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度增長階段向高質量增長階段轉變。近年來紅河州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工業發展穩中有進,去產能、降成本等工作取得有力推進,但仍存在工業總體偏弱、產業結構不佳、骨干企業輻射乏力、園區優勢發揮不足等問題,成為制約紅河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短板。
關鍵詞:紅河工業 ?發展
一、紅河工業發展現狀
(一)工業經濟總量不斷壯大
一是規上工業企業戶數逐年增加。近年來,紅河州依托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優惠政策,狠抓項目招商,成效顯著。2015年以來,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呈逐年增加態勢,2019年末,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7戶,較2015年凈增167戶,年均增40戶以上。
二是工業生產實現較快增長。2015年至2019年,紅河州規模以上工業保持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2019年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8%,較2015年(10.2%)提高0.6個百分點,比云南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
(二)工業結構持續優化。
一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了從無到有,2019年占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18.35%,拉動全州增長8.9個百分點。
二是傳統產業進一步收縮。在環保政策日益趨緊的大環境下,部分傳統產業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有所收縮。2019年煙草制品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化工、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增加值占全州比重較2015年分別下降14.9、1、1.3、3.0個百分點。
二、紅河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工業總量較小,單個企業規模偏小。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占全省的比重僅為10%,與昆明、玉溪等州市相比基礎薄弱,優勢不足。單個企業規模也偏小,競爭力弱,受市場影響力較大,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的企業僅有4戶,50億到100億的2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的企業131戶,僅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30%。剩余70%的分企業,由于產業間鏈條不緊密,難以形成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關系,抵抗風險能力較弱,容易破產倒閉而退出規模以上工業,2019年因主營業務收入達不到2000萬退出的企業有32戶。
二是工業結構不佳,轉型升級仍需努力。一方面表現在,長期以來煙草制品業占全州工業比重最大,八項規定出臺以來,企業調整了產品生產結構,高檔煙產量大幅下降,行業對全州規模以上工業的拉動作用逐漸減弱,2019年煙草制品業對規模以上工業負拉動0.2個百分點,拉動較2015年(1.8%)低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表現在,2015年至2019年間,紅河州主要支柱產業結構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政策、扶持新企業的政策,但效果不佳,除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成為紅河州新增支柱產業外,紅河州的支柱產業仍然還是以煙草制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有色行業、化工、非金屬制造業為主(如下表)。這些行業大多屬于高耗能企業,且目前產能已基本處于飽和狀態,整個紅河州的工業經濟的平穩發展將面臨挑戰。
三是新支柱產業輻射乏力,產業鏈條延伸度短,企業發展后勁不足。紅河鑫順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以晴集團”入駐紅河綜合保稅區,實現了紅河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從無到有的改變,成為拉動全州工業增長的主要力量。但是自2016年至2019年間,該行業的發展緩慢,產業鏈的延伸度短,沒有帶動原材料供給企業發展起來,企業仍需從國外、省外購買原材料,運輸成本的增加縮減了企業的利潤。也因市場不景氣、企業經營不善、保稅區管理不到位等問題而導致企業生存困難,2019年末紅河鑫順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停產退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四是園區優勢發揮不足,產業集群發展緩慢。目前,紅河州有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區,且紅河州大部分縣市都有工業園區,除開遠、石屏豆制品生產園區產業定位比較明確外,其他園區定位不是很明確,缺乏自身獨特的專業化產業優勢,較易形成同質化競爭的產業雜燴。沒有全州一盤棋的意識形成了重招商而輕企業培養,以龍頭企業為依托的產業鏈產業集群難以形成。
三、對紅河州工業經濟補齊短板的建議
改善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是當前紅河州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樹立“新舊并重”,同步發展的理念。受地理區位因素的限制,紅河州工業經濟經濟一直以來以地區原材料相關的產業發展為主,并且這種現象還會繼續延續。所以要樹立“新舊并重”的發展理念,既要積極引進投資新產業,為紅河州工業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又要注重扶持傳統支柱產業。在優惠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上,不僅要有利于新企業,也要惠及有發展潛力的老企業。引導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大技改投入,提升傳統產業生產水平,研發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促進產品向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強化政府引導和推動作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自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為重點,進一步突出優勢特色,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打造一批技術含量高、無污染、低能耗、可循環、上下游緊密結合的產業鏈,逐步壯大新興產業集群。建立健全發展新興產業投融資機制,建立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廣泛利用社會資本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資融資體系,引導、激勵企業加大對新興技術產業的研發投入。
三是樹立全州一盤棋的意識,調整招商引資的思路。紅河州工業集聚效應尚不明顯,資源優勢的發揮與挖掘尚顯不足。為促進紅河州工業經濟提質增效,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自貿區、各工業園區需要樹立全州一盤棋的意識,聚焦各區現有資源優勢,培育工業企業集群式發展。同時要對招入區內的企業給予關務實的關注和扶持,不能只招不培養,要秉承“重商、親商、扶商”的理念,優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