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山東青島市胸科醫院外景。攝影/李想俁
9月24日,青島市衛健委官網的一則公告將新冠肺炎重新拉回公眾視野。在此之前,青島已經有196天、全國有一個多月未報告過本土病例。公告稱,青島兩名裝卸過境外進口冷凍海鮮的工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屬無癥狀感染者;采集送檢的冷鏈產品和環境樣本中檢出部分陽性樣本。
由于這起疫情發現及時,源頭明確,國內公眾對此情緒穩定。在十一長假來臨前的發布會上,青島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華強就表示,青島的疫情防控形勢整體穩定向好。國慶假期期間,大家可以放心來青度假或出門旅游。據統計,整個國慶、中秋假期,青島市共接待游客447.58萬人次。
然而,狡猾的病毒殺了個回馬槍。當長假結束、在青島的各地游客紛紛返程回到自己家中不久,10月11日,青島通報新增3例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令人心驚的是,這三例既不是境外輸入也與冷鏈無關,而是與青島市胸科醫院相關聯。而這家醫院,則是當地收治新冠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
隨著島城的空氣驟然緊張,國人的神經也再度繃緊。
10月12日凌晨,青島市衛健委再次通報該市新增核酸檢測結果陽性9人,包括8名市胸科醫院的在院患者及陪護人員、1名患者家屬。所有跡象,都將感染源頭高度指向胸科醫院。
人們起初懷疑,是胸科醫院收治的境外輸入病例在治療過程中帶來的院內感染。胸科醫院位于青島市北部的李滄區,與青島流亭國際機場相隔不足6公里,是距機場最近的一家三丙醫院。記者在該院附近探訪時,空中時常有起降的飛機從頭頂掠過。但經了解,胸科醫院承擔收治境外輸入病例的區域是單獨封閉管理的,與胸科所在樓分開,兩者相距一公里左右。因此,境外輸入病例這個起因,看起來并不成立。

10月14日,在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中德生態園,青島華大“火眼”實驗室完成升級擴建,并于當晚投入使用。圖/中新
然而,胸科醫院一名門診護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全院只有一個CT室”,在出門診樓左手邊單獨的一幢樓內。該院胸一科一位醫護人員也確認,CT室只有一間,新冠感染者與其他患者使用的“應該是同一間CT室”。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則透露說,胸科醫院只有兩部CT機。
在經過國家與省聯合專家組綜合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大數據排查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分析后,10月16日,山東省衛健委黨組副書記、山東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馬立新宣布,判定此次青島疫情是一起醫院聚集性疫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山東省疾控中心通過開展病毒核酸全基因序列測序和結果比對分析,證實病理標本與9月份青島港疫情的感染者董某某、陳某某的標本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傳染源來自上述兩人。
調取的青島市胸科醫院監控錄像證實,青島港疫情兩名感染者在市胸科醫院隔離觀察期間離開封閉病區到CT室檢查,因防護、消毒不規范,導致CT室被病毒污染,進而傳染了次日上午到同一CT室檢查的住院病人李某某和陪護牛某某,并將病毒帶入結核病區,導致這起疫情在醫院內傳播。
與胸科醫院相鄰的樓山后社區居民告訴記者,由于該院前身是傳染病醫院,周邊居民對其醫療水平的認可度也不高,因而附近住戶平常看病并不會選擇僅一墻之隔的胸科醫院。
青島市胸科醫院隸屬于青島市衛健委,由原青島市第四人民醫院與青島市結核病防治院合并而成,它同時還是青島地區唯一一所呼吸道傳染病專科醫院與結核病治療定點醫院。
胸科醫院的一名醫護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醫院在沒有出現新冠之前,是全青島市專門治療肺結核的醫院,“不治別的病”。
然而,在新冠疫情期間承擔了重要任務的胸科醫院,其硬件設施與醫療條件算不上優越,也與三級丙等并不相稱。雖承擔過SARS、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等多個疫情定點收治任務,但胸科醫院的床位非常少——只有病床320張,規模還比不上一些條件較好的區縣醫院。
2019年8月27日,青島新聞廣播《行風在線》欄目還曾報道,市民反映胸科醫院診療環境不佳。有網友稱,該醫院醫療條件差,就醫環境堪比上世紀80年代水平。該院大部分建筑都建于1970年代末,只有病房樓等個別樓房建于2002年,后續也未進行大規模的改擴建。
