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麗珍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等,對比兩屆青運會,進而提出廣西三青會的靶向啟示。從政治經濟建設、體育成就等分析青運會對舉辦城市的意義,從場館建設、青運會贊助及志愿者管理等對兩屆青運會進行對比,提出靶向啟示:統籌三青會全局,利用互聯網提前宣傳籌備;建設競賽場館與非競賽場館,落實“雙館齊下”;贊助回報吸引全社會投資賽事,體驗營銷刺激三青會經濟發展;宣揚志愿者文化,助力志愿管理工作等。
關鍵詞:青運會;對比;二青會;廣西;經驗啟示
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簡稱一青會,開幕式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海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青運會的原型是1988年首次辦賽的城市運動會,期間每四年舉辦一次,目的在于培養我國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積極推動體育事業、體育產業的迅猛發展。2019年太原二青會圓滿落幕,2023年三青會花落廣西。時隔32年,廣西再次承辦綜合性運動會,是體現廣西綜合實力與整體形象的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是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
一、青年運動會的意義
體育賽事是一個大市場,也是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1]。舉辦青運會是對當地的政治經濟建設、社會精神發展、體育成就等方面的一次大檢閱。
(一)政治層面
青運會開幕式會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通過奏唱國歌、升國旗、儀仗隊等形式,以青運會為載體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2],有效加強青少年運動員和賽事觀眾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不同年份或有特殊事件發生的背景下,運動會往往有更深刻的政治意義。例如太原二青會的圓滿舉辦,成為山西人民獻給偉大祖國70華誕的盛大禮物。
(二)經濟層面
賽事的舉辦將極大地促進舉辦城市的旅游、互聯網、餐飲等相關部門的大力發展,使舉辦城市的經濟在賽后較長時間持續保持強勁的競爭力和朝氣[6]。福州市通過成功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的大好契機,城市競爭力增強;二青會賽事惠民,積極展示了綜合性運動會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帶動效應,亮出了山西名片。試想北京2022冬奧運會舉辦之后,廣西承辦2023年青運會,外界對中國城市的了解將會不斷加深[4]。
(三)社會精神層面
體育賽事整合人口流動、信息交流、文化傳播的共同效應,使得體育成為文化傳播的最佳載體之一[3]。在社會層面,一青會加強了福州公共環境治理舉措,而且高效地推動了地方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的綜合品質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提升。在太原舉辦的第二屆青運會讓龍城乘勢借力。在精神文化層面,賽事具有杠桿效應,極大地推動了城市文化的超越式發展[5]。
(四)體育層面
體育生活化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未來體育發展方向的重要議題[6]。二青運會進一步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完善群眾健身設施同時構建系統化的“大健康”公共服務體系,完善舉辦城市的體育賽事功能。青運會作為專門為我國青少年群體設置的國家級體育盛會,不僅是青年體育競技交流和體育成績檢驗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引起我國各級政府對青少年競技后備人才培養的關注與重視,從而形成一大批體育優秀后備拔尖人才,最終為實現“體育強國”奮斗目標貢獻力量[7]。
二、兩屆青年運動會之比較
(一)基本信息之比較
兩屆青運會分別根據當地特色以及主辦青運會的不同目的,對口號、會徽、吉祥物、會歌等進行了廣泛征集與挑選,兩屆青運會均于當年3月公開征集青運會志愿者徽、昵稱、口號等,提前5個月做準備。
(二)場館之比較
福州青運會圓滿舉辦后,比賽場館對市民開放,為福州人民創造了進行健身、娛樂的場所,豐富了市民文化娛樂生活。而二青會比賽期間有效利用了60個競賽場館,除此之外還建設有主數據中心等約10個非競賽場館。非競賽場館承擔了新聞發布和賽事轉播任務,發揮了接待運動員以及裁判代表隊的職能。兩屆青運會,大多都是本著節約資源綠色辦賽的理念,僅僅新修部分比賽場館,大多利用市區縣區現有場館對其翻新,輔以便利交通設施。
(三)贊助對比
