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要 為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規范市場執法行為,提升監管的公平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國務院、各省級政府和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在履行市場監管職能時推行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及時公布抽查情況和查處結果的工作機制,即“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模式。以張家口市氣象系統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模式為例,分析了氣象系統監管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思考建議。
關鍵詞 氣象;監管職責;“雙隨機、一公開”
中圖分類號:F20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0)04-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4.055
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是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舉措,對提升監管的公平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解決當前一些領域存在的檢查任性和執法擾民、執法不公、執法不嚴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1]。以張家口市情況為例進行深入調研,分析運用“雙隨機、一公開”方式強化氣象部門監管職責。
1 張家口市氣象系統“雙隨機、一公開”工作開展現狀
1.1 張家口市氣象系統工作開展現狀
1.1.1 執法檢查人員基本情況 張家口市現有54名執法人員,市級執法人員達到17名,縣局平均一個單位有2~3名執法人員,部分單位無執法人員。其中,專職執法人員兩名(均為市級執法人員),其余均為兼職人員。
據統計,執法人員中專業知識面較廣,涉及氣象、計財、計算機、中文等多個領域。其中法律專業占比0%,非法律專業占比100%。在學歷結構方面,截至目前,張家口市執法人員中78%已有大專以上學歷,年齡偏大的多為后續學歷,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占55%。在年齡構成上,30歲以下占比2%,30~40歲占比45%,41~50歲占比15%,51歲以上占比38%(圖1)。
1.1.2 隨機抽查對象名錄庫建立情況 名錄庫主要由氣象監管的市場主體構成,涉及不同行業領域、不同類別,滿足不同執法需求,并根據企業單位的生存狀態做到及時更新。以全市氣象系統行政執法人員數據庫為基礎,建立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檢查時從名錄庫中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做到隨機抽查、全程留痕,實現責任可追溯。
截至目前,名錄庫共收錄655家監管對象,其中市本級65家,名錄信息包括市場主體的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姓名和電話等內容。
據統計,全市監管對象涉及比較廣泛,其中加油站564家,加氣站54家,電力3家,熱力2家,危化品12家,煤礦1家,民爆19家。從地域分布來看市轄區內占比10%,縣區分布占比90%(圖2)。
1.1.3 抽查事項清單制定情況 張家口市“雙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的制定主要依照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和權力清單,15項抽查事項全部被市政府列入“張家口市本級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事項清單(市場監管執法類)”,并及時通過網絡向社會公布。
1.1.4 檢查人員權力約束機制情況 建立“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實施細則,列出檢查細則,明確檢查人員的職責與義務,使監督檢查權責進一步清晰,權力制約進一步強化。
2 張家口市氣象部門監管工作情況
“雙隨機、一公開”開展之前,全市檢查方式方法較為隨性,以“市局為主、縣局配合”的原則開展工作,縣級執法人員主要是配合市級統一開展執法檢查。從調研統計表看出,自“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從2017年全面開展以來,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縣數逐年增加,全年“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巡查單位數逐年增加,跨部門聯合檢查次數逐年增加,每年聯動部門越來越廣,從最早單一的和安監局、公安局聯動到現在和商務局、文廣新局、糧食局等近十多個部門聯動(表1)。
調研發現,基層氣象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的開展對于強化氣象部門社會監管主要表現在:(1)有效管控了執法隨意性空間,使執法人員不能因為個人喜好而隨意性增減檢查頻次,選擇檢查對象,更不能想怎么查就怎么查;(2)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將搭建起統一的執法平臺,整合執法資源,可以“一碗水端平”,檢查人員都是系統隨機產生,使社會單位不敢有僥幸心理;(3)“雙隨機”抽查機制極大壓縮了監管部門與市場主體雙向尋租空間,降低了“監管俘獲”發生概率;(4)有效解決了氣象部門執法力量有限問題,借助全市甚至省級氣象部門執法人員的力量支撐、技術支撐來完成監管執法;(5)通過近幾年“雙隨機、一公開”的開展,社會對氣象部門的認可度也在逐漸增加。
