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初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品質的建設,學生需要通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進一步幫助自己鞏固和發展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初中階段緊抓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這對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立有重要的幫助意義。案例教學法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對于課堂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幫助,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能夠把實際的案例同課堂知識結合在一起,這樣教師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用探究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學生的必修科目之一,該科目涉及的內容范圍十分廣泛,既有對道德行為的規范也有對于法律法規的講解,在初中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依法治國和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社會起到了基礎性的幫助。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將來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因此加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水平的建設尤為重要。
1 案例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意義
1.1 化抽象為生動
教師如果照本宣科式的講解教材上的內容,學生往往抓不住重點,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就無法消化吸收,如果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把知識點同案例融合在一起,有了實際案例這樣一種載體,學生能夠輕松的理解知識的實際用處,對于課本上抽象的知識點,借助于實際案例的輔助理解,學生對于抽象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課本上冰冷的知識點變成鮮活的案例,學生在這種模式下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1.2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案例教學法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案例教學中能夠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學生只有展現出對問題探討的興趣,才能在后續的學習中持續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不會感覺到枯燥,還能共同營造出和諧輕松的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學習的效率會非常高,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頻繁,營造出和諧的師生關系。
2 案例教學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原則
2.1 案例教學法必須具有針對性
在案例教學法中,案例的選擇至關重要,因為這決定著教學課堂的質量高低,在案例選擇時必須遵循針對性的基本原則。進行案例教學法的自的是選取生活中的實例同課堂知識結合,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中學生能夠通過案例分析進一步的理解知識。因此教師在進行案例選擇的時候必須具有針對性,案例要與學生日常的生活緊密相連,最好能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挑選素材,在初中階段,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的理解不夠全面,對于問題的理解程度有限,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案例時,盡可能選擇與學生生活體驗相契合的案例,而且在難度的把控上應當謹慎,既不能太復雜,這樣學生容易失去探索的興趣,也不能太簡單,這樣學生缺乏應有的思考空間,學生的上升空間受到限制,很容易產生自滿的情緒,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有阻礙作用的。
2.2 案例教學法必須具有實踐性
道德與法治具體的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應當遵循實踐性的原則,教師引導學生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的案例中,這樣在實踐中學生能夠意識到知識的價值,這也正是案例教學法的重要作用。在案例教學的實踐中,學生能夠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及時的進行查漏補缺,在案例的實踐中教師能夠更清楚教學的方向,學生也能不斷的補充健全自身的知識儲備,這是新課標改革后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提出的要求,不僅僅在課堂中學會記憶和理解知識,更要在實踐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只有學以致用,才是真正掌握知識,對自身的道德建設起到重要的幫助。
3 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3.1 利用真實案例設計教學問題
對現實問題進行探究并聯系相關教學中的知識點是新課改所提倡的教師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這樣的探究方式也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特點相符合。說到探究就離不開問題,探究和相關情景、案例問題的選擇和設計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果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掌握學習的精髓的重要載體。換句話說,就是教師根據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和本次教學目標選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設計教學問題,強調讓學生在真情實境中將課本知識與問題情景聯系起來去自主探究學習。案例的選擇首先具有真實性,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更好的體會發生在身邊的與道德法治相關的問題,從現實生活中了解存在于課本上的抽象的理論知識。再者,教師選擇的案例必須極其具有代表性,也就是能與所講解的知識緊密的契合起來,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所學知識點更深一層的含義,給予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導向。
3.2 深度分析案例體現理論知識
教師在分析案例時,要清晰展現教學的思路,并在教學之前理清教學的過程,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才能引起學生興趣和深入思考。教師要跟上時代的變化,跟進教材的變化,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讓法治意識培育有明顯的效果。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可以采用學生分成學習小組的課堂形式,在拋出與真實案例相關的問題后,引導學生在小組之間自行討論案例中所體現的與本次課堂相關的道德法治知識點,并以小組匯報的形式向其他同學展示本組討論的結果,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展示的全部知識點對本堂課所分析的案子進行深度剖析,將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進行升華,從而加深學生對所講授的知識點的印象,提高課堂效率。
4 結語
教師也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是枯燥乏味的課堂更加生動形象,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通過引導學生對案例的思考分析和案例所體現知識點的歸納總結,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法律意識,這對于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步洪波.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研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15):119.
[2]雷瑾.“一案到底”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