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玉 王安旭
摘? 要:椅子是寄托人們情感的重要載體,材料是椅子發展的物質基礎,材料的精神文化屬性是椅子設計的靈魂。當代椅子材料與制作工藝的提高,促使椅子的物質文化屬性呈現全球化的趨勢,這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充分研究材料的發展,為我們研究椅子文化屬性提供了很好的啟示。隨著材料可塑性的提高、科技智能化的增強,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椅子的文化屬性將會朝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椅子;材料;文化屬性
文化和椅子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椅子設計涵蓋了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時,椅子作為設計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存在,對文化的發展又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材料是實現椅子設計的物質條件,一切設計均在材料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因此,椅子材料決定了椅子的形態與功能,材料的發展也會促使椅子文化屬性發生至關重要的改變。椅子是貫穿于整個工業設計史并扮演著典型性、標志性角色的產品,發展成為對人的精神行為產生一定影響的某種環境信息;這是由于,椅子的變革與人的需求和技術材料的發展是同步的,反映了社會需求和文化屬性的變化。本文將從椅子的材料出發淺談椅子文化屬性的變化。
一、椅子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椅子的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地區的文化特征,這是在人與椅子長期接觸、慢慢探索下來的結果。豐富的椅子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椅子的物質文化屬性是由實體物質材料所決定的。實體材料是制作椅子的物質基礎,從材料的選擇和應用上可以看出當時環境所處的文化背景和自然特征。
舊石器時代晚期,普遍采用草堆積,從而掌握結草成席的工藝。由于經濟的制約,這個時期所生產的產品只能是為生活所必需,因此,椅子的種類較少,制作椅子材料的提取方式都是就地取材,材料也往往表現為最初始的狀態。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材料的加工工藝也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對于材料的選擇上,還是體現著濃濃的地域文化差異。如產自波斯的胡床,由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帶回,其座面采用布料,椅足材料為木材,形態呈現交叉狀,優勢在于便攜、使用過程舒適、解放下肢壓力,使得中國的坐姿文化由席地而坐轉變為垂足而坐,椅子也由此開始廣為發展。明清是椅子發展的顛峰時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它是一種搭腦和扶手都探出頭的椅子,靠背板與扶手曲線的造型曲直柔和,在整體的處理上干凈利索。同時,黃花梨這種材料在色彩上沒有過分的華麗也沒有平靜的庸俗,紋理也是或隱或現,這種材料的選用與中國人謙卑沉穩的性格是十分相符的。古人講求坐相,因此通過椅子的造型表達和材料語言來傳遞坐者的威儀與端莊。所以說不論什么時期,椅子材料都會體現出一定的物質文化特征。
(二)椅子的精神文化屬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椅子制造過程中,設計者將文化內涵融入到設計中;二是當椅子走向市場時,通過其承載的內容來影響人們的精神世界,并對其思想觀念產生影響。
1. 椅子的精神文化屬性體現在它的樣式、種類、材質和裝飾中,與當時社會的政治、文化、風俗、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每一款傳統椅子的形態都可以代表一種等級,體現一種地位,這就是設計者在設計的過程中注入的時代文化內涵。如朱元璋成功建立明朝后,命人打造了一把龍椅放在太和殿中。這把龍椅是用木頭打造,并在表面刷上一層金漆,使其看上去金光閃耀。寶座造型寬大,扶手和靠背都呈現出90度直角,這并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想必皇帝坐在寶座上也是十分的不適。寶座從設計上來講,失去了椅子可倚靠、可放松的特征,更像是一個巨大的凳子。但為什么歷代的皇帝都要坐在這樣的寶座上與朝下的官員商討國家大事呢?原因是寶座的形態和所處的環境給人們心理上帶來的莊重感和威嚴感。這時的寶座所呈現出的特性已不是簡單的坐具,而是皇權的威嚴。這與當時皇權至上的社會現狀相吻合。
2. 椅子是反映人的情感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與人互動的物品,每件椅子都有其屬于自己獨特的情感語言。這是因為,人在椅子的設計制作中,不可避免地會對其投入具有自己情感特征的屬性,而消費者也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坐具,這也正體現了椅子的文化特征。如巴洛克式椅子,以浪漫主義精神為設計的出發點,椅座的包裹面料柔軟,曲線多變且生動,裝飾繁多且跳躍,強烈襯托出活躍、熱忱、曠達的藝術效果,將其柔和的抒情情調顯現得淋漓盡致。從設計上也可以看出,意大利人熱情、直爽且有點粗獷的性格特征,在生活上追求與藝術相融合、追求浪漫的態度。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民族特征,設計師又將這種個性特征體現在其設計的椅子上,因此,設計是具有民族性、時代性的文化傳承。