2.1 人員素質難以適應全領域執法的要求
基層執法力量有限,難以完成大批量不定向的抽查任務。執法隊伍中,專業人才匱乏,特別是嚴重缺乏法律型人才,尤其在縣局,全日制大學本科畢業的執法人員少之又少,甚至沒有。導致執法隊伍執法理論水平和實際執法能力均難以滿足市場監管的需要。
2.2 難以明確監管人員如何才算監管到位
根據“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執法人員只能對隨機抽取到的單位開展檢查。同時,須根據法律法規制定抽查事項清單并向社會公示,不得擅自增加檢查項目,監管人員實施檢查不得超出抽查事項清單范圍。如此,難以明確監管人員如何監管才算履職到位。
2.3 行政執法成本上升
“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制度通過執法人員和被檢查對象的隨機組合,實現了抽查異地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尋租行為的發生,但由于個別地區地域跨度較大,被監管單位分布較分散,往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查找企業地址,或需由當地監管人員引領,耗費的時間和人力物力成本上升,降低了工作效率。
2.4 部分監管對象不易被抽查
監管對象名錄庫加油站、加氣站和易燃易爆占比較大,導致其他類別監管對象被抽到的概率小很多,而且實際抽查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2.5 部分執法人員行為不規范
執法人員每年對社會單位進行定期的抽查檢查,時間一久,執法人員檢查執法時會出現隨意確定檢查對象、反復檢查同一個對象的問題。也有可能存在因為對有些單位監管時間較長,情況比較熟悉,容易產生思想上的麻痹而放松了監管要求,形成“老好人”監管現象,此外,部分執法人員有意會規避偏遠地區的抽查。
3 思考與建議
“雙隨機、一公開”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完善事中事后監管的關鍵環節。為更好地運用“雙隨機、一公開”強化氣象部門監管職責弱勢,針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1)多措并施,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執法工作是一項社會性、涉外性、政策性和導向性很強的工作,執法單位掌握一定的執法權力。這就要求執法人員應該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執法水平,因此,持續進行教育培訓是執法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梳理制定“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的業務規范和工作流程,形成涵蓋抽查工作步驟、程序、后續處理等方面的業務指引,不定期舉辦學習培訓及研討活動,深化執法人員對新業務知識的理解吸收,推動思維不斷轉變,著力提升執法能力水平。同時,優化監管人員配置,打通基層隊伍老化、人員短缺和專業結構不合理等癥結。根據每名執法人員的業務特長,為執法人員貼上不同的“業務標簽”,開展抽查行動時根據不同的檢查需要隨機抽取不同類型的人才,進一步提高檢查的精度和準確度[2-3]。
(2)積極探索氣象系統內部同級聯查、跨級聯查,以及跨部門聯合抽查的監管方式。實現“雙隨機”綜合監管,減少執法成本,解決部門力量不足,人員缺少,力度不強的問題,同時針對檢測機構市場亂象,聯合上級部門抽查,彌補監管漏洞。
(3)隨機不隨性,“一把尺子”執法。通過“雙隨機、一公開”的開展,及時更新檢查人員名錄庫和檢查對象名錄庫,并按照不同分類標注,實現數據化管理。結合實際制定隨機抽查細則,合理設定抽查比例和頻次,確保抽查精準度、覆蓋面和工作力度。對風險性較大的重點單位每年實現一次檢查覆蓋;對發現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單位實施重點監管,增加執法檢查頻次,督促整改治理。
(4)做好公開宣傳工作。宣傳即“雙隨機、一公開”的“一公開”,宣傳工作是否到位將直接影響社會的評價認可。合理利用氣象普法知識和“雙隨機”抽查機制的宣傳,引導監管主體知曉、理解、接受新的監管方式。充分運用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等方式,促進隨機抽查公開透明,強化企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作用,增加社會認可度。
(5)抽查事項清單制度制定要全面合理,要做到清單外無檢查,清單外免責。國務院文件要求,所有監管事項均應實施隨機抽查。據此,除依據投訴舉報及突發事件檢查外,其他檢查事項均應納入清單范圍。同時,應明確執法部門不得再下達清單之外的檢查任務,杜絕任性檢查,切實做到一張表格管檢查,實現監管事項全覆蓋。執法人員對清單之外的檢查事項免責,對隨機抽查范圍之外的監管免責,明確監管責任的邊界,消除基層對“監管無限責任”的顧慮。
參考文獻
[1] 李林.基層“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難點及對策[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9(7): 66-68.
[2] 葉永和.準確把握“雙隨機、一公開”內涵[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9(8):66-67.
[3] 高亞光.“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的調研與思考[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 2020(6):68-71.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