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通
【摘 ?要】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影響最廣泛、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在鄉村小學音樂教育中引入奧爾夫的聲勢律動教學法可以利用學生喜歡活動的天性,在音樂互動的游戲中傳達《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理念。在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的同時,還引導小學生進入豐富的音樂世界。
【關鍵詞】奧爾夫“聲勢律動”;鄉村小學;音樂教學
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育部教體藝[2014]1號),在該意見中提道:要發揮政府的協調作用與組織能力,面對當下教師資源缺失的現實困難,重點補充鄉村、邊遠、貧困和民族地區的藝術教師。奧爾夫教學法是以輕松愉快的方式讓學生學習音樂知識,促進本土民族文化及音樂藝術的傳承與發展,打通音樂體驗與音樂情緒表達的界限。
一、聲勢律動的內涵和優勢
表演者用肢體所做的動作如:拍手、跺腳、捻指、拍腿、拍肩、碰手背、雙手交叉拍腿等用身體當打擊樂統稱為聲勢律動。聲勢是奧爾夫首創的音樂活動形式,是使用身體當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的一種手段。用身體律動來進行節奏訓練,利用自身所熟悉的肢體,加入有規律的節奏,促進身體動作的協調發展,使大腦神經控制能力和保持平衡的能力有所發展。聲勢律動通過有趣的身體語言,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
二、鄉村小學音樂課的困惑
鄉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是整個音樂新課程改革的重點,隨著教育理論的不斷更新和完善,它能夠反映出新課程改革理念在實踐中的影響和作用。在鄉村小學音樂課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到音樂師資力量薄弱的束縛,教師在音樂課用“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模式,甚至用其他任課老師代上而成為“唱歌課”,學校領導的輕視也使音樂課易被其他科如數學、語文等所替代,家長的應試考試想法也忽視對音樂課的學習,總認為學習音體美沒有什么用,受上述諸多方面原因的影響,使鄉村小學音樂教育出現偏差。從音樂教師和小學生的角度而言,有的小學生上音樂課畏難心理較強,教師不能把握聲勢律動的教學精髓,使小學高學段出現節奏掌握不敏感, 多聲意識不足,音樂表現能力較差等多種問題。
三、做好聲勢律動活動設計
訓練學生節奏感,就要做好聲勢律動的活動設計,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運用聲勢律動掌握節奏訓練的方法(如兒歌訓練法、結合生活訓練法和全身運動訓練法等)。從眾多的音樂題材如《鴨子拌嘴》《阿細跳月》《聽我說謝謝你》《兩只老虎》《大鹿》《小紅帽》《閃爍的小星》等,選取《聽我說謝謝你》做如下的聲勢律動活動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用心欣賞音樂名曲,體驗音樂。
2.用身體拍擊節奏,感受音樂帶來的美感。
3.身心結合,在游戲中感受節奏的魅力。
(二)教學內容
1.空間律動。
2.恒拍體驗+聲勢創編。
3.杯子游戲拓展。
(三)教學過程
1.課前名曲欣賞《聽我說謝謝你》 教師帶領學生欣賞音樂,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學習律動。設計意圖:結合學校音樂教學理念,用好課前一分鐘進行拓展音樂名曲欣賞,讓學生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激發學生的想象,進行音樂情感的熏陶和音樂能力的培養。
2.節奏練習+聲勢創編(難點、重點)。(1)借助節奏卡片,請學生拍擊并創編成聲勢。設計意圖:節奏提煉,聲勢創編,培養小學生的協調能力及創新思維(盡量做到美觀且效果好)。(2)聲勢拓展:在學生聲勢拓展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拓展,師生合作完成拍手游戲;編排手勢拍手游戲,在音樂中進行游戲;組織學生完成一套較為熟練的拍手游戲,進入杯子歌游戲。(3)聲勢拓展延續:隨著音樂進行杯子歌游戲;利用余下的時間加入民族樂器如笛子、碰鈴、木魚等,進行與杯子的聲勢合作學習。
四、聲勢律動,童趣盎然
聲勢訓練是奧爾夫教學法的“基礎工程”,它是用朗讀、動作、節奏、演奏、演唱于一體,來與學生進行對話,感情交流表現得最為原始、最直觀,這種方式迎合學生的心理,也深受學生的喜歡。聲勢律動教學法能培養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小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專注力;培養小學生的聽力和創造力;培養小學生的情感;培養小學生的其他藝術天分。奧爾夫音樂聲勢律動教學法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不僅使學生學習了音樂,更是通過音樂開發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挖掘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音樂是小學一門很重要的課程,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小學生學習藝術,不僅發展了自己的特長,而且培養了自己的興趣。讓我們認真為學生上好每一節動感十足的音樂課,和著優美的音樂和歡快的節奏一起動起來!
參考文獻:
[1]鐘麗娟.論聲勢律動在小學低段音樂節奏教學中的應用[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03).
[2]童旻.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科普童話,20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