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要】現代社會中,幼兒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越來越受到關注。如選擇性緘默癥、遺尿癥、入睡困難、攻擊行為、分離性焦慮、神經性尿頻、神經性嘔吐、孤獨癥等。然而很多孩子的家長面對孩子出現的異常行為,往往不當一回事,也很少和教師溝通交流。很多幼兒的心理異常是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當幼兒來到幼兒園進行集體生活時便明顯地表現出來。實際上他們不僅需要家人的關心和幫助,更需要教師的耐心照顧和細心呵護。
【關鍵詞】心理異常;幼兒;心靈世界
我曾帶過一位叫俊俊的小男孩。三歲的俊俊剛進小班,清秀白皙的小臉上一雙烏黑閃亮的大眼,常常會在你沒有注意到他的時候悄悄地看著你,當你的視線落在他的身上,他便立刻轉開目光不去看你。俊俊入園后一段時間,我發現他說話口齒不清,說話會結巴,脾氣很大,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會撒潑打滾,打翻玩具,甚至會亂丟椅子、玩具等物品,不會和其他幼兒交流玩耍,基本都是自娛自樂。教師說的話不會去聽,我行我素,只有發小獎品時才會乖乖坐好。
在小班剛接觸到俊俊時,對這樣特殊的孩子,我感到很頭痛,有些手足無措,甚至感到焦慮。幼兒園里,不斷地會有小朋友的“告狀聲”——“老師,俊俊又扔玩具了!”“老師,俊俊扔椅子了!”“老師,俊俊把飯碗打翻啦!”……俊俊發脾氣的哭鬧聲,小朋友們此起彼伏的告狀聲,讓我的神經每天飽受摧殘。我不明白為什么會有如此有“個性”的孩子,我常常嘗試從幼兒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卻依然難以理解俊俊的情緒和心理。在我焦慮著急的時候,搭班的胡老師和我交流分析俊俊的意識行為,幫助我、支持我去主動了解和走進這個特殊孩子的內心世界。方園長也鼓勵我從我園的幼兒生命意識啟蒙教育的角度去觀察和教育俊俊。我翻閱相關的幼兒教育書籍資料,請教有經驗的教師,觀察分析俊俊的行為舉止,努力嘗試和俊俊溝通。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失敗,再失敗再嘗試……然而我依然很難走進俊俊的內心世界。
但一件小事,無意間讓我叩開俊俊內心世界的門縫。那天上午的結構游戲中,俊俊想玩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先拿到玩了,俊俊一見,立刻打翻一籮筐玩具,將手塞在嘴巴里,涕淚橫流,大聲哭嚷,撲倒在地撒起潑來。看到滿地散亂的玩具,躺在地板上哭鬧的俊俊,其他孩子目瞪口呆地看著俊俊,我感到一陣無力。批評俊俊是沒有用的,只會讓他變本加厲地哭鬧。我沒有發火,讓幾位小朋友幫忙收拾地板上的玩具,慢慢走到俊俊身邊。大概是見我沒什么反應,俊俊抱著自己的頭躺在地板上,也漸漸停止哭鬧,悄悄地瞄著我。我沒說話,將自己的手遞給他,俊俊瞄了瞄我的手,垂下眼睛停頓了幾秒,立馬站了起來,抹了一把鼻涕,拉住我的手,安靜地站在我身邊,盯著自己的腳。我沒說什么,就一手拉著俊俊,一邊組織幼兒活動。始終沒有看俊俊一下,也沒有搭理他,就靜靜地拉著他的手。這樣過了很久,俊俊抱住我抬著頭,盯著我一會叫了一聲:“媽媽……”,我一愣,低頭看著他,他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我:“……劉,劉老師……”我知道我剛才沒有聽錯他小小的聲音,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他的孤獨和他內心深處的渴望,心中的某個地方不由地漸漸柔軟,眼角也漸漸濕潤起來。我蹲下來,輕輕抱住他,拍著他的背,俊俊就安靜地伏在我的懷里。
到俊俊家家訪時,俊俊非常開心興奮,他會不停地拿出他爸爸媽的照片給我看,但當外婆指著這些照片問他們是誰的時候,俊俊卻又拒絕回答,外婆淚水漣漣地告訴我,俊俊長這么大僅僅和視頻上的爸爸媽媽見過面,面對網絡上的爸爸媽媽,孩子始終不曾開口叫過一聲爸爸媽媽。經過不斷溝通和交流,外公外婆也意識到不能讓俊俊一直處于離開父母的狀態,無輪外公外婆如何疼愛他,依然取代不了父母的地位。當俊俊快要升大班時,俊俊的家人根據家庭情況,最終決定將俊俊送到國外父母的身邊。至今,我都依然會時常想起俊俊這個孩子。后來和俊俊外婆的聯系中我了解到,回到父母身邊的俊俊的情況變化特別大,心理的一些異常行為表現也漸漸得到了好轉。俊俊外婆非常感謝俊俊在幼兒園里得到教師的關心和照顧,因為有教師對俊俊細致的關愛,讓俊俊對家人以外的人產生了信任,愿意嘗試接觸外面的世界。我相信回到父母身邊的俊俊的心靈會得到父母愛的滋潤,快樂成長。
每一位孩子,在教師的眼中都是鮮活而精彩的生命,無論他(她)特殊與否。當我們面對有心理異常的幼兒,愛他們,發自內心地關心他們,加上耐心和寬容,就會讓我們悄悄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更好地理解他們,鼓勵他們,支持他們,幫助他們,讓幼兒信任、依賴我們,才能讓我們更好地幫助他們走出自己的世界,擁抱這個世界的美好。
參考文獻:
[1]陳金.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談如何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J].家教世界(創新閱讀),2013(3X).
[2]許冬玲.打開心靈之窗 走進內心世界——關注小學生心理健康疏導案例[J].生活教育,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