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順弟
◆摘? 要:基于核心素養的培養教育改革背景下,科創和STEM教育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引入科創和STEM教育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我校嘗試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的新舉措。強調真實問題解決的跨學科學習方式與科技創新教育融入綜合實踐活動后,突出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回應人本需要的教育理念。
◆關鍵詞:科創教育;STEM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
科技創新教育和STEM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熱點,一系列推動政策相繼出臺。可見,引入科創和STEM教育,以更好地促進人才的培養,成為教育領域關注的焦點與熱點。
一、圍觀課改課程先鋒與教育圈“新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科創和STEM教育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改中的一個亮點,它是一門具有較強的開性性、自主性、實踐性和生成性的課程。真實的生活體驗情境中感興趣的問題是探究的切入點,感興趣的問題即研究的課題。同時,它以發展學生跨學科素養為導向,基于整體視野而開發的綜合性課程。它突破單一學科的邊界,以實踐活動的形式,把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與跨學科的知識統整起來。自主探究是它的主要學習模式,學生自主發現感興趣的問題,并在問題的牽引下,嘗試用已有的經驗或新的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它聚焦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強調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解決、責任擔當,創新實踐等能力的培養。
科創和STEM教育的核心是基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自主探究運用跨學科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生們所直面的問題往往是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解決問題將需要綜合運用觀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思考,推理預測等能力,這對于學生培養運用跨學科綜合素養有重要意義。
二、解碼綜合實踐活動與科創和STEM教育的融合點
1.科創和STEM教育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共同的理論基礎
它們均是杜威“做中學”理論及西蒙·帕伯特教授“建造主義”在我國教育領域的因地制宜的應用。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中,科創和STEM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都是以問題為導向,主張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跨學科知識運用的能力。
2.科創和STEM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共同關注創新思維的培育
創新思維是它們的核心關注點,在科創和STEM教育背景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于學生熟悉的情景,自覺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開展體驗式教學,在實踐活動中,鼓勵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利用學習工具實現創意物化,提高實踐能力與學習能力,提升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發現科創和STEM教育與國家關于新時期綜合實踐活動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是基于實際問題為探究的起點,啟動學生綜合運用跨學科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對世界的認識有了“發言權”。
三、科創和STEM教育視角下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探究
我校處于科創和STEM教育的起步階段,全盤照搬硬套現成的模式開展很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基于科創和STEM教育理念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有渾然天成的契合,我們嘗試把科創和STEM教育引入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開展,并在教學實踐中摸索探究。
下面以《<家鄉紀念品創意秀>方法指導課》這一課程教學活動為例,闡述筆者在科創和STEM教育視角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的初步探究。
《<家鄉紀念品創意秀>方法指導課》是綜合實踐活動“六課型”體系中的方法指導課。此次方法指導課是設計制作的構思階段。該課例通過“遠方朋友來游,沒有多少特色紀念品可送”的情境設置,讓學生發現“家鄉沒有多少具有水鄉特色的紀念品供游客選擇”這一實際問題,基于情境和問題,引導學生做出選擇——設計構思紀念品,以實際行動為家鄉代言。讓學生在構思方案、設計制作、紀念品展銷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鍛煉和形成相應的綜合能力。
此課例嘗試融入科創和STEM教育理念——基于生活實際問題,并運用跨學科能力解決現實問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搭建橋梁,讓學生直面生活,運用發散思維,構思具有家鄉特色的紀念品以解決問題。圍繞著這一教學任務,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活動內容的需要,忠實于活動的基本進程,我們采用“六課型”中的“方法指導課”來組織教學。因為一切的構思得先從踏踏實實的描畫藍圖開始,我們用一個課時,指導學生構思方案。通過“問題切入→方法示例→嘗試運用→總結提升”的程序指導學生構思設計紀念品。提升學生積極應對生活中的挑戰的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課例目標的描述
