣,其他少先隊員則拿上自己的零花錢游走于各個書攤,購買自己喜愛的書籍。義賣活動結束之后,便是愛心義賣善款捐贈儀式。各中隊的中隊長將各中隊的愛心義賣善款投遞到紅領巾愛心箱里。活動后,由家委會代表將善款捐贈給云南貧困生沙天艷。此次活動,不僅讓舊書得到了很好的利用,還讓學生們奉獻了愛心。
學生在此活動前還進行了書籍自主閱讀,在家中親子閱讀,班級中互相交流,為自己喜愛的書籍繪制 “親子閱讀漂流卡”——腰封,撰寫書的內容、推薦信息、愛書名言、與父母讀書的感受、對下任圖書主人的期望及良好祝愿、親子個性簽名、聯系方式等內容,同時繪制圖書海報和讀書小報,暢談感受,發表觀點,學校聘請評委評選優秀作品,展示在雨露廊中。
知名作家見面會。11月6日,著名動物小說作家沈石溪在金頂街第四小學的全體師生及家長們的久久期盼中,終于與大家見面了。在最美好的遇見中,沈爺爺與師生分享文學創作經歷、品味文學作品內涵,講解讀書、寫作之道。大作家沈石溪的到來,使學生擁有了最溫暖的童年記憶,實現了與文學大師的零距離接觸。這樣的活動,活躍校園閱讀文化氛圍,幫助更多的孩子愛上閱讀,讓整個校園彌漫著濃濃的書香之氣。
7 多種評價,促進閱讀
只有對學生閱讀情況進行評價,才能使閱讀更有效。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閱讀的量和以及閱讀的效果,學校采用了多種評價方式:講故事、做讀書卡、繪制手抄報、畫海報、寫讀后感、舉辦演講比賽等,都能夠直接判斷出讀書效果的優與劣。學校還每學期統計每個學生所讀書目和總字數,與前面各項活動綜合起來,評選“閱讀之星”。
這樣的評價機制,進一步強化和促進學生的日常閱讀,調動起學生閱讀整本書的積極性。
8 教師以身作則,帶頭讀書
要想要學生愛讀書,我們的老師就必須先愛讀書。因此,我校老師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加強學習,至少每人讀完一本教育專著,并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為我們的學生樹立了榜樣。
學校引導全體教師不僅掌握本學科專業知識,更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豐富學識知識。因此,學校還引導教師讀更廣泛的書籍,豐富內涵,提升整體素質。學校開展好書相伴系列活動。林清玄的《幸福從不缺席》好書交流會,老師們傾訴心聲,分享讀書的快樂,暢談自己幸福的故事;讀《長征》,憶長征故事,感長征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的豐功偉績;讀《童話》,回憶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道路。教師以自身良好閱讀習慣帶動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促進立德樹人、文化育人。
書是我們校園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愿閱讀能夠成為孩子們的習慣和樂趣,讓他們在溢滿書香的班級和校園中成長、進步!
參考文獻:
[1] 譚有香.興趣入手? 引導閱讀[J].青海教育,2020(04):36.
[2] 康建華.淺析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0(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