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錯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主要途徑,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
引言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也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把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掌握學習規律和方法、提高學生綜合的學習能力等當成教學重點,從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以往由于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老師在教學中思維比較單一、呆板,學生在學習中很難養成獨立性、創新性、多向性、靈活性的思考能力,這既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種影響,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綜合發展也是一種牽制。鑒于此,本人結合自己的經驗,在此談自己培養學生思維的幾點嘗試,與大家交流。
1.巧用多媒體教學,滲透數學思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合理、科學地運用媒體手段,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大有裨益:一能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大大節省課堂教學時間;二使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生活、形象、具體,增強學生的理解,幫助學生建構合理的數學思維。我們知道,小學生正處在思想、智慧、能力形成和發展階段,老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但對他們學習質量、學習興趣沒有多大幫助,且容易讓學生形成僵化、死板的數學思維,對于學生成長、學習、發展非常不利。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教學進入小學數學課堂,不但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提升了教學手段,而且還能運用它集聲音、色彩、視頻于一體的呈現功能,突出教學的難點,能清晰地探究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種促進。比如,老師在給學生教學一些枯燥的計算或應用題時,就可以設計精彩的圖片,或者可以把一些動畫片中的小形象剪輯下來,制成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模式,總結自己學習數學的方法,進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
2.加強數形結合教學,深化數學思維
數與形是研究數學兩個最基本的現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老師常會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和了解各種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實踐證明,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還能通過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相互轉化,分析、研究出理論知識的真諦,從而完成解決問題的任務,深化學生的思維。例如,在“以數解形”的教學過程中,會遇到有些圖形太過于簡單,導致直接觀察看不出什么可循的規律和信息情況來,就需要給圖形一些相應的賦值,如角度、邊長等。這樣學生就能通過圖形幫助,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準確解決問題。所以,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引導學生運用圖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用數量關系轉化圖形,圖形轉化數量關系的過程中,深入思考,理淅思路,深化自己的思維能力。比如,在給學生教學“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時候,雖已有周長的計算公式,但如果老師只讓學生對公式死記硬背,學生對公式難以達到靈活運用,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需要通過靈活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如果老師在教學中結合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明白由于正方形長和寬是一樣的長度,因此正方形周長可以用四種方法計算。如,(1)寬×2+長×2;(2)長+長+寬+寬;(長+寬)×2;長/寬×4。老師再對這些方法進行精練的講解,不但能實現數學形結合的教學效果,深化學生思維,也能大大增強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運應數學知識的靈活性,對于數學的整體學習是一種極大的促進。
3.結合生活實際,促使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把課堂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給學生教“加減法”這一節時候,老師就可以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如“小麗有4個橘子,小瑞有3個橘子,他們一共有幾個橘子呢?這樣一簡單化、生活化的問題,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可見,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進行教學,一來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二來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能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做好準備,更能實現素質教育下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目的。
總之,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的一項主要任務。老師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中采用創設情境、聯系生活、運用多媒體、數形結合等方法靈活教學,深化學生思維,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數學方面的綜合素質,實現數學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球.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學周刊,2012(23).
[2]李滿倉.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