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玉珠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手部動作的發展是以協調和控制兩個能力的發展為主要標志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神經肌肉的快速與準確的反應,這是神經控制與調節能力發展的重要表現”。由于觀察到班級大部分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手眼不協調等相關問題,所以我們針對此情況在班級設置了“穿針引線”游戲操作區,讓幼兒在游戲中利用手和大腦的支配進行系列的精細動作活動,通過多種方式促進幼兒小肌肉動作的發展。
【關鍵詞】游戲;穿針引線;小肌肉動作
0-6歲的幼兒,主要的小肌肉動作就是手、腕部的活動,包括手眼協調、指尖動作、手指屈伸等局部運動,幼兒可通過畫、剪、折、穿珠活動鍛煉小肌肉發展精細動作。
一、貼合幼兒生活日常選擇內容,激發操作愿望
在發展幼兒小肌肉的活動中,教師應注意選擇貼近幼兒日常生活的操作內容,比如:穿珠子、夾夾子、扣扣子等系列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體現抓、穿、舀、夾、倒等多種形式的小肌肉動作的操作活動,并將這種形式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讓幼兒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在操作活動中慢慢運用后形成對經驗的遷移,先讓幼兒熟悉生活中的內容,再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
二、以發展幼兒小肌肉動作為目標,投放符合幼兒現階段發展水平的操作材料,豐富幼兒的生活操作經驗
(一)操作材料的層次性與發展適宜性
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各種教育資源,適時為幼兒提供具有層次性與發展適宜性提升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的操作材料,并將幼兒的小肌肉動作發展目標物化于所有操作材料中,讓其操作材料發展具有的價值,幼兒利用操作活動的隱形教育發展幼兒的小肌肉動作。在練習雙手配合的動作練習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串珠子的操作材料,這樣不僅促進了幼兒的小肌肉動作發展,同時會讓幼兒學會集中注意力,但是教師在游戲過程中應當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
(二)根據幼兒游戲情況與小肌肉動作的發展選擇遞進式的更新操作材料
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思想,認為游戲在兒童發展中起著巨大的作用,游戲創造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一是現有的發展水平,二是通過成人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達到的另一水平。從3歲開始,幼兒象征性游戲已經逐漸成熟,角色開始成為游戲的中心,他們不僅運用代替物的游戲能力增強,扮演角色時,從較多關心“物”,漸漸到較多關心角色的意義,以及角色之間社會性的關系。所以,在“穿針引線”游戲材料的投放時,教師要根據幼兒游戲水平的發展遞進式更新,滿足現階段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的需要。
三、觀察幼兒游戲動態,及時給予指導,滿足操作需求與游戲體驗
幼兒在“穿針引線”游戲中往往會發生諸多問題與疑惑,在幼兒操作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動態地觀察、了解幼兒的操作方法,及時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分析并解讀幼兒操作行為,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幼兒在玩打地鼠的游戲時,一直都打不到地鼠,心情很煩惱,這時,教師可以適當介入游戲,詢問幼兒當時的困惑,指導幼兒如何能更準確地打到地鼠,我們先看準地鼠在哪個洞口出現,然后用小錘快速朝洞口打去,手臂和手要同時用力,這樣地鼠就會被打到啦。又如幼兒刺繡時,把針拿著線始終穿不過去,教師可以去到此區域拿起針和線利用雙手的配合慢慢穿過去,可以不直接介入游戲中,教師通過無意識的示范讓幼兒學會此項技能。這樣又不影響幼兒游戲,又不讓幼兒放棄該游戲,讓幼兒作為旁觀者的身份去完成游戲,讓幼兒通過操作游戲材料獲得小肌肉動作發展,獲得快樂的游戲體驗。
四、尊重個體差異性,促進幼兒不同需求的操作游戲水平
根據幼兒個體的自身差異性,幼兒小肌肉動作的發展也存在個體差異性,教師應有層次、有針對性地為幼兒提供操作內容的游戲材料,使操作活動既能適合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的現有水平,又能具有符合該年齡段的挑戰性游戲,這樣才能在幼兒現有游戲、能力水平上獲得經驗學習。在“穿針引線”游戲區,練習幼兒小肌肉動作“穿”時,可以先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針”,應該由易到難的游戲操作過程,先大孔—中孔—小孔—細孔等階段練習幼兒小肌肉動作,同時注重幼兒的自身發展,根據幼兒自身的能力水平選擇階段性練習。而且每個幼兒不需要從一開始的階段進行練習,可以直接跨越到下個階段,如小肌肉動作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先從中孔開始練習,在游戲中教師觀察幼兒游戲情況,讓幼兒的操作活動更有效,從而促進不同層次幼兒的小肌肉動作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也為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提供一個“階梯”。
我們通過“穿針引線”游戲區,致力于幼兒小肌肉動作發展,大部分幼兒通過多類操作材料的游戲中促進小肌肉發展、精細動作、手眼協調各項能力的發展,以后我們也將多種游戲活動延伸到家庭活動中,引導幼兒的操作經驗進行遷移,能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使幼兒的小肌肉動作發展具有一致性和延續性。
參考文獻:
[1]林春菱.3~6歲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現狀及促進策略[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