實際上,青島市胸科醫院早在8年前就有搬遷的計劃,但立項后進展不順,而原址擴建的動議也不了了之。在其他公立醫院大規模投資擴建的情況下,胸科醫院這一傳染病防控的堡壘一直沒來得及加固。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分會主委李亮就分析說,青島胸科醫院實際上遵循的是以診療結核病為主的傳染病專科醫院的發展模式,“這種醫院大部分底子比較薄,建設欠賬比較多”。再者,傳染病或結核病醫院的收入都相對比較少,所以人才流失是一個普遍現象,這也是全國諸多胸科醫院與傳染病醫院面臨的現狀。
10月14日,青島市委研究決定,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隋振華同志停職。10月15日,青島市胸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鄧凱同志被免職。二人正在接受進一步調查。青島還在新建一所以感染性疾病治療為特色的青島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總投資15.8億元,擁有床位1000張,目前已經動工,計劃于2023年投入使用。
為應對此次疫情,排除社區傳播風險,青島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全員核酸檢測,在3天內就完成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城陽五個城區的核酸檢測,5天內完成全市十個區市的全員核酸檢測。
速度就是生命。記者13日來到已升級為中風險地區的樓山后社區時,看到每幢居民樓單元門處都張貼著社區居委會10月12日的《通知》。《通知》稱,“根據上級通知,凡居住樓山后社區的全部人員,請帶身份證到社區公園廣場進行免費核酸檢測,時間2020年10月12日8:00開始至10月14日止。”該《通知》后又被涂改,“10月12日8:00開始至10月14日止”被改為“10月12日8:00開始1天。”
對于開展全員核酸檢測的舉措,青島市民顯得十分配合,并沒有此前其他城市公眾出現過的疑慮、消極對應等問題。記者采訪到的多位市民都表示,政府免費提供核酸檢測,是為了讓公眾和外界安心,也是一種福利。在此期間,在青島市民社交媒體上傳播甚廣的一些視頻、故事,主題大多都是“青島挺住”,頗能體現山東人的精神氣質。
據青島市疫情防控情況新聞發布會消息,截至10月16日18時,青島市全員核酸檢測已基本完成,10899145份核酸樣本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而青島市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之和為1100多萬。青島檢測的規模和速度,遠超此前武漢、北京、大連等地開展的大規模核酸檢測。而“青島速度”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采用了新的10合1混采檢測技術。
10合1混采檢測技術的主要研發者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檢驗科主任劉勇。為應對大規模檢測需求,提升大連核酸檢測能力,從7月23日開始,作為遼寧省新冠病毒檢測專家組組長的劉勇受命帶隊進行了混采檢測技術的研發。從武漢疫情時采用過的3合1到10合1,并不是簡單在采集管中增加采集的咽拭子數量,而是需要對整體方案進行重新設計、實驗和論證。

10月13日,山東青島嶗山區,金家嶺街道錦園社區的居民在位于小麥島附近海岸的檢測點排隊進行新冠核酸檢測采樣。圖/中新
在改進檢測方法的同時,此次千萬人規模核酸檢測的迅速完成,還有賴于全國各地的馳援。僅山東省內就抽調了7支共210人的核酸檢測隊伍和1000余人的采樣隊伍,攜帶28套核酸檢測設備和5.6萬份試劑支援青島。來自北京的一家核酸檢測機構僅用了兩天時間,便獨立完成了50萬份的檢測任務。
據青島市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全員核酸檢測期間,青島全市最多時共有采樣點4000多個,9100多位醫務人員在各個采樣點從事采樣工作,且試劑盒、設備等各項物資儲備充足,沒有出現其他地方疫情期間的檢測物資短暫不足、遲遲不出檢測結果等狀況。最終,此次青島疫情的感染人數定格在了14例。
比利時最大的荷蘭語媒體《最新消息報》10月12日在其網站首要位置報道了此次中國青島疫情。報道稱,“在歐洲人看來,在僅有12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情況下就對900多萬人進行檢測,可能有點不可思議,但這已成為中國的常規做法。”英國廣播公司(BBC)則在新聞中提到,一旦出現新的確診感染病例就迅速展開大規模檢測,已經成為中國防控疫情的有效手段。中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疫情,這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強烈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