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 錢紅艷 喻方圓
“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隔離不隔愛”。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效幫助學生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樹立積極心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武漢市體育教育工作者自疫情暴發以來,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開設形式多樣的網絡課程,制作豐富有趣的居家體育鍛煉內容,分享視力防護的科普知識,開展心理健康在線公益講座的運動課堂,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務,讓疫情下的學校體育工作持續向前,成效顯著。
一、優化策略,精心設計空中課堂
1.空中課堂面向全市學生。疫情發生后,武漢市教育局發布“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和指導意見,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各區教育科學研究室具體謀劃部署,學校、體育教師參與,制作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空中課堂”,在“武漢教育云”網絡學習平臺上開課,每周1~5節,供全市學生學習。2月10日至6月17日,連續推送小學線上“空中課堂”課程300課時、中學285課時,目前仍在推送中?!翱罩姓n堂”涉及的主要內容包括疫情防控健康知識、趣味游戲、韻律舞蹈、身體素質練習、球類、大課間活動等,課程提前錄制、定時開課、平臺觀看,課程必須遵循安全性、居家性、趣味性、時效性原則,每節課時長約20min。
綜合考慮學生家庭的網絡設備、視力防護、宣傳影響等因素,武漢市教育局組織相關部門和體育教師,在武漢廣播電視臺少兒頻道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空中課堂”直(重)播。
2.各校開設個性化網絡課程。全市中小學校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校本課程資源,利用學校師資力量開設本校的網絡化“體育與健康”課程。課堂教學主要內容除了疫情防控健康知識類、趣味游戲類、韻律舞蹈類、身體素質練習類、球類、大課間活動,還包括體育中考備考類、專項訓練類等。教學形式有實時直播、微視頻等;教學要求要遵循安全性、居家性、趣味性、實效性、專項性的原則,每節課時長約20min。如,除統一性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空中課堂”外,武漢市萬松園路小學的足球小將們每天還需完成教練布置的常規性、系統性足球訓練任務,以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和競技狀態,其中全國參與的“頭球接力 共同戰疫”為武漢加油活動就是由他們率先開始的。
3.推出“親子運動課堂”教學視頻。為了幫助武漢市廣大中小學生更好地進行居家鍛煉,增強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心態,教育部名師領航工程顧靜名師工作室受武漢市教育局委托,為學生們創編了“親子運動課堂”課程內容與鍛煉方法。武漢“封城”后,工作室主持人顧靜排除困難,迅速召集工作室9名成員成立了“親子運動課堂”項目策劃組。從構思、設計、制作到最終成品推出,團隊在顧老師的帶領下合理分工,于1月29日正式推送了“親子運動課堂”第一課。課程上線后,每日更新,至3月5日完結,共推送中、小學各30節課,并推送12期(武漢市/孝感市)學生打卡練習集錦,網絡點擊量高達52萬余人次。
武漢市首推“親子運動課堂”線上教學,借鑒和運用了近幾年教學資源儲備,以家庭組合式編排設計。如,中學親子運動課堂第6課,準備部分是歡快的節奏操,基本部分主要是發展上肢力量的練習(趣味拳擊、靠人墻倒立、人力跳繩、3人推小車),結束部分進行拉伸放松;小學親子運動課堂第8課,教學目標設定為發展學生靈敏和速度素質,準備活動是活力熱身操,基本部分的練習選用了“躲閃摸膝蓋”“穿越雷區”“翻山越嶺”“趣味跳繩”4個組合練習,結束部分進行“家人捶背”放松。課堂設計精巧而簡短、豐富而有效,涵蓋了徒手、器械、操類、球類等內容,包括了單人、多人的不同形式,發展了學生的速度、力量、靈敏、柔韌等素質,突出了“精、簡、易、趣、效”的特色。
二、夯實教研,齊聚智慧云分享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疫情期間,全市堅持“停課不停研”,相繼組織開展了3次主題教研活動,每次參與人數均達300人以上。
