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陽熊苗
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家里的老人總愛這樣說,“趁熱吃趁熱吃,涼了就不好吃了”。
暖暖的食物吃到胃里確實會比較舒服,但如果吃得太燙,并不是什么好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涮火鍋吃了很多燙嘴的熱菜,或者一頓熱湯猛喝之后,牙齦或者上腭出現紅腫不適,而這很有可能就是口腔黏膜燙到了。
吃過熱的食物,不僅容易燙傷黏膜,國際衛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更是將飲用超過65℃的“非常熱”的飲品歸類為“可能致癌”的行為。
建議:等食物降溫到50℃以下再吃,一個更實際的判斷方式就是,食物不冒熱煙也不燙嘴了,這個時候吃會比較好一些。
今天的飯真好吃,可惜做多了,“要不然還是別剩了,沒多少了,你把這幾口吃了吧,否則剩下的飯菜再熱就不好吃了。”
其實,吃剩飯最多的還是家里的老年人,尤其是家里掌勺的人。做飯的時候,可能把一些食材“邊角料”都吃下去了。等飯做好的時候,也不怎么餓了,這種一邊做飯一邊吃的做法,常常會在無意中增加熱量攝入。
建議:如果覺得今天的食物量夠了,就不要勉強自己繼續吃了,否則長期一口兩口積攢的量并不少,很容易導致熱量超標。
在不禁煙的餐館,食客們飯后一根煙的情況并不少見,很多人飯還沒吃完,就點上煙了,“飯后一支煙,賽似活神仙”,還感覺多了聊天的樂趣。
然而,飯后吸煙的危害可比正常情況還要大。消化系統在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就會開始全面“工作”起來,腸道頻繁蠕動,血液循環加快,毛孔大張。
如果在這個時候吸煙,肺部以及全身組織吸收煙霧的力度都會大大加強,其中的有害物質對呼吸和消化系統都有很大的刺激,其他生物堿類物質也會隨之大量進入身體。
建議:可以去正規醫院的戒煙門診就診。如果做不到戒煙的人,至少也要避免飯后吸煙這種危害更大的行為。
“你看人家狼吞虎咽地,吃得多香,你看看你,吃得太慢了。”有的小伙伴覺得大口大口地快速吃飯,這樣才是吃飯香該有的樣子。然而,你的胃可能就覺得“不香”了。
狼吞虎咽,一方面會讓人不小心吃多了,攝入的食物熱量也比較高,曾有一個調查,一組被調查者迅速吃下一大盤意大利面,測量數據表明這些人平均在9分鐘之內攝入了646卡路里,而另一組被調查者被要求慢慢享受的人則平均在29分鐘之內攝入了579卡路里;另一方面,口腔還沒有很好地完成它的任務,就把“工作”推給了胃,那胃不就得多花時間去處理了,“負擔”自然也大起來,容易導致消化不良以及胃痛。
建議:細嚼慢咽的吃飯方式更好一些。咀嚼次數建議根據不同食物靈活應對,如果是吃粗糧或質地較硬的蔬果,可多嚼幾次。
家里有小孩的,家長尤其是年老的家長一般干什么都愛慣著,連吃飯也是,“想吃啥就吃點啥,不想吃就別吃了。”這些話常常掛在嘴邊,覺得這就是愛。
當然,如果你愛吃的食物種類特別多,可以滿足食物多樣的飲食原則,那么這樣的話,營養問題不是很大。
但是,如果每天只吃老幾樣,尤其是孩子,比如不愛吃青菜等蔬菜,就是偏食、挑食的問題了。這種行為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營養攝入不均衡,后期甚至會因某些營養素缺乏而引起疾病。
建議:想做到營養物質攝入均衡,一定要注意多種食物的補充。如果要量化的話,除了烹調油和調味品之外,平均每天應該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吃飯,尤其是一個人吃飯的時候,總感覺沒意思,旁邊得有點出聲的東西,于是就打開電視或者視頻節目,邊看視頻邊吃飯,這樣吃飯更“津津有味”。
而這樣,也會帶來一些問題。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吃飯從不看電視的人,肥胖風險會比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視頻的人低37%。研究人員認為,在吃飯的時間看電視,容易讓人無意中增加進食量,長此以往不利于我們的體重管理。
還有一些人,他們覺得看電視更“下飯”,注意力全被電視節目吸引,等飯菜都涼了也不想再繼續吃,反而吃得少。要是有這種情況,營養攝入不足的問題可要警惕起來。
建議:吃飯的時候還是少看電視為好。即使看,也要選那種不會讓情緒有大波動的節目,否則太開心地大笑或者悲傷的哭泣,都很容易出現誤吸的情況,比較危險。
(冬之寒摘自《健康時報》2020年8月25日)