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劉少坤 陳慧猛 霍曉冉
摘 要:2010年9月,教育部正式發布實施《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高校的信息公開工作已進展近十年。本課題從筆者所在學校信息公開工作開展的情況出發,從信息公開意識、信息公開載體和重點領域重點事項等方面分析我校信息公開工作現狀,并深入剖析當前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信息公開意識還要進一步提升、尚未明確公開規范、統一信息公開平臺還需繼續完善、相關配套工作機制和專業工作隊伍的建立仍要繼續推進。由此,我們提出細化公開目錄、加強平臺建設、完善檢查制度、建立工作隊伍等運行建議,以期進一步推進我校信息公開工作,為提升學校形象、建立現代大學制度、保障師生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強依法治校提供推動力。
關鍵詞:信息公開;現代大學制度;依法治校
信息公開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高等教育領域公開透明,加強社會監督的重要舉措,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實現“雙一流”高校內部現代化治理結構重要內容。筆者在近幾年的信息公開工作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問題和改進建議。
一、高校信息公開工作總體情況
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教辦函〔2014〕23號,以下簡稱《清單》)以及高校信息公開工作有關要求,我國高校特別是部屬高校的信息公開工作從無到有,從點到面,經過10年探索和發展,在形式要素和實體內容上取得了明顯進展。以筆者所在高校為例,學校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廣泛開展信息公開有關工作。
學校成立了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的公開工作辦公室負責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下設的監督工作辦公室負責信息公開的督促檢查工作,相關部門、單位按照各自工作職責負責學校需向社會和廣大師生員工公開的具體事項。學校在校園網主頁開辟信息公開專欄,設立了51個需要向社會主動公開的具體事項并全部公開;通過學校主頁和各單位、部門的網站向社會公布各類信息,通過辦公自動化系統面向校內師生員工公布有關信息,并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向關注用戶推送學校信息。學校已經形成以校園網、信息公開網、官方微信、微博等網絡公開形式為主,傳統媒體、會議、制度匯編、公示公告等公開發布形式為輔的信息公開體系。
通過對2014-2019年學校通過網絡途徑公開的跟辦學有關的信息情況統計可以看出,學校主要是通過校園網向社會公開有關信息,通過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形式公開信息也逐漸成為信息公開重要途徑,而面向校內師生則主要是通過辦公自動化系統。
二、信息公開目前還存在的問題
(一)各單位、部門對信息公開重視程度參差不齊,主動公開信息意識還有待提高
開展信息公開工作,要樹立“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以公開促進發展,以透明體現進步”的意識,要把信息公開作為推進工作的必要環節和有力手段,信息公開也是學校實現“雙一流”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校級層面已經制定《信息公開辦法》,但在實際工作推進中,只有負責招生考試、財務人事等社會重點關注領域的職能部門做了較為成熟的信息公開工作,部分部門還沒有從根本上將信息公開工作與促進自身工作進展相關聯,也存在受傳統管理思維限制,沒有充足的現代民主意識,存在一定的不愿自找麻煩的思想,擔心信息公開影響工作秩序和安全穩定。
(二)缺乏清晰的公開規范,按照學校實際公開信息的廣度和深度不明確
學校各單位、各部門都在辦學過程中產生、制作和獲取的各類信息,哪些信息應該主動公開,哪些信息要通過申請公開,信息公開到什么范圍、什么程度,公開的信息到底要包含哪些要素,詳盡到什么程度,在近幾年的信息工作中依然不完全明確和清晰。教育部《清單》規定的高校主動公開的事項無法涵蓋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所產生的信息,并且涉及學校自治事項和學術事項等的信息,很多又在《清單》所列之外,這些信息公開與否、公開到什么程度,更多取決于主責部門負責人的經驗認知,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我校隨明確了學校需要主動公開的各條事項,但對于信息內容公開的詳盡程度并沒有做出相關要求,使得各單位、部門在公開信息的廣度和深度問題上很難得到切實改進。
(三)信息公開平臺建設仍需加強,社會公眾網上查詢相關信息還不便捷
按照教育部關于構建信息公開統一平臺①的要求,我校設立了信息公開專欄,該專欄是我校信息公開工作的集中平臺。另外,我校主頁、各單位、部門的網站以及學校辦公自動化系統是向社會公眾和校內師生公布各類辦學信息的主要渠道,還利用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向關注用戶推送學校信息。目前,學校信息公開專欄只是簡單按照《清單》50條事項逐條公開,樣式較為單一,沒有合理分類,社會公眾查詢信息不便捷,各單位、部門網站存在內容更新維護不及時,有的信息沒有經常性更新變化。
