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去看線下演出之前,只覺得《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的出圈程度超乎想象,選手的段子經常在朋友圈刷屏,到了線下才知道脫口秀到底有多火。一百人的小場地人挨人,擠得滿滿當當,背包只能抱在腿上,最后一排臨時加了一排高腳凳,外面還不斷有沒買到票的觀眾央求工作人員給加票。
我看的那場演出最知名的脫口秀演員是壓軸的Rock,但他獲得的掌聲和觀眾互動并未比之前出場的那些素人演員們更熱烈。年齡普遍在35歲以下的年輕觀眾顯然并不是奔著某位演員去的,而是真正喜愛脫口秀這種藝術形式。
這個時期成長起來的演員無疑是幸運的,他們沒有經歷脫口秀拓荒時代那些演員的艱苦。剛入行3年、第一次參加《脫口秀大會》就進入決賽的楊蒙恩獲得了第六名,采訪時他剛拍完廣告,對迅速而來的名氣還蒙著,覺得“自己這個長相怎么還能拍廣告?旁邊的小配角又帥又好看又年輕,倒比較像主角”。
在脫口秀興起地美國,一個成熟的脫口秀演員需要沉淀多年才有可能冒出頭,被譽為“華語脫口秀第一人”的黃西,在美國剛進入脫口秀行業的前四五年,“白天上班,晚上去講,沒掙過一分錢”。看到國內脫口秀市場的火爆和迅猛發展,他激動之余也感到擔心,擔心流量和資本的涌入會讓行業失去了沉淀的耐心。他舉例說,有些演員可能這一兩年很紅,但很快就會變得沒有作品,“其實不是紅了以后沒作品,是紅的時候就沒作品”。他認為,如果一個脫口秀演員的走紅是因為話題度和個性,那就會將脫口秀這個行業帶偏,使觀眾漸漸失去對作品、段子的琢磨和欣賞。
過熱必然產生泡沫,中國本土脫口秀行業尚處于發展的早期,李誕也曾說過,“笑果是行業獨大但是弱的公司”。好在以脫口秀為名在國內發展起來的單口喜劇已經邁上了第一級臺階,開始了從綜藝節目向全產業發展的漫長征程。它要真正走入線下,讓脫口秀進入普羅大眾的生活,還需要大量的專業演員和優秀作品。
演出,才剛剛開始。

38/2020總第968期
@東邪:生活已經很艱難了,挖掘生活中的無奈讓大家笑出來緩解一部分壓力就可以了。現在的這種形式也沒讓所有人喜歡,找到喜歡這種表演形式的觀眾并且維護住他們就夠了,那些不喜歡的觀眾,誰在乎他們。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好的理論往往能夠更好地解釋社會中最常見的問題,同時又能夠設計出更好辦法來解決問題。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論也是如此!(@A拙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