綜合實踐活動總目標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以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四個維度建構立體化的目標體系。科創和STEM教育總的教學目標是在真實問題情境中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知識進行探究式學習。在遵循總目標的前提下,結合綜合實踐活動“六課型”中方法指導課的活動目標,本課例活動目標分別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不同角度描述。本課例的活動目標的描述“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通過體驗式的學習和探索掌握設計構思紀念品的方法,掌握設計要領。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當一名小設計師,發散思維,形成多元的紀念品設計構思,完成構思設計方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其對家鄉熱愛之情,增進學生對嶺南水鄉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培養學生運用跨學科能力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課例的學習目標描述為“學生通過借鑒其他地方的同學為推廣家鄉文化的做法,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廣家鄉文化;通過學習教師課前推送的紀念品范例完成學習任務單;通過學習其他學校的同學的紀念品設計構思打開設計思路;按照構思方案表的要素初步構思紀念品的設計理念與作品藍圖,并進行小組自評與小組互評完善設計構思;在接下來的活動延續將進入具體的設計制作環節,完成一個或幾個紀念品制作任務,在家鄉旅游區進行推廣反饋測試,最后根據游客反饋改善設計方案。”
(二)課例學習活動的設計
本課例教師依據活動目標、根據活動內容,活動情境靈活設計教學活動與學習活動。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學習,促進學習方法的內化,提高學習效率。也為促進學生學習的發生提供機會。
1.導入環節。在課例中,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課例開端教師用簡煉的語言概括家鄉的特色點,勾起學生對家鄉特色已有認知的畫面回想,再通過視頻呈現,在畫面與音效雙刺激下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增進對家鄉乃至嶺南水鄉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激發學生推廣家鄉文化,為家鄉代言的激情。在視頻播放結束后,屏幕出示平日家鄉景點游客如云的情景并配有官方媒體對游客數量持續增加的報道,以具體的數據再次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
2.直面現實問題情境。在此環節,教師拋出問題1:“老師四川的朋友,也不遠千里慕名前來。他們決定在這個暑假過來玩。老師想盡地主之誼,等她們回去的時候,送給她們每人一件具有麻涌水鄉特色的東西。送些什么好呢?”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思考送什么以及送什么才更有紀念價值。學生通過出謀劃策,各抒己見后得出送紀念品這個主意后,教師拋出問題2:“我們麻涌有什么旅游紀念品呢?”在學生面面相覷,無語的課堂場景下,讓學生直面現實問題3:“家鄉沒有多少具有水鄉特色的紀念品供游客選擇。”此問題是本次活動需解決的問題,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問題導向與STEM教育的直面現實問題的融合探究。
3.呈現做法參考。教師在屏幕出示其他地區學校的同學的具體做法“用實際行動推廣家鄉文化”,進而引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想法“親手設計制作家鄉紀念品。”
4.思考設計要領。在設計構思家鄉紀念品前,必須先要思考“怎樣的紀念品才受游客歡迎?在課堂活動中,有的同學回答“好看的”,有的同學回答“價格不貴的”,有的同學回答“設計特別的”,有的同學回答“用環保材料制作的”。在構思環節與具體的設計環節,學生都要考慮這些要點,要達成一個要點,其實也是基于解決主要問題“家鄉沒有多少具有水鄉特色的紀念品供游客選擇。”下一個小問題的解決。這就需要啟動學生現有的生活體驗,并運用跨學科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比如:要好看就涉及到外觀,外觀設計就需要運用美術學科知識。如果運用電腦畫圖設計外觀還會運用到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這與STEM教育運用跨學科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是一致的。
5.課前學習反饋。在課前,教師把《紀念品資源包》推送到學生平板電腦,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資源包中,教師收錄了來自不同地方的,并具有該地方特色的紀念品圖片供學生觀察學習,并在觀察學習時思考學習任務單中的問題:請大家仔細觀看《紀念品資源包》里的紀念品作品,想想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你有什么發現?在課堂中,有學生的回答是這樣的:“我發現這些紀念品都是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加上地方特色設計出來的!比如西湖扇子,就是扇子加西湖風景制作出來的。”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發現了紀念品創作的技法“1+1”,此時教師相機引導:“其實啊,這也是創新技法的一種,加一加、減一減,變一變,就是很好的發明和創造呢!”順勢啟發學生的科創思維。
6.“構思方案”樣例學習。在進入設計構思環節前,教師出示其他學校的同學的構思方案表,讓學生仔細學習觀察在此構思方案表中發現的信息,培養學生的學習觀察能力。此樣例與學生接下來要完成的構思方案表是不一樣的,意在培養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與創新能力。
7.小組合作構思設計方案,并展示與評議。此環節,各小組成員自主合作探究,發散思維構思設計方案。這是一個謀劃的過程,要站在生產、銷售、游客等等不同角度考慮,這也是全局觀和整體思維的鍛煉。在設計過程中,權衡設計要點標準,對材料選擇也要做到成本控制,紀念品的最優化。在設計過程中,小組內有不同意見,需要討論、決定,有學生要堅持自己的想法,有學生要放棄自己的想法,合作精神也悄然而生。在展示評議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展示技巧,分析能力也得到鍛煉。
(三)課例教學實踐探究思考
在《<家鄉紀念品創意秀>方法指導課》課例中,我們把STEM教育的教育特征之一解決真實情境問題融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家鄉沒有多少具有水鄉特色的紀念品供游客選擇”這一問題情境真實,環節完整。我們發現,在“真實問題”的導向下,學生初步體會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樂趣,在活動中帶給學生自信,幫助學生獲得應對未來挑戰的技能和信心,提高了綜合實踐活動學習的意義,也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有意義有興趣的價值獲得感中得到了提升,這為我校把科創和STEM教育引入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開展提供了實踐例據支撐。
“始則師而法之,繼則比而齊之,終則駕而上之”,這是我們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與科創和STEM教育進行本土化教學實踐探究的目的。綜合實踐活動與科創和STEM教育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學生在動態的、多元的生活里,去探索、去求知、深入社會、把感悟轉化為內在情感,以獲得精彩的生活,健康的生命成長。讓我們共同努力踐行好科創和STEM教育理念,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給學生的持續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參考文獻
[1]趙慧臣,唐優鎮,等.STEM教育理念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路徑[J].數字教育,2018,6(24):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