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業奎
摘要:當前,隨著教育體制不斷變化,教學模式也發生了根本上的轉變,老師逐漸的開始由傳統式教學轉變為興趣式教學。在初中課堂中,眾多學科科目都可以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進行科目教學。然而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卻有所例外。互動教學是一種創新教學策略,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課堂興趣,將其應用進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針對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現狀進行分析,深入研究互動教學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將互動教學融入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策略。希望能夠針對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設計出建設性計劃。
關鍵詞:初中課堂;道德與法治;立德樹人;互動教學;現狀探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開始深入課堂。課堂教學當中不再是傳統的灌輸模式,也不再是以前老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模式。現在的新式教學重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求學生自已能夠做課堂主人,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學中強調了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共同促進學習進步,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當中,學習理論知識。初中學生由于年齡仍處于未成年階段,對社會的理解和對國家的了解都不全面,因此老師無法進行有效的興趣化教學。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是培養學生道德思想和法治思想的關鍵階段,旨在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綜合素養。課堂上老師必須承擔“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激發學生對生活,對道德法治的不斷思維探索。互動式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其已經廣泛的應用于初中語文、數學、英語等多個科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如今,教育方希望能夠將互動教學融入至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通過互動板塊幫助學生提升創新思維,使學生設身處地的融入道德故事模塊,感受知識的力量。
一、道德與法治課堂現狀
當前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由于初中學生的年齡及當前教學方式轉變等原因仍存在多種問題。互動教學方式本身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是指新時代下,老師在課堂中充分的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通過不斷溝通,不斷調整的方式,激起學生對科目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學科的理解。但由于傳統教學的局限性,不少老師在轉變教學理念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傳統教學模式的縮影。
第一,老師針對當前教學模式并未深入地進行鉆研,沒有把新式的教學模塊和教材深入結合。課程當中仍有不少可以根據互動教學模式進行爵解的道德法治案例。然而,由于老師的備課不充分,鉆研程度不夠等原因,直接導致了互動教學模式不能在當前法治課堂中起到應有教學效果。
第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沒有理解互動教學的真正意義。互動教學講究的“互動”二字,重在學生與老師相互溝通。課堂中必須要以“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展開教育。當今的課堂,許多老師仍然不習慣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不少老師占據了教學的主導地位,直接影響了互動教學的教學效果。老師必須從中心思想上發起轉變,將課堂轉移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展示自我,并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
第三,老師和學生的溝通交流較少。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老師和學生的交流機會應該廣泛存在于學校當中的任意時刻。課堂上和課堂下老師都應該充分的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深入去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仍然是“先教后學”模式,這樣的模式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觀點,只是將傳統教學方式進行了表面上的更換,所謂換湯不換藥。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觀點,從學生的觀點出發,才有可能真正消除學生的學習厭倦心態。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展開重要性
(一)提高師生溝通
互動教學模式講究的是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溝通,通過課堂上的辯論、說服,課堂下的溝通、交流進行交換各自觀點。顯而易見,互動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和老師展開思維碰撞,更可以幫助老師深入的了解學生情況。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觀念,初中學習時期本身就是學生的思想觀,道德觀的建立初期。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能夠幫助老師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思維情況,針對學生不恰當的思維觀點,能夠及時地給予糾正。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可以幫助老師開闊思維,擴展教學方向。在課堂上匯總學生的觀點,通過討準侖等方式幫助學生能夠理解各自觀點的利弊,再進行深入講解課本知識,從學生角度發起學習,使學生深入了解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
(二)展開針對教學
溝通教學根本是引發學生自主闡述觀點。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針對不同的道德法治故事,每個學生都會產生自己的思維方向。老師可以適當的根據學生的思維展開針對性教學。針對性教學,有利于形成“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因人而異,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已是學習的中心。老師根據不同人的不同觀點實施針對性教學,針對奢侈浪費、環境污染、驕傲自負不同類型的學生展開對應的教學。幫助學生在道德觀建立初期改善自己的思想問題。
(三)培養創新思維
課堂上的創新教學還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無論是課本還是老師,針對道德與法治內容都是具有局限的思維。學生的思維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老師和課本,需要通過發散的思維來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針對不同的事件和道理,老師需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課堂教學前老師可以有目的地安排學生進行投票,讓不同觀點的學生展開辯論。通過思維碰撞的方式,擴展課堂。道德與法治的課堂看似枯燥,實則不然。道德法制理論是貼切于日常生活和大眾的,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要有自己的思維,才能在復雜的社會中發揮自己的獨特作用。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策略
要求老師能夠從思維上轉變教學觀念,擺正老師和學生的主體關系。學校可以定期安排老師進行教學工作匯總,通過匯總情況來掌握老師的教學情況。不斷要求老師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展開道德與法治教學。比如,在學習《依法自我保護》課程時,教師可以針對,未成年人權利受到侵害”的案例,開展模擬法庭教學活動,讓學生扮演公訴人、法官、主審法官、原告、被告等角色,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進行辯論,對案例進行綜合分析,使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關法律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二)增強教師素養,提高教學效率
要求老師能夠不斷提升自我專業素養,道德與法治本身就是貼切與社會生活的。不同時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物都會有著不同的道德法治觀念。老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我,以適應復雜多變的道德法治理念。課堂和課下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只有老師充分的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才能夠有效地和學生展開溝通,才能夠進一步鼓勵學生,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并且結合自身能力展開針對性教學。
(三)搭建師生關系,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要求老師能夠通過視頻活動等趣味方式,搭建師生關系。友好的邀請學生來和老師進行主動的思想溝通。老師針對不同的學生,也可以采取不同的關系處理方式,力求能夠將互動教學工作開展到每一個學生,深入挖掘學生思想,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行一場小型的辯論會,如:教材內容中的“善于合作競爭”,讓學生與教師司論什么是合作,什么是競爭,如何正確看待合作與競爭的關系,如何在學習生活中進行合作與競爭,等等。這種方法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參與互動,促進學生學習到正確的知識,并能加深印象。同時,良好的師生互動展開,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平等劉話,促進良好師生關系形成,體現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四、總結
本文針對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展開了深入探討。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不少老師仍然處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并未深入了解互動教學的管理理念和教學模式。互動教學是一種師生相互溝通交流的新型教學模式。在未來教學實施中,希望老師能夠不斷地改善教學手段,將先前封閉沉悶的教學氛圍,通過多元化方式轉變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希望老師不斷針對先前的問題展開針對性調整,充分調動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不斷培養學生的開放思想,創新思維,以此來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思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J].學周刊,2019(31).
[2]于則鋒.信息技術教學中師生互動的表現形式及應注意的問題[J].吉林教育,2014(24).
[3]茅之怡.基于優化師生互動形式的導學案教學策略[J].教書育人,2014(13).
[4]徐志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互動教學模式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