二、材料在椅子文化內涵
中的表現及其對文化屬性產生的影響
人們在觀看和欣賞一把椅子時,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其外觀造型和材料的質感,而造型是在椅子材料自身的可行性基礎上進行的制作。材料和工藝是椅子設計的物質技術條件,是實現椅子設計的必然要求。設計通過材料及工藝轉化為實體產品,材料及工藝通過設計實現其自己價值[1]。了解和分析椅子材料的性能特點及其加工工藝,是實現設計的目的,也是解讀其文化屬性的要求。
(一)材料與工藝對椅子物質文化屬性的影響
椅子材料的發展是工藝技術提升的重要條件。在椅子發展過程中,材料和工藝隨科學技術提升也逐漸多樣化。復合材料因其綜合性能強,在工業領域的作用逐漸占據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其成型工藝種類豐富,并具有了一體化的特征。
復合材料雖然具有很多的優點,并在市場中占主導地位,但因其是工業技術的產物,加工工藝也具有全球統一的標準,所以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無法在材料上看出地域特征,材料的地域特征屬性已經模糊,越來越多地呈現出國際化、全球化的趨勢。
(二)材料對椅子的精神文化特征的作用
材料的文化屬性是材料的靈魂,而其表現方式主要是對視覺、觸覺等人體感官系統的沖擊。材料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性,使材料成為一種可以傳達藝術精神的載體。不同材質之間的碰撞,會對人產生不同的精神感受。
1.木材——以維也納椅子為例
原木材料在椅子上的應用可謂是最古老和最常見的了,自然原木特有的魅力,使人們對其十分鐘愛,且種類繁多,并具有其自身獨特性,但它們所具有的化學特征大體是相同的。木材是椅子制作的傳統材料,如由6根直徑為3厘米的曲木和10個螺釘構成的14號椅子(也稱維也納椅,Vienna Chair)是索內特家具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2],它就像維也納的音樂,古典且輕巧、優雅、結實。流暢的線條設計和音樂的呼應,仿佛訴說著這個城市不止有音樂,也有設計和美。這把椅子,可以說是一件跨越時代性和地域性的永恒之作。
2.金屬——以瓦西里椅子為例
隨著科技的發展,金屬開始成為椅子設計的主要材料,瓦西里椅子可以說是真正以金屬為主要材料進行設計的椅子。它在造型上完全打破了傳統規則的束縛,在結構上,骨架采用鍍鉻鋼管,靠背與座面采用皮革、帆布材料進行連接,它除了有明顯的功能性外,還把其質感的特殊性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款經典的椅子是由包豪斯學院的學生布魯爾設計的,他充分運用了鋼管材料的冷酷、皮革的舒服和標準件的制作方便,體現了包豪斯學院甚至是德國近乎苛刻式的嚴謹。該椅子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把由標準件制成的鋼管椅子,至此,開啟了金屬材料的椅子設計之門。今天的椅子不僅在材料上進行了創新,而且在使用功能和性能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3.非金屬——以郁金香椅子為例
非金屬材質的塑料,是以合成樹脂為基礎的工程塑料,以其質量輕、強度高、化學性能穩定和成型工藝簡單等特點,成為了設計師們表現創意、寄托情感的完美棲息地。在椅子制作上的整體性和曲線感,也會讓人感到設計師所賦予的情感。塑料材質的最大優點在于可以完美地承載設計師所賦予其的情感表達。埃羅·沙里寧設計的郁金香椅子采用了塑料和鋁兩種材料,整體造型以流線型為主,無論從哪一個角度都不可能看到一根完整的直線,曲線的完美表達是塑料材質的最大特點。埃羅·沙里寧非常推崇功能主義建筑,而在椅子設計上則體現為滿足人的某種需求。正如郁金香椅子擺脫了傳統椅子的四角支撐結構,由寬大扁平的圓形底座做支撐,從而拓寬了雙腿的活動空間,充分滿足了人腿部放松的需求。
三、結語
縱觀椅子發展史,其每一次的巨大飛躍都與新材料和工藝技術的運用密不可分。在當代,新材料以PE、PVC、ABS為代表的高分子材料的大量使用促進了椅子設計的快速更迭,并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雜交新材料的大量涌現。椅子材料的變化表現在消耗自然資源、轉化的綠色環保可回收和材料健康零甲醛三方面。新材料的發展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它可以提升椅子的實用性和功能性,是減少人們經濟負擔的一種有效手段。隨著材料可塑性的提高,科技智能化的增強,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椅子的文化屬性會朝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椅子是寄托人們情感的重要載體,材料是椅子發展的物質基礎,材料的文化屬性是椅子設計的靈魂。當代椅子材料與制作工藝的提高促使椅子的物質文化屬性呈現全球化的趨勢,這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充分研究材料的發展,為我們研究椅子文化屬性提供了很好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孫海姣.產品材料與工藝課程的教學實踐[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7(3):187.
[2]劉彥彤.從家具材料的演變淺談工業設計史——以椅子為例[J].輕工科技,2012(5):118-119.
作者簡介:李慧玉,吉林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
王安旭,碩士,吉林藝術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