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摘要】“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現代教育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立德樹人”就是要以德為先,兼顧智、體、美、勞,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點,是素教育的核心理念。“德育模式”不斷創新和應用它可以有效提升班級管理成效,在班級管理中起著積極重要作用。
【關鍵詞】立德樹人 ? 德育模式 ? 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8-195-01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身心快速發展,進入青春期后學生的逆反心理增強,由于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情感、心理以及明辨是非方面都不成熟,所以會出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早戀、思想扭曲、沉迷游、抑郁癥甚至輕生等,存在這心理和道德上的諸多問題,很多班主任毫無頭緒不知道如何進行手思想教育,不知道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不會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不能幫助學生走出困境,班級沒有凝聚力、向心力,學生學習熱情不高,精神渙散,紀律松散,班級沒有凝聚力、向心力,整個班級如同一盤散沙。因此,需要高中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運用德育模式構建和諧的班集體。
一、德育模式的內涵
“德育模式”是在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經過長期德育實踐而定型的的德育活動結構以及配套的實施策略。這個定義包含著理論指導、活動的結構與程序,實施原則、操作要領等諸多因素統一結合構成的德育活動形式。《現代漢語詞典》定義:“模式,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研究德育模式的目的在于幫助提高工作質量、工作效率。當代各國德育教育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提出來諸多的德育模式有發展模式、體驗模式、還有學習模式活動模式等。這些模式可以有選擇應在在班級管理。應用這個德育教育模式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利于班級建設。
二、在班級管理中應用德育教育模式創新基點做法
(一)創新德育教育模式,用發展眼光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強調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要做到眼里有人,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的管理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生活上的良師益友,教師不要高高在上,要俯下身來跟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感需要、思想動向。及時發現學生的影響成長的不良因素,掌握溝通技巧,對問題學生懷有博愛之心。在班級建設中放手讓學生去管理,信賴學生,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成為班級建設的主人。
(二)創新德育教育模式,加強品德修養學習,建立和諧積極進取的班集體
學生的生活離不開班集體,良好的班集體具有積極向上、和諧民主氛圍,在充滿愛心的班集體生活,會給人智慧和力量,使人感到溫馨愉悅,如沐春風。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和諧的大家庭中同學之間親如兄妹,學習上你追我趕,互助共贏,生活上互相關心,共同進步。良好的班集體具有巨大的凝集力,這樣的班集體建設中,學生的道德品質,綜合素養直接影響班級建設,所以,教師要利用好班級這分肥沃土壤辛勤耕種,讓每一棵都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
(三)創新德育教育模式,加強道德行為的訓練,形成良好的班風班紀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班級要制訂良好的班規,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規由班級委員會擬定全班同學討論修改通過,制定實施中學生必須嚴格遵守,對學生的紀律要求要有一定的高度,加強道德行為的訓練,文雅談吐。班級環境以及文明就餐一系列行為訓練,可以在用弟子規來指導學生道德行為。
(四)創新德育模式,注重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讓學生的在班級中健康成長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把培養道德情感作為班級管理主旨,把情感作為培養學生道德品質一個手段,傳統式的說教式德育教育早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德育教育需要,體驗式教育已經成為德育教育的重要的模式,在班級管理中應用這個模式,會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關注學生道德情感體驗。體驗式德育模式的終極價值取向就是以人為本,尊重每個生命主體,道德的產生是人類道德情感體驗的結果,道德是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特殊關系的總和。所以高中的德育教育是一個要求學生 知行合一。在當前教育多元化的今天,在班級管理中也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走進敬老院、走進社區,走進社會,走進豐富多彩的生活,在實踐中尋求人生的美德與真理,提升學生的道德取向,從而達到育人目的。
(五)創新德育模式,開展以活動為重要形式的班級管理
和諧的班級環境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而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給學生的生活,注入新鮮血液。開展富有教育意義的活動會給學生枯燥的學生生活帶來激情,帶來活力。可以利用班會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比如每年的四月在“世界讀書日”舉行“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為主題的讀書活動,進行“讀書征文”、“讀書交流、“好書推薦”等系列讀書活動,在活動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民族自豪感,增強愛國情懷。還可以開展“校園愛心志愿者活動”幫助學校有困難的學生,奉獻愛心,“有你有愛,困難不在”。還可以舉行班級拔河比賽,在比賽中學生感受班級團結力量,提升班級向心力。舉行書法、繪畫、棋類比賽,國慶節舉行愛國主題的演講比賽、詩歌朗誦等。學生在班級活動中,受到思想教育,陶冶了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素養,這些活動促進班級文化建設,對于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起著積極的作用。
結束語
普通高中在提高教學質量前提下,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應用德育教育模式,不斷創新,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班級育人環境,真正做到教書育人,使學生健康茁壯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禮恩.普通高中德育模式創新在班級管理中應用研究[J].教書育人,2019(32):29.
[2]陸英.淺談在班級自主管理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當代教研論叢,2015(09):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