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婷

摘要: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我國中小商業銀行滋生了諸多問題,這迫使我國中小商業銀行亟須轉型發展,雖然供給側改革為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也為其帶來了轉型發展的機遇。中小商業銀行作為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責任也有義務為供給側改革貢獻力量。本文就中小商業銀行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所存在的問題給出中小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中小商業銀行問題轉型發展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我國經濟逐步由高速度轉為高質量增長,我國供給側改革已經開始顯現成效,資源逐步由過剩產業向新興產業流動。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的中小商業銀行雖然面臨著重大的挑戰,但與此同時,也為中小商業銀行帶來了轉型發展的機遇。由于過去經濟的高速增長,導致我國的中小商業銀行滋生了諸多問題。
一、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盈利模式主要以存貸業務為主
目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主要還是以存貸業務為主,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收入占比小。截至2020年2月,中小商業銀行人民幣資金來源合計達1,282,552.99億元,其中各項存款余額為888,331.54億元,占比約為69.26%,來自金融債券占比7.64%,同業往來8.30%,其他資金來源占比14.47%。在資金運用方面,貸款金額達748,799.3億元,占資金運用總額的58.38%,運用債券投資的金額達16.81%,運用于股權及其他投資達11.46%,運用于同業往來、繳存準備金存款以及買入返售資產共達13.34%。通過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信貸收支分析,可以發現我國商業銀行目前資金來源及其資金運用仍然過度倚重于存貸款。
(二)信貸結構不合理,面臨較大的信貸風險
信貸業務作為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一方面為銀行帶來巨大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使銀行承受著巨大的風險。目前中小商業銀行在信貸結構上具有不合理性,信貸資產主要集中于房地產行業、以及產能過剩行業,且不良貸款以及不良貸款率逐年攀升。
從上圖可知從2015年-2019年中小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及不良貸款率在逐年增加,比較每年第一季度的不良貸款率,從2015年第一季度的4.57%升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5.63%,至2019年第四季度中小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增至8.86%,較2015年第一季度上升幅度達93.87%。
(三)與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同質化嚴重
我國中小商業銀行成立的初心就是服務于中小微企業,為我國中小微企業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地方性的商業銀行更應該扶持地區企業的發展,然而在當下,我國的中小銀行與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并無本質區別。中小商業銀行同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都更傾向于具有更強信用保障的國資背景的企業以及利潤可觀的房地產企業。但是究其競爭力,中小商業銀行遠遠不及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如果一味與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看齊,中小商業銀行的未來發展堪憂。
二、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狀況成因
(一)我國企業更傾向于間接融資
我國企業的杠桿率普遍偏高,這主要是源于我國先前的資本市場并不完善,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股權融資受阻,尤其對于初創期的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資本進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只能向銀行“求助”,企業被迫進行間接融資,導致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盈利模式以存貸業務獲得利息收入為主。
(二)信貸風險集中于產能過剩行業及庫存較多的周期性行業
目前我國中小銀行信貸投放的方向主要是產能過剩行業及房地產行業,供給側改革下,產業結構發生調整,將大幅削減這些行業的產能,導致這些企業經營困難,此外本次供給側改革將會淘汰拖累中國經濟的“僵尸企業”,這也就導致了中小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的上升。
(三)追求利潤最大化是造成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同質化重要原因
在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下,商業銀行的信貸資源會集中在那些信用有保障、成本收益高的行業。對于中小商業銀行而言,中小微企業擔保能力有限,信息存在不對稱,償債能力遠不及國有企業,因此中小商業銀行更傾向于向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看齊,將貸款資源集中于那些成本收益高的行業,這就造成了商業銀行的同質化。在利率市場化下,商業銀行從存貸業務獲取利息收益的空間被壓縮,使得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貸款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只有利潤空間更大的產業諸如房地產才會愿意承擔更大成本獲得貸款。
三、供給側改革下中小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金融供給側改革也應該緊追步伐,在金融端為實體經濟提供好服務。
截至2020年2月,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為2,378,088億元,其中中小商業銀行的總資產達到1,243,030億元,約占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的52.24%。我國的中小商業銀行已經成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經濟增長大部分依賴于中小微企業,而中小銀行作為中小微企業的資金支持的后備軍,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國家的政策調控貢獻力量,同時可以在此次供給側改革中積極抓住契機,實現轉型發展。
(一)中小商業銀行應該優化信貸結構,優化盈利模式
本次供給側改革,將會去除過剩產能,逐漸淘汰僵尸企業,在“去杠桿”方面積極鼓勵企業進行直接融資,尤其是新《證券法》全面推行注冊制,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上市門檻,這將進一步促進企業進行直接融資。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會為企業提供多種融資渠道,這些將會對中小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產生影響,對其原有以存貸為生的模式造成沖擊。但與此同時在本次供給側改革中,國家重點“補短板”,支持三農,扶持新興產業,地方中小銀行應該抓住此次契機,補齊信貸短板,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地區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優化信貸結構,積極服務于“三農”,將貸款對象調整為國家重點支持產業。與此同時,中小銀行應該在這次改革中及時調整盈利模式,進行輕資產運營,將盈利模式向非利息收入拓展,積極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
(二)中小商業銀行應該將傳統業務和金融科技相結合
當下,困擾中小商業銀行的最大問題無疑是信息不對稱,在這種情況下,中小商業銀行應該依靠金融科技,充分利用自身所積累的數據資源,運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針對具有高發展潛力的中小微企業缺乏抵押品問題,積極推進專業化的中小微企業擔保體系,解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大力推進普惠金融。與此同時,中小商業銀行應該加強風險管控,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進行風險管控,防范風險。
(三)中小商業銀行應該積極創新金融產品,發展財富管理業務
以往,我國居民將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到房地產行業,隨著十九大“房住不炒”政策的實行,房地產行業的吸引力將隨之下降,居民對金融理財的需求將會隨之增加,這迫使商業銀行亟需拓展新業務。我國居民在收入上升的同時對子女的教育、養老有了更高的要求,渴望在年老時能夠頤養天年,這對于中小商業銀行發展提供了契機,中小商業銀行應該抓住這次機遇積極發展理財業務,為居民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滿足居民的投資理財需求,注重居民的財富管理,提供私人銀行服務。
(四)中小商業銀行應該與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差異化,發展特色業務
中小商業銀行就是為服務中小微企業而生,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中小型銀行更傾向有國資背景的企業以及房地產等企業,中小商業銀行在此次供給側改革中應該充分認識自己的定位,重點扶持有發展潛力的中小微企業,與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產生差異。中小商業銀行應該充分認識自己的特色,在某一領域積極發展自己的特色業務,發掘潛在客戶,搶占市場份額,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客戶的忠誠度,形成客戶黏性。
四、結語
供給側改革下的市場為中小商業銀行提供空間,而供給側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實體企業的結構調整需要時間,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當產業結構穩步調整,才能從根本上落實中小銀行信貸結構、盈利模式等的轉型發展策略,這也為中小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時間。中小商業銀行應該牢牢抓住供給側改革機遇,鉚足力量實現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煜輝.金融供給側改革下商業銀行的應變之道[J].銀行家,2019(10):22-27.
[2]顧衛平.服務金融供給側改革,推動銀行理財高質量發展[J].銀行家,2019(12):129-131.
[3]鄭志來.供給側視角下商業銀行結構性改革與互聯網金融創新[J].經濟體制改革,2018(01):130-135.
[4]張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防控[J].金融經濟,2018(18):86-88.
[5]朱建華.供給側改革下農村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策略探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3):106-108.
[6]林澍,任志娟.警惕我國銀行業的新同質化趨勢[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12):64-69.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