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葦

信陽市審計局派駐新縣沙窩鎮楊畈村第一書記江濤,牽掛革命老區扶貧事業,發揮“黨建指導員”作用,甘當留守老人“貼心拐杖”,為群眾穿上“疫情防護衣”,在顛茄草里寫出“大文章”,巍巍大別山鐫刻著他的成績,涓涓淮河水傳唱著他的事跡。
抓黨建促脫貧的“指導員”
“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做好扶貧工作,關鍵在農村基層黨組織。
江濤積極履行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 切實發揮黨建指導員作用。江濤注重村“兩委”理論學習教育,增強村“兩委”班子宗旨觀念和責任意識,堅持“三會一課”和黨員集中學習培訓制度,強化支部建設,抓好黨員管理,切實讓黨員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通過抓班子,帶隊伍,興產業,促發展,全村面貌煥然一新。幾年來,楊畈村在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建成了草莓、葡萄種植園、采摘園,與羚銳公司合作進行中藥材顛茄草種植和加工,建成了光伏發電站、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的興旺帶來了全村各項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
留守老人的“貼心拐杖”
2018年5月,江濤被選任新縣沙窩鎮楊畈村第一書記。
到村后,江濤繪制一份各村民組地圖,深入田間地頭,走村入戶,調查走訪。他隨身攜帶筆、本、手機,對各家庭詳細情況記錄、畫圖、拍照。
走訪發現,低保戶汪愛和是一位殘疾老人,由于眼疾看不清東西,兒子常年在外打工,生活極不方便。
了解到這個情況后,江濤在工作之余,經常到老人家打掃衛生,買米送面,燒水煮飯,談話聊天,力所能及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像這樣的留守老人,村里還有不少。江濤常常去陪他們聊天,傾聽他們的訴求,了解他們的憂愁,解決他們的困難,用實際行動充當他們的“貼心拐杖”,讓留守老人感受到黨的關懷、政府的照顧、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抗疫一線的“防護衣”
楊畈村緊臨湖北,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全村2611人,湖北返回的村民30人,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峻。
“疫情就是命令。”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江濤告別年邁的父母,離別尚未滿月的兒子,辭別安全溫馨的家庭,提前結束春節假期,奔赴楊畈村疫情防控第一線。
江濤將疫情防控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召集村“兩委”班子商討防疫措施,建立村、組防控工作責任網格體系,群防群治,設立卡點,全面排查,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
江濤將全村30名湖北返鄉人員照表登記、建立臺賬,每天匯總他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讓他們多了一份依靠和安定。
“不走親,不訪友,不在外面到處走。出門必須戴口罩,人多不去湊熱鬧。”江濤通過村廣播、宣傳手冊、宣傳標語、微信群等多種方式途徑,向群眾介紹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傳播途徑以及預防方法。
江濤把投身疫情防控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大考,體現了責任擔當,經受了黨性考驗,彰顯了共產黨員本色,以實際行動為全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穿上一層厚厚的“防護衣”。
顛茄草里的“大文章”
仲夏時節,新縣沙窩鎮楊畈村,綠油油的顛茄草連成一片,一派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如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江濤和村“兩委”多次研討后認為:? 顛茄草是常見的中草藥材之一,它具有管理簡便、產量高、不愁銷售等特點,不影響晚稻種植,對提高農民收入效果明顯。
多彩田園致富路,草里自有黃金屋。2018年,利用第一書記產業發展引導資金10萬元,建成中藥材育苗大棚4棟,流轉土地60余畝種植顛茄草,年產值30余萬元,顛茄草等中藥材種植業正成為楊畈村鄉村振興的一項支柱產業。
扶貧工作時間:2018年5月至今
所在單位:信陽市審計局
所駐村及職務:新縣沙窩鎮楊畈村第一書記
榮獲獎勵:2018年、2019年公務員年度考核優秀,2020年新縣疫情防控優秀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