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瑞芳
◆摘? 要:作為祖國的花朵,未來國家的希望,小學生是未來國家發展中的中流砥柱。現下社會越來越注重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與成長。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善與優化之前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結合相關教學經驗,探究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策略探究
教育是傳遞知識的過程,通過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所以在這個階段就可以通過教育的方式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們的綜合能力,以便于學生以后更好地成長與發展。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新的教育理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結合每個學生的學習和個人愛好發展和培養每個人的良好習慣。
一、生活化素材導入課堂,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導入是教學的起始,同時也是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重要環節,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教學課堂的積極性。傳統的教學課堂導入方式,教師往往采用鋪平直敘、照本宣科的方式介紹教學內容,這種導入方式在課堂的起始階段就沒有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處于一種“昏昏欲睡”狀態。一些教師遵循教學改革,優化課堂導入,采用課前講笑話或者幽默的故事實現課堂導入,但是講的內容與實際教學內容毫無關聯或者關聯性不大,一旦正式講解語文內容,學生又會呈現出毫無興趣的狀態,反而會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一直思考幽默故事,分散學生注意力。為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化素材制作微課內容,通過一個簡短的視頻,促使學生快速了解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的內容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性,實現課堂導入。
二、問題式互動,引導學生構建思維
疑則思,思則進。只有引發學生思考,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思維延伸與拓展。問題式互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思考,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與鍛煉,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式互動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疑問,實現學生思維的鍛煉與提升。通過問題引發學生延伸思考,思考教學內容中涉及到人物、事件、心理活動,以此鍛煉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總結性思考,并延伸人生與現實生活的思考,將教學內容回歸生活,并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例如:以《竊讀記》這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課文題目叫做“竊讀記”,同學們知道“竊”這個詞的意思嗎?在我們以往的學習過程中有沒有相關的成語或者詞匯?作者又為什么應用“竊”這個字呢?作者又是怎樣“竊讀”的呢?通過一系列問題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這時學生會在腦海中對課文內容有一個大致的思考與想象,并且會強烈想要了解課文內容。這一系列的問題既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以往學習的知識,又可以激發學生想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講解完教學內容之后,教師可以通過作者就是在這種“竊讀”精神下取得的成就,在了解“竊讀”精神之后,同學們有什么感受與感悟嗎?”這一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精神的思考與體會。
三、引導學生觀察,提升學生認知能力
小學生對于世界還有著較強的認知與探知的欲望,生活是所有知識的源泉,通過對生活與現實世界的觀察,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認識思維與創新思維的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發學生對生活進行細致觀察,并結合所學內容展開延伸思考,以此促使學生對生活認知思維的構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乏從生活觀察中獲得體驗與感知的課文,教師可以通過這些課文內容的講解,激發學生發現與觀察生活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鍛煉與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再結合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在生活的觀察中開拓思維,獲得自身的感悟與體會。
例如:以《珍珠鳥》這一課為例,這篇課文是作者馮驥才對身邊生活細致觀察獲得的情感體驗以及從生活中發掘的靈感,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作者在文中的細膩描寫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例如文中描寫小珍珠鳥的動作時,用了一個“探”字,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字引導學生探討“探”字背后小珍珠鳥的神態,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勾勒小珍珠鳥“探”看作者時的樣子。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身邊的小動物或者植物進行細致地觀察,思考如何更合理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描繪小動物的神態或者植物的狀態,以此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并逐漸引導學生構建語文系統性思維。
四、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效率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優化課堂導入方式,創新教學方法。通過生活化素材導入教學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問題式互動,加強溝通與交流;引導學生觀察,提升學生認知能力。通過多種手段與途徑,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左熙.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01):89-89.
[2]江玉萍.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0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