1.開展線上交流分享活動?!耙咔榉揽夭煌V?,宅家運動不停歇”。為了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優化教育教學資源,全市組織開展了線上教研活動。如,武漢市光谷高新區4月28日、29日以“騰訊會議”的形式舉辦了“中小學體育線上教學經驗交流分享會”?;顒右曰仡?019年全區中小學體育教學教研和賽事活動的形式來激發教師的獲得感。進行分享的教師分別以教學內容設計、親子活動課堂、趣味游戲創編、線上達標測試、學科活動周、全員運動會、體育中考策略、活動平臺創建、云端家校溝通等方面為切入點,與參會教師共同研討線上教學的經驗和困惑。面對全新的工作方式和挑戰,體育教師努力改變教學觀念,從不會到會、從不適應到適應,通過線上教學,解鎖新的“技能”,將信息技術與體育課堂教學有效融合,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得到進一步提升。
2.進行教材一體化研究。武漢市光谷高新區為國家級重點課題“大中?。ㄓ祝w育課程一體化研究”的項目實驗基地,一直積極參與課題中的各項研究工作,特別關注小學教材內容一體化的研究。2020年5月20日,區教研員錢紅艷組織“小學足球教材教法線上培訓”,并通過線上方式全市共享。本次活動是在2019年小學足球教材內容一體化教學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人教版《體育與健康》教材,結合湖北省地方教材,按照三個水平段,由光谷五小陳曉健、光谷一小董圓和光谷四小黃斌3位教師,從教材內容、教學目標、動作要領、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實施建議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以及對教材的理解,錄制示范動作、練習方法、趣味游戲等視頻,充分將線上與線下有效結合,給受訓教師一套直觀、實用的小學足球資料。此外,6月17日還開展了田徑訓練經驗交流及線上訓練經驗分享活動,讓教師們更快適應新的教研模式。
3.名師引領區域教研聯動發展?!耙换í毞挪皇谴?,百花齊放春滿園”?!懊麕熞I、團隊合作、全員提高、資源共享、均衡互補”是武漢市學校體育的工作目標和工作模式。由湖北省顧靜、童斌、尹慧紅3位特級教師主持帶領,全市、區優秀學科帶頭人組成教學教研導師團隊,區域教研聯動發展,給全市體育教師引領賦能。
因受疫情影響,全市集中研討活動受限,因此采取湖北省名師工作室線上聯合的形式進行體育工作分享交流活動,旨在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的體育教育教學工作,進一步提升線上體育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水平,深化課程改革,改進教學方法,拓寬教研渠道,優化教研資源,創造相互開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教研環境,促進區、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三、反思進取,規劃設計謀發展
疫情期間,大家度過了一段特殊的“宅家”時光,促使“互聯網+教學”迅速推進,擺在了尚未準備好的師生面前,隨之而來的是學習環境的顛覆、課堂模式的翻轉、學習社群的重構……教師在猝不及防中變身“網絡健身教練”“直播課堂主播”,這些改變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考驗,也創造了無限可能。疫情倒逼教師不得不站在新的起點上,去完成自身職業能力的再提升,使“線上課程”教育化,讓疫情情境教材化,讓教師完成了從“操場領袖”向“客廳教練”的角色轉變,讓每位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后疫情時代,如何將線上與線下教學有效銜接,如何科學指導學生課內外學練,如何把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深度融合,如何將健康理念在課堂中落地生根等,都將是體育教研員和一線體育教師要直面并認真思考的問題。復學后,學校體育課堂恢復要注重學生體能練習由慢到快、強度由低到高、技能學習由易到難的規律,加強生命教育的融入,同時注意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無縫對接,特別是居家親子運動的引導。
在構建與實施親子空中課堂時,主要把握3個方面。一是設計符合青少年身體發展特點的內容,如,小學生多側重柔韌、協調、速度的內容設計,而中學生會側重速度、力量、耐力的內容設計。二是構架完整,內容翔實。所設計的課堂內容覆蓋中小學水平段,以滿足各年齡段學生的鍛煉需求,設計時以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五大身體素質”為基礎,不斷完善練習方法,讓練習者能全方位提高身體素質。三是設計時注重運動項目的趣味性、創造性、互動性、安全性。
后疫情時代,只有化“疫情危機”為“教育契機”,將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進行科學區分和有效結合,培養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才能把“居家學習場域”變得有情、有趣、有量,一張充滿智慧的“戰‘疫課表”終將喚醒孩子們自我成長的生命自覺,最終為孩子們的終身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