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鈺 李守鳳
【摘要】作為小學語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課程,閱讀在提升小學生整體語文水平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關鍵性意義。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小學語文教師越來越重視對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進一步提高。基于此,分析了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進一步提高的相關策略,希望能給業界人士提供一定參考,從而為我國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有效性的進一步提高,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課程 有效性
作為教學的升華與基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目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小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廣大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在教學實踐中創新教學方法,克服困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各個方面的成長發育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也是養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們必須提高對這一時期教育教學的重要程度,目前,仍有一些問題存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亟需解決。
1.閱讀教學內容刻板、單一
教師通常只會對書本進行講授,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單一,過于局限性。小學生普遍反映課業壓力大,課余時間不充足。教師應通過語文閱讀,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文章的大意與主旨,要讓其充分了解理論知識的實踐意義,感受文章的時代影響力,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較深,只是單純教授課本上的考點與知識點,仍在運用傳統、刻板的教學方法,教學基本模式得不到創新,不僅降低了語文教學的質量,還導致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學科及閱讀的興趣,無法理解文章的真諦。
2.教學難度的提升沒有科學依據
目前,在講授課本知識過程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會重視知識的延伸,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實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教師在講解語文課本知識后,會延伸一些學生比較能理解的段落,不僅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會使學生陷入思考的困境,這種盲目的延伸存在一定弊端,大大降低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進一步提高的相關策略
1.強化課前預習重,視課前閱讀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其無法很好的處理文字,認知能力處于形成階段。而對于所要學習的文章,通過課前預習閱讀后,就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效果。對于事先自己不懂的地方,學生在閱讀文章后,也可以進行解決與思考,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對小學生求知欲強和好奇心強等特點進行充分利用,激發他們的未知欲,讓他們了解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同時,對于閱讀過程中出現的疑惑,也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解決。如在課文閱讀過程中,一些學生會遇到不理解的文章片段以及不認識的字詞,學生可借助字典查詢,教師進行引導,從而順暢地閱讀文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也可將問題帶入到課堂中,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更快地領會文章重點,還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2.轉變閱讀場所,創設閱讀環境
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若沿用傳統教學方式,就會抑制學生的閱讀熱情,無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有效避免這一情況,就需要轉變閱讀場所的方式,借助創設閱讀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就可以愉快、輕松地進行。如選擇一些符合小學生成長與認知的圖書,在班級里設置“閱讀區”“閱讀角”,在課余時間內,學生可到這個位置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既有利于推動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3.豐富閱讀方式,設置閱讀任務
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注意力方面不夠穩定,雖然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對待一件事的熱度僅僅只有3分鐘。因此,教師應不斷豐富閱讀方式,持續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以任務的方式,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注意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在設置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答案,借助課堂互動的方式,既能避免學生出現注意力分散現象,還能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如在語文教學課堂中,閱讀《春雨的色彩》時,教師可提出:“春雨有哪些色彩”等問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進行不斷思索,在閱讀后,學生就可以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有的學生說因為“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就變綠了”,所以“春雨是綠色的”,而有的學生則認為“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就紅了”,所以“春雨應該是紅色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大大增強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穎性,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4.拓展學生視野,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不僅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豐富學生對課本的理解,調動學生的感官。在平時閱讀時,學生經常是結合文章內容自行想象情境,但對于一些篇幅較長、繁復的文章,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無法準確理解文章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以視頻、圖片等方式,將文章的內容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就可以借助視頻、圖片進行更好的理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果。如教師在開展《四季》閱讀教學時,結合文章的內容,可通過圖片的方式,向學生呈現出不同季節的顯著特點及不同季節的風景,讓學生邊觀賞邊閱讀,對四季特點進行全面掌握。
5.培養學生能力,優化作業設計
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下,要求課后作業要達到減負的效果,必須進行優化設計。因此,教師在優化設計課后作業時,可結合實際情況,增添課后作業的趣味性與實踐性,使其更加生活化。如在開展《烏鴉喝水》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烏鴉喝水的整個過程,結合文章中的內容,進行繪畫,提升學生“繪畫閱讀”的有效性,透過圖畫,文章內容就會更加形象、直觀,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優化設計課外作業時,也可以充分運用課外活動,教師通過舉辦自由閱讀、古詩文閱讀比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如學生在課堂學習《靜夜思》后,會理解一些古詩詞,教師可組織古詩文閱讀比賽,對一些知道、學過的古詩詞,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并由學生代表和教師進行評價,既能激起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還會增強閱讀的趣味性,這對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是非常有利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創設閱讀環境,設置閱讀任務,轉變閱讀場所,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閱讀方式,優化作業設計,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為學生閱讀營造良好的環境,不僅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還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小學生的發展與未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甘登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南北橋,2017,(10):79.
[2]譚妙紅.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青蘋果,2017,(9):37.
[3]蘇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7,(15):226.
[4]蘭正仙.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2016,(37):156.
[5]何肖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新教育時,2017,(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