福州一青會的贊助招商有幸得到福建央企、省屬企業單位及全體福建民營企業家們的傾力支持。全省簽約項目共61個,贊助招商總金額約2.47億元。二青會的市場開發贊助形成了二青會搭臺、國企帶頭、民企響應的氛圍。二青會組委會資源開發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7月已有19家國有企業向二青會贊助約2.8億元,約占總額度的67%;30余家非公企業共贊助約1.4億元,企業類別覆蓋服裝等8大類別,二青會贊助總金額超4億。
(四)志愿者管理比較
福州青運會和太原二青會充分依靠互聯網進行科學管理。團市委將“互聯網+”概念在青運會志愿者招募、管理以及賽事服務過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福州團市委開發了志愿者個人資料管理平臺等四方協同進行的管理體系。系統啟動以來,總計超10萬志愿者報名。而二青會依托“志愿匯”APP等,賽會志愿者的一輪、二輪筆試、崗前強化測試、每場培訓和服務的簽到簽退等工作均使用該管理體系執行。其中“志愿匯”APP里包含信用市時長、公益幣和個人排名,激勵志愿者“青青”們積極投身志愿服務。太原二青會增設60個“陽光志愿服務U站”、190個臨時站點等,以網格化的模式覆蓋市區提供志愿服務。
三、對比分析兩屆青運會提出靶向借鑒經驗
(一)統籌三青會全局,利用互聯網提前宣傳籌備
三青會的策劃需在廣西體育總局和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全方位部署、安排賽事承辦工作,秉持量力而行節儉高效的原則。相關部門需加強青運會的相關研究,利用互聯網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征集口號吉祥物等,并傳達相關信息包括青運會相關理念、工作進展等。網絡在現代信息傳播中占有其他媒介不可比擬的作用,因此青運會網站建設注意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增強青運會與民眾生活的貼進感,調動全市全省人民的積極性,努力辦成最高水平的青年運動會。
(二)建設競賽場館與非競賽場館,落實“雙館齊下”
體育場館是體育活動的載體,三青會須充分利用廣西現有場館,必要時新建體育場館,充分考慮場館建設的實用化、科技化。廣西要成功舉辦第三屆青年運動會,與時俱進的高科技是不可或缺的,場館科技化是體育場館以及體育綜合體建設的趨勢。例如5G+4K場館、高清直播轉播技術等,提高賽事的精彩程度,是現代體育賽事取勝的不二法寶。建設競賽場館的同時,注重非競賽場館的部署,要求非競賽場館有新聞發布和賽事直播轉播功能,接待運動隊及裁判員等配套設施工程,真正做到頂層設計,充分考慮“后三青時代”,助力廣西體育經濟騰飛。
(三)贊助回報吸引全社會投資賽事,體驗營銷刺激三青會經濟發展
體驗經濟如火如荼,新時代下的營銷活動不單純是產品銷售,更需要針對顧客的需求創造體驗,當前國內外眾多的體育賽事活動嘗試推行以體驗為主體的營銷模式[8]。在三青會賽事舉辦前后,積極嘗試單項運動項目的體驗營銷。綜合性運動會無疑是多個單項賽事的集合,廣西時隔32年后,又一次迎來全國綜合性運動會。因此抓住機遇推廣體驗營銷,吸引大眾興趣、培養愛好,最終形成運動偏好,將單項賽事的體育場館和設備充分利用,促進后三青時代體育經濟的發展。
(四)宣揚志愿者文化,助力志愿管理工作
廣西第三屆青運會可以從志愿者文化角度入手,借助志愿者文化在志愿者組織和管理中的作用,借助融媒體,實現融媒體與線下培訓共同發力,使全民對體育賽事活動的提高事半功倍。廣西南寧團委可以借鑒福州青運會和太原二青會的辦賽經驗,將志愿者分為骨干志愿者與普通賽事志愿者,通過對骨干志愿者的重點培訓,提高骨干志愿者的綜合服務能力,進而領導、管理普通志愿者,共同服務賽事,將三青會志愿者的任務明確分工,利用這種管理模式為今后志愿者的組織和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蔡興林,劉辛丹.中國西部地區城市發展與舉辦體育賽事的契合研究——基于城市競爭力理論視角[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8,34(2):34-38.
[2]謝冬興.“大體育觀”下高校體育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實證分析——基于正能量價值感知的中介維度[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5(1):87-94.
[3]鐘天朗,王榮樸,張林,李南筑,孫勝男,王琳.上海國際體育大賽與城市文化發展互動關系研究[J].體育科學,2009,29(6):19-27.
[4]王成,吳明.2014年青奧會的理論基礎與申辦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3):5-8.
[5]王靜.體育促進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2(10):19-22.
[6]黃美蓉.“體育生活化”研究論題的審視[J].體育與科學,2014,35(1):116-120.
[7]宋強.新時代我國青運會賽事改革與發展展望——兼談兩岸青年體育的融合發展[J].體育科學研究,2018,22(4):45-50.
[8]鄺鑫,徐劍.NFL“超級碗”賽事發展特征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8(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