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風依微》之二 62cm×40cm 絹本設色 2019 年

《清風依微》之四 62cm×40cm 絹本設色 2019 年

質本潔來還潔去系列十一 111.5cm×40cm 絹本設色 2017 年

質本潔來還潔去之十三 104cm×38cm 絹本設色 2017 年

樂章 235cm×195cm 絹本設色 2019 年

《清風依微》之一 94cm×76cm 絹本設色 2017 年

《清風依微》之二 94cm×76cm 絹本設色 2017 年
創作感言:
在畫面構建上,“以主觀觀念化的闡釋方式”替代“傳統自然主義的觀照方式”的敘述方式是新工筆的繪畫創作理念。這種理念深受當代年輕畫家的喜愛,正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字面上說的是風景,實則是表達心境;在我看來,這種借物抒情(“隱”的手法)比平鋪直敘(“顯”的手法)給人的聯想和解讀的空間要大的多,也更加高級。
有幸,我從習畫到創作一直跟隨新工筆幾位領軍老師學習,深受這種創作理念的影響;從《女青年肖像系列》《黑烏鴉系列》,到《質本潔來還潔去》《清風依微》,其間還創作了《黜游》《松潔》和《跡》等作品。縱觀這幾年的創作,我的畫面基本都是以女性為母體展開,運用傳統的工筆繪畫語言和技法闡述新的工筆繪畫觀念,多為隱喻的傳達,不預設概念,不急于下定義,也不打算下定義,而是適時而言,順勢而為,透進一絲光亮。誠如杜尚所說:“藝術是一面人生的鏡子”,這面鏡子能折射出對人生、藝術、文學的感悟,有時候還轉向對哲理的思辨。
新工筆繪畫創作的表達方式,雖然注重實現觀念的蛻變,但是,生成作品的背后需要有更加厚重、縝密的理論知識體系作為支撐;同時,繪畫創作應當是立根傳統,更要立足于當下生活體驗的有意而為,這也是我每一次創作前思考和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