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云怡 李司坤 郭媛丹 本報特約記者 王逸
“拜登將面對一長串外國挑戰,中國排在首位”,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宣布勝選后,其外交政策便引發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和猜測,美國《紐約時報》8日報道稱,扭轉與中國關系的下行趨勢是其上任后最急迫的任務。當前的美中關系處于兩國關系正?;詠淼淖钤愀鈺r刻。而路透社等媒體分析認為,雖然拜登還沒有制定詳細的“中國戰略”,但所有跡象表明,他將繼續對北京采取強硬態度。不過,與特朗普相比,拜登的語氣會更加謹慎,他會強調“戰略競爭”,而非“直接對抗”。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稱,中國是一個經濟超級大國,也是一個地緣政治對手,特朗普已經使美中關系卷入一場被許多人稱為新冷戰的戰爭。候任總統拜登接手的是一個“對美國充滿挑戰和敵意的”局面。在特朗普任期內,美中圍繞貿易、南海、香港、臺灣和科技的爭端已經擴大,而因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社會發酵的種族主義情緒讓兩國之間的矛盾更加激化。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系中心主任夏偉稱,中國可以說是美國外交政策問題的輻射中心。
路透社認為,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拜登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有可能引發類似特朗普政府中強硬派和實用派那樣的爭論。一方面,拜登團隊中,會有人認為,“中國代表著美國的系統性威脅”,必須像以前一樣對待;另一方面,也會有人覺得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化等挑戰,美國需要與中國展開合作。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報道稱,未來美國對華政策的很多細節將取決于拜登任命誰占據關鍵職位。此外,修復或強化此前與亞洲、歐洲盟友之間的關系,建立由志同道合國家組成的聯盟,發揮“集體杠桿”的力量共同對抗中國、俄羅斯等主要對手也將成為拜登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之一。英國廣播公司(BBC)8日稱,共和、民主兩黨現在都對中國采取強硬政策,主要區別是如何做。拜登此前曾提議,與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一起組建國際聯盟,共同應對中國的挑戰,不過具體應如何應對中國挑戰方面,他說得比較含糊。報道舉例稱,在貿易方面,拜登將反制中國“濫用經濟政策”的手段,但他會與同盟國一起做,而不是像特朗普這樣使用單邊政策。不過路透社強調,在一些與美國利益趨同的問題上,拜登也會尋求與北京展開合作。
國際關系學院校長助理、國際政治系主任達巍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華接觸政策”需要調整漸成美國朝野的共識,拜登上臺也難改兩國走向競爭與對抗的大趨勢,問題是他將出臺怎樣的替代性政策框架。達巍認為,“拜登對中國政策的調整,勢必將建立在特朗普時代的基礎之上?!辈贿^,競爭并不意味著脫鉤。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預計中美會在疫苗、抗疫、氣候變化等領域恢復較為務實的建設性合作,一些此前停擺的對話和聯絡機制也有望恢復。但戰略互信的重建,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對于外界關心的拜登上臺后,中美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是否會大漲的問題,一位匿名軍事專家8日同樣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拜登上臺后對華遏制打壓的主線不會變,但方式手段會有調整變化,接觸交流有望增加。該專家說,現階段對未來中美兩國兩軍關系作出研判只能有一個大致方向,依據是拜登競選前的一些言論和奧巴馬時期的做法,作出清晰判斷還需要時間。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拜登的政策可能更穩健,更具可預測性。路透社8日援引美國前貿易代表辦公室官員卡特勒的話稱,白宮顧問們爭先恐后將總統推文付諸實施的日子,將成為過去。在沒有戰略框架的情況下,拋出一個又一個制裁的日子也將結束?!?/p>
環球時報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