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亮
日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開啟他在本屆政府任期內的最后一次外訪,先后到訪印度、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最后時刻還臨時加訪越南。蓬佩奧此次亞洲之行主題非常明確,威逼利誘這些國家在政策上對抗中國,以及希望能在亞洲組建起反華色彩濃厚的“小北約”。
蓬佩奧此行所打的牌各式各樣、無所不用其極。在斯里蘭卡,蓬佩奧對斯里蘭卡加強與中國的關系提出警告,拋出所謂“債務陷阱”論,還污蔑中國是“掠奪者”;在馬爾代夫,蓬佩奧稱為對抗中國在印度洋島國的勢力,美國將在馬爾代夫首都開設大使館;在印度尼西亞,蓬佩奧用海上領土爭端挑撥中國和印尼的關系,拒絕承認中國在南海的合法主張。
不過,蓬佩奧的這趟反華游說注定是徒勞的,其強烈的反華政策和言辭更激起這些國家的不滿。斯里蘭卡總統戈塔巴雅·拉賈帕克薩28日會見正在科倫坡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時表示,斯里蘭卡并未因為接受中國幫助而陷入“債務陷阱”。面對蓬佩奧讓斯里蘭卡選邊站的威逼,斯里蘭卡總統在推特上回應稱:“斯里蘭卡將在外交政策上始終保持中立立場,不會卷入各大勢力集團之間的斗爭?!庇∧峁賳T也對華盛頓強烈的反華政策和言辭,加上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表示擔憂。在與蓬佩奧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印尼外長蕾特諾表示:“(與蓬佩奧會談時),我重申了印尼‘自由和積極的外交政策原則,再次強調了在這個困難時期謀求包容性合作關系的必要性,強調了每個國家參與其中、共同推進世界和平、穩定和繁榮的必要性?!?/p>
美國特朗普政府對東南亞國家的反華游說已經不是一天兩天,其逼迫這些國家在中美戰略競爭之間選邊站的姿態一天比一天嚴厲。而從此行相關國家的表態來看,蓬佩奧的這種努力注定是窮途末路。
實際上,印尼等東南亞地區國家對蓬佩奧等人反華游說的態度和言辭一直以來都是一致的。9月,印尼外長蕾特諾曾明確表示,“我們不想卷入中美競爭”;印尼前駐美大使迪諾·賈拉爾更是撰文以尖銳措辭指出,美國對華競爭升級到新高度,但東南亞國家已經明確表示不認可;亞洲海事透明倡議主任格雷格·波林認為,盡管一些亞洲國家可能會被美國拉攏,但印尼永遠不會加入這樣的“反華同盟”。針對美日印澳四國外長會和即將舉行的四國“馬拉巴爾”海上聯演,印尼《雅加達郵報》甚至表達了不滿,強調:“這只會給安全帶來新的動蕩,將導致政治緊張加劇。”
印尼的態度和立場在東盟國家中極具象征意義。東盟國家與美國對華認知的差異,及東盟成員國之間對華對美認知的差異性分歧,在相當大的意義上決定了蓬佩奧反華游說政策失敗的命運。
與美國眼中的“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爭者不同,東盟國家雖然對中國在地區經濟的崛起與影響力的增強感受得最為真實、直接,也深受歷史與文化因素及現實中的不對稱發展關系的影響,但這些國家在地區事務中對華持有的開放、接納態度至今沒有改變。非但如此,隨著中國在地區事務治理方面扮演著越來越積極的角色,東盟國家開始不斷強調中國在地區事務中的擔當及在安全領域“擁抱”中國。東盟成員國向來在對美對華政策層面存在顯著差異,與部分國家基于對華擔憂的心態將美國力量拖在地區事務中不同,更多的東盟國家則更愿意傾向于保持中美在地區事務中影響力處于動態性平衡狀態。因而,與美國特朗普政府地區政策的不確定相比,東盟國家更傾向于對華發展具有確定性、穩定性的對話與合作關系;同時,在東盟國家看來,與其參與到美國的對華對抗政策中,不如務實地與中國加強政治對話,升級經貿合作與拓展人文交流。
誠然,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之下,東盟國家的“選邊站”壓力越來越大。但面對這一壓力,東盟國家的態度總體包括:第一,東盟國家不會在中美競爭中“選邊站”,不想卷入中美之間的戰略角逐;第二,東盟國家依舊希望同時與中美兩國保持著友好與合作關系,并在地區事務中保持開放性及確保中美等大國在地區事務中動態性的平衡關系;第三,中美兩國關系是當前一組非常重要的關系,兩國應該加強溝通與對話,增強風險管控的意識和能力,處理好彼此的關系及在全球性問題解決過程中共同努力。雖然這三方面對東盟成員國各有不同意味,但總體上,它們的態度存有高度一致性。另外,也不得不說的是,東盟國家不僅沒有聽信蓬佩奧的反華游說,反而堅定維護自身在地區事務中“中心性”地位的決心更勝以往。由此來看,蓬佩奧此行“興風作浪”,在東南亞刮不起風,也起不了浪?!ㄗ髡呤菑V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
環球時報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