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文明由農業文明發展為工業文明,再由工業文明步入生態文明。生態環境經過各文明發展的洗禮,在環境結構和功能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對人類的生存、發展以及環境本身發展產生很不利影響。所以,人與自然的關系直接影響著人類文明發展的程度。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大學生被稱為社會生產力的中堅力量,承擔著對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他們對生態文明的認識理念直接影響著生態環境的好壞。當代高職大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時,要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主渠道來抓,積極主動地承擔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因此,在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是重要的教育內容。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生態文明建設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建立和完善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僅為學校開展各項工作的奠定了基礎,而且為高職高專學生在思想教育上提供了教育的源泉。高職高專院校要根據學生在思想發展及成長規律上的需求,改變以往的授課形式,有針對性培養學生思想上的薄弱環節。因此,在新時代,要牢牢掌握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成長發展的需求,不斷提高學生們的思想道德建設。
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的含義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思想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及建設者,與此同時也在此基礎上實現人的全方位發展。面對人類自身變化發展的新需求,時代賦予的新使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構建“新時代背景下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這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須承擔的神圣使命,也是新時期黨賦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從而能夠加快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的構建。
三、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所體現的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價值觀立足于不同角度,根據不同的標準,所得出的形態結構均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從不同的價值主體出發,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價值,二是個體價值。社會價值是指思想政治生態環境運用于政治、經濟、文化以等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價值。個體價值是指思想政治生態環境在個體方面的價值體現。因此,個體價值作為社會價值的先決條件,社會價值是個體價值在實際作用上的延伸。高職高專學生經過思想政治教育,從而更好地指引個體刻畫人格、個體思想上的行為方式,激勵高職高專學生的精神動力,促使個體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更好地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與進步,并為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較好的承擔者及推動者。
四、新時代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的特征及價值
新時代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絕大多數止步于相關學科的理論研究及方法探索。而實際來講,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應將重理論、輕實踐的局面逐步轉換為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以此促使教育人員直接接觸社會生活中的人。另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是其存在意義,皆已構成較為顯著的確證,簡而言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其歸根結底是一套完善的社會生態體系。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文明擴充了高職院校德育的內容
目前,研究發現,高職院校在教學內容上主要以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教學導向,重點讓學生學會如何維護良好的人際關系,怎樣按照社會形成的基本道德規范做人做事。因此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要明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主要包括社會、校園、家庭、教育工作從事者及受教育人員等幾大類,能夠對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一定影響的多項因素,并明確界定其中的主客體關系。另外,在相關專家學者的專業研究中,主要指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態概括性地包括家庭、社會、學校以及虛擬化這幾項生態環境系統。大多數專家則認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環境主要涵蓋此項教育的教育人員、接收教育人員以及介體教育方式或者其它與生態環境相對應的教育機制,主要包括學校、社會及家庭等幾大環境。這種基本的道德規范發揚了它獨特的價值,因此,生態文明教育擴充了高職院校德育的內容。
讓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際關系。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前提是人際關系的和諧。目前,我國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大力提倡可持續的發展道路,一方面的發展不能損害另一方面的利益,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既要考慮到當代人的需求,又要想到后代人的需求。生態文明教育是指人們跨越個人主義同大自然和諧并存的價值理念,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利他主義形式,這種價值理念作為生態文明教育中整體主義價值取向。所以,生態文明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職學生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認識,培養高職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然而,生態文明教育也正符合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德原則和目標,同時作為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原則和目標的延伸。因此,生態文明教育擴充了高職院校德育的內容。它體現了人們文明進程發展的方向,表達出人們高尚的道德觀念,代表著人們道德水平的進步。高職院校將生態文明教育作為授課內容,是學校在德育體方面進行改革的創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課程,是學生們獲得思想道德教育主渠道,隨著生態文明教育的加入,豐富了德育的內容,要求高職學生在道德觀念上要緊跟社會發展的方向和新時代賦予道德的新要求。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生態環境構建對學生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了滿足,生態文明教育對高職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們不但要有淵博的科技知識,還要有較高的道德素質;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要有優秀的品質,并且在處理人和自然關系上要有良好品格。所以,是否具備較好的生態文明理念,是判斷當代高職學生是否全面發展的標準之一。
在當今的教育理念中,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生態環境建立在生態價值基礎上。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要加大力度轉變當代在校學生的思想意識及實際行為,不斷調整教育者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從而反映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高職院校要想達到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標準,就要高度重視踐行生態意識、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且要強化生態行為。另一方面,也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生態價值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須以信、知、意、情、行等方面著手,即為向學生貫徹并傳達生態文明理念,幫助教育者及受教育者認真履行生態義務的道德義務與責任,并正確倡導其具有較強的生態意識及教育理想,切實將當代大學生的生態思想意識轉變為主觀行動。
(三)將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教育納入教學課程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都已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其開設的主要目的是重點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們黨在政治政策、經濟政策和文化政策方面最得力的宣傳者和實踐者,要始終保持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并將其運用到科學發展觀的宣傳與實踐工作上,緊密結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將生態文明教育課程納入教育內容。
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目標,它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福祉,關乎到民族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因此,生態文明教育應作為高職院校應著重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對現實客觀世界的一種反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經濟生活中有效實踐,更為切實有效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
(四)將生態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公共必修課,提升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
當前,在我國各高職院校中,很少將生態教育列入公共必修課。而當下,時代要求高職院校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并加大對高職院校學生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力度。提升學生的思想站位,將生態文明教育與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有機結合在一起,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生態文明素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新要求也相應發生變化,高職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同樣如此。高職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在繼承以往經驗的同時,如何以新的探究方式尋求新的理念,是廣大教育者們不斷追尋的目標。高職院校將思想政治課與生態文明教育有機的結合,為學生們在學習上提供了較好學習思路。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新時代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環境的特征及價值,不斷適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以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為基礎,不斷拓寬教學思路,找準教學方向,以此,獲得更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劉飛威.互聯網生態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四川勞動保障,2017(S1):95-96.
[2]徐蔡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生態優化研究[J].江蘇高教,2017(10):93-95.
[3]陳永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學思考[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