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希
隨著信息化時代特別是網絡化時代的到來,數據在社會管理、商業管理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審計全覆蓋的縱深推進,大數據審計越來越多地影響到審計的各個領域,大數據審計對審計思路、審計方式方法、審計組織模式等帶來了深遠影響。
一、推行大數據審計的重要意義
國家在出臺的“十三五”規劃中為科學推動審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指出我國審計今后的出路在于推進信息化建設,切實規范審計數據的采集和管理,到2020年實現對經濟社會各類主要信息數據的全歸集,通過建設數字化審計指揮平臺、大數據綜合分析平臺、審計綜合作業平臺等,形成“國家審計云”,推動實現審計全覆蓋。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毋庸置疑,并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就連審計工作的外部環境也在悄然發生著巨變,這些變化使得傳統意義上所經常運用的手工查賬方式、審計技術方法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目前審計發展的客觀需要,無法揭露新環境下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審計人員再不創新審計方式,掌握新的知識與技能,將面臨“找不到門,打不開窗”的尷尬局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的出現,大數據審計應當越來越受到審計人員的重視,審計人員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查詢、處理,能快速并有效地找到必要的審計線索、審計疑點、審計證據。所以說,科技革命時代大數據審計已成為審計發展的大趨勢所在。
二、大數據審計帶來的轉變
被審計單位龐大的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量,促使審計方式要從傳統審計方法向大數據審計方法轉變,主要表現在:1.審計觀念由傳統的依托于個人經驗的判斷,轉變為依賴于客觀事實的數據;2.審計時效由事后審計轉變為事前預防、實時監督;3.審計方式由抽查紙質資料轉變為大數據監控;4.審計思路由財務審計轉變為綜合績效審計;5.審計覆蓋面由部分被審計單位轉變為審計全覆蓋。
三、大數據在審計中發揮的作用
(一)精簡審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審計人員采集到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歷年或者所在行業的信息數據后,通過數據挖掘、關聯分析找出審計疑點;并預測其出現舞弊或者錯報的地方,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審計,如在對某所學校學生享受營養餐補助情況進行審計調查時,面對海量憑證,審計人員無法逐本統計憑證中發放津貼補貼總額,通過后臺數據庫運用不同指令對數據進行篩選,快速地統計該校發放補助情況,并針對其中金額明顯異常的憑證進行抽查,相較于傳統審計的手工操作,節約了時間成本,提高了效率。
(二)轉變審計方式,減少審計風險
在傳統審計中,由于難以收集和分析全部數據,審計人員只能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用最少的數據獲取到更多的信息,而大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讓審計人員能夠收集和獲取到全部數據,使得抽樣審計到全部審計的轉變成為可能,切實提高審計數據分析結果的準確率。
運用審計抽樣技術時,審計樣本的選取很關鍵,設計、實施和評價樣本時都離不開職業判斷,審計人員只能通過樣本中發現的錯報或偏差推斷總體的特征,而大數據的發展和運用降低了人為因素干擾的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檢查風險。
四、大數據環境下審計風險的控制對策
雖然大數據的運用降低了風險,但在大數據環境下,對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工作能力要求更高。審計人員在熟悉業務知識和政策法規的同時,還要具備大數據思維和應用能力。
由于大數據審計技術運用時間較短,適應并掌握這門技術還需要一個過程,部分審計人員一時間難以從傳統的手工審計方式中跳脫出來。大數據審計更加注重審前的數據分析工作且要求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部分年齡相對較大、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已經習慣了手工審計的步驟,在計算機操作上會遇到不少困難,年輕的審計人員的計算機基礎較好,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但又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上述因素都勢必會對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造成影響。
為了大數據審計能夠得到更好的推行和實踐應用,審計人員應當采取以下方法做好審計風險的控制措施。
一是構建和完善審計準則體系。積極推行審計信息化的同時,必須建立一套有關計算機審計的標準和準則,唯有建立和完善與之相適應的管理體系,才能更好地規避風險,這是新時代下開展審計工作的客觀要求。
二是制定管理措施,維護數據安全。審計機關要定期加強培訓和宣傳,牢固樹立審計人員信息安全意識、保密意識,使其意識到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數據泄露造成的嚴重后果,將信息安全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完善大數據安全防護管理制度及相關規定。
三是提升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提升審計人員大數據審計能力,加強年輕干部培養,定期舉辦大數據審計“微講堂”和案例分享會,強化實踐鍛煉;開展職業能手、優秀業務骨干等評選活動,營造濃厚的實踐氛圍。
總之,大數據技術對于國家審計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對年輕審計人員亦如是。因此作為一名年輕的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必須轉變傳統審計觀念,加強學習,通過不斷實踐,努力成為合格的計算機審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