(四)信息公開工作機制和工作隊伍還需根據學校實際進一步完善改進
信息公開工作政策性強,技術性強,在實際運行中仍有一些工作機制尚不明確:一是信息屬性的審查確認工作機制,需要由信息公開工作領導小組按照有關規定明確主動公開的信息、依申請公開信息和不予公開信息的范圍;二是主動公開信息的發布和更新,需要主責部門明確發布程序、發布平臺及更新時限;三是對于依申請公開的信息,還要建立明確的審批機制和流程;四是信息公開的考核監督機制目前尚未建立,對于信息公開工作的檢查考核、監督問責等還沒有具體的措施;五是相關單位、部門也沒有專門負責信息公開工作的人員,整體缺少一支熟悉信息公開理論和業務的一線隊伍。
三、對加強和改進信息公開工作有關建議
針對當前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筆者從自己的工作實踐出發,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一)對學校產生的各類信息進行明確分類、細化
信息公開的最終目的是保障師生和社會公眾知情權的有效行使,要確定學校產生的各類信息的屬性,并在此基礎上分類、細化信息公開目錄。一是按照主動公開、不予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列出具體事項清單,例如學校辦學概況類信息,辦學過程中產生的外部關聯性非常強、社會公眾關切度非常高的信息主動向社會公開;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以及公開后有可能影響到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社會穩定和學校安全穩定的信息不予公開;其余信息按照依申請公開信息予以處理。二是細化完善現有信息公開目錄,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和更新,明確主動公開事項的具體內容、公開時限、公開方式等,由學校常委會議或校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實施;對于依申請公開信息,可根據以往申請人的申請情況綜合考慮,嘗試建立依申請公開信息目錄;對于不予公開信息內容,學校只需根據最新的法律法規做出調整即可。
(二)加強信息公開網建設,發揮網絡作為信息公開的第一平臺作用
在學校已有的信息公開載體體系上,建議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網建設,建立內容豐富、分類清晰、查詢便捷的信息公開網絡載體。按照《清單》分類和學校信息公開目錄設置信息公開網各級欄目,同時提供科學便捷的信息檢索功能和依申請公開申請入口,方便社會公眾查詢和申請信息。后臺采用成熟的信息公開目錄管理系統,由學校各單位、部門按照所負責的業務權限負責信息的發布和管理。同時,將信息公開網數據融入學校智慧化校園體系建設,與跟單位、部門的網站和業務系統管理對接,實現信息的共享與同步,并為以后信息公開工作大數據分析和業績考核提供依據。
(三)細化信息公開監督,確保工作透明度不斷提升
通過完善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推進信息公開。外部監督主要是教育部和北京市主管部門對高校的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經常的檢查、第三方機構對高校信息公開情況評估、民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等,通過高校外部力量督促高校完成信息公開工作。內部監督主要是由學校內部各職能部門負責進行的具體監督工作,學校監察處、工會、共青團應分別代表黨員、教職員工以及在校學生履行監督義務,代表學校不同類別的群體從不同的角度監督信息公開工作,廣泛開展監督工作。
(四)建立信息公開工作隊伍,提升學校信息公開質量
加強信息公開工作隊伍培訓,將信息公開工作列為中層干部和科級干部培訓必要內容,不斷提高管理人員信息公開意識。加強一線信息公開工作隊伍建設,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各單位部門辦公室工作人員的信息公開培訓,明確工作要求和操作要點,不斷提高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業務水平。同時,通過制度激勵等方式切實提高學校信息公開隊伍建設水平。
在我校建設“雙一流”高校過程中,信息公開工作的推進,是學校優化內部治理結構、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的重要路徑,這項工作在未來的更大推進,還需要有更堅定的決心作為保障。
注釋:
①關于公布《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的通知(教辦〔2014〕23號)。
參考文獻:
[1]宮富,伍小龍.校信息公開監測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19.02-107.
[2]姚崢嶸,王丹丹,宋寶香,王雪云.雙一流大學視角下的我國高校內部治理機制及改革路徑[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4): 156-157.
[3]張磊.高校信息